第 2775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之厚不能回京,否则此局难解。”

  “呵呵!”

  刘瑾苦笑不已,“即便下令让沈之厚回宣府,但也必须要有陛下准允才可,或者是……假传陛下御旨……这背后的事情太过麻烦,手尾不好处理……若沈之厚坚持回朝,事情会更麻烦……”

  张彩不回答,显然他不看好沈溪回朝后发生的事情。

  张文冕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再次站出来发言:“公公其实不必担心,只要沈之厚回朝时,以一些事进行威胁,让他不敢胡乱说话,就算他能面圣也无济于事……公公只要时刻盯着他,他敢当着公公的面向陛下告状吗?”

  “对!”

  刘宇和曹元在旁帮腔。

  刘瑾深深地吸了口气,道:“一定要想办法让沈之厚无法回朝,若实在拦不住,就让他知道咱家的手段,他的妻儿老小可在京师,看他怎么造次!”

  ……

  ……

  刘瑾为避免沈溪回朝对他造成太大影响,安排了种种应对措施。

  随着时间推移,沈溪距离京城愈发接近,刘瑾把能做的事情基本上都做完了。

  这会儿刘瑾最怕的,还是沈溪回朝后跟朱厚照检举西北地方鞑靼人犯境之事纯属虚报,刘瑾眼见朱厚照对沈溪回朝态度坚定,他只能棋先一着,到皇帝跟前告知西北狄夷犯境已基本结束。

  这天他到乾清宫,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朱厚照听完后将信将疑,问道:“刘公公,朕没记错的话,之前西北局势好像一直很紧张,地方告急的奏疏多达几十份,怎么短短几天时间,鞑子就撤兵了呢?”

  刘瑾道:“回陛下的话,不是几日,而是月余……”

  朱厚照冷声道:“不需要你来纠正朕字眼,现在朕问你问题,这场战事不会从一开始就是你杜撰的吧?”

  “老奴哪里敢胡说八道?”

  刘瑾赶紧为自己辩解,“陛下,这件事您可以去查,绝对不是老奴编造,司礼监那边边疆告急的奏疏装了一大箱子,全都有案可考……或许鞑靼人只是趁着我大明内乱,想看看是否有机可乘,但见我大明戒备森严,才会在短时间内撤兵!”

  朱厚照微微颔首:“算了,既然鞑子撤兵,朕不跟你一般计较,这件事具体情况回头朕自然会调查清楚,或许是因为沈尚书坐镇宁夏镇,将鞑子给吓跑了吧!”

  尽管刘瑾不想承认沈溪的能力,但这会儿朱厚照对他产生怀疑,只能顺着皇帝的话说下去:

  “是啊,有沈尚书在,鞑子不敢轻举妄动,之前老奴也觉得鞑靼犯境有些不可思议,现在看来,或许是上次他们的使节团在京城没有得到很好接待,怏怏不乐离去,所以想警告一下大明,以显示他们的存在!”

  朱厚照没好气地道:“就你的道理多,朕之前让你传召沈尚书回朝,进行的怎么样了?”

  刘瑾道:“老奴一切都按照陛下的吩咐行事,已将诏书传到西北,相信沈尚书会在短时间内回朝……老奴之前得到消息,沈尚书已在路上了!”

  “嗯,这就好。”

  朱厚照对此很满意,点头道,“你总算做了一件让朕觉得称心的事情,以后做事勤快一点,少打那些歪算盘,朕让沈尚书回来执领兵部,也是为了让鞑子彻底臣服,平草原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是,是,陛下高瞻远瞩,老奴望尘莫及!”刘瑾忙不迭奉承。

  朱厚照一摆手:“没别的事情,你先退下吧,朕要去休息了。哦对了,朕最近手头有些紧,记得多送一些银子到宫里来……”

  刘瑾心想,你这昏君得多能花钱啊?前不久才送了十几万两银子入宫,怎么才不过三四个月,银子就花干净了?

  他却不知,此时朱厚照在宫市玩得热火朝天,赏赐给得频繁,以至于手头银子又开始紧张了,只能伸手跟刘瑾要。

  不管怎么说,刘瑾从皇宫里出来后,总算松了口大气。

  “虚报西北狄夷犯境之事,已暂告一段落,就算沈之厚回朝检举,咱家也可说是地方上奏报,且你沈之厚人在宁夏,怎知晓其余各地是否有鞑靼人犯境?看你沈之厚能对此做什么文章!”

  刘瑾喃喃自语间,很是着恼,不但是因为沈溪即将回朝,更因为现在朱厚照跟他的关系逐渐疏远,对他的怀疑日益加深。

  就在刘瑾准备打道回府时,焦芳跟谢迁迎面而来,二人正小声交谈,看他们说话亲密无间的模样,刘瑾心里便来气,嘴上嘀咕:“没让姓焦的参与商议事情,看来做对了!”

  “这不是刘公公么?”

  焦芳见到刘瑾,非常客气的,连忙上前行礼。

  谢迁则完全当刘瑾是空气,莫说行礼,连招呼都不打。

  刘瑾冷笑不已:“咱家有要紧事办理,就不跟二位大人闲话了,要是有公务,只管去司礼监留下奏疏!”

  说完,刘瑾拂袖扬长而去,让热脸碰到冷屁股的焦芳非常尴尬。

  谢迁早就适应刘瑾的傲慢无礼,板着脸道:“沈之厚就快回来了,看此獠能嚣张跋扈到几时!”

第一九四六章 横征暴敛

  沈溪回朝的路走得异常顺利。

  沿途莫说是鞑靼人了,就连普通匪盗也都躲得远远的,沈溪所率可是宣府边军精锐,知道这路人马在宁夏平叛中因迟到而铩羽,全都憋着一股气,没有人敢触这路人马的霉头。

  沈溪本来计划最迟于十月上旬到京城,但由于秋高气爽,官道干燥平坦,沿途官府后勤补给保障得力,行军速度异乎寻常的快,基本可以保证提前抵达京师。关于军功奏请,沈溪已先一步以奏本形式呈送朝廷,让朱厚照做到大致心里有数。

  至于朱厚照能否看到奏本另当别论,不过沈溪在奏本中根本没提刘瑾任何事情,这样就算刘瑾看到也不会太担心,最终的对决要等他回到京城后再展开,沈溪暗中催促滞留京师的马九把一些事项完成。

  九月二十二,大军抵达紫荆关,此后差不多三五天就可结束行程,而朝廷派来的使节已到紫荆关内,等待跟沈溪会面。

  这次朝廷派来的使节,是正遭到刘瑾迫害的王守仁。

  此时王守仁挂南京刑部郎中职,等于是说,曾经巡抚一方的王守仁,这次跟沈溪见面后,就要往南京赴任。

  沈溪跟王守仁关系良好,二人在紫荆关驿站内相见,王守仁把刘瑾的意思说明:

  “……刘公公之意,让沈尚书您往宣府,不回京师,但他明显是假传圣旨,所以在下不会拿他所发御旨压沈尚书……”

  两人身份悬殊,作为下属的王守仁说话非常客气,沈溪则处处以礼相待,丝毫也不见傲慢无礼。

  刘瑾或许正是看出沈溪跟王守仁良好的关系,才让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