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全在宣大总督控制下,本官无权调动边军,若刘公公想及早将这场战事完结,最好请宣大总督听从号令……”
刘瑾对孙秀成非常信任,王守仁当着他的面说孙秀成的坏话,他一个字都不信,当即怒喝:
“按照王大人的意思,宣大总制不肯听从号令?呵呵,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宣府周边人马早就调动起来,否则你的营前兵从何而来?你莫不是想说,兵马都是你自己凭空变出来的?”
王守仁见刘瑾如此蛮横的态度,便知道彼此矛盾几乎不可调和。
这个阉人做事武断,也许是在朝位高权重撒野惯了,到了宣府这里也爱耍威风,不过只是个监军太监,却处处当自己是主帅,可惜没多少见地,只知道在那儿吠叫,给大局添乱。
王守仁皱眉:“刘公公还是找宣府地方军将,把情况调查清楚再说……陛下早就下了会战命令,甚至后续兵部调遣来的兵马,如今已到张家口堡,唯独宣府这边人马不听从号令,军中甚至有传言,宣大总督可能会带人归降狄夷……因虚报战功,陛下未问责,若此战结束,地方军将和官员怕被牵连,是以生出异心。”
刘瑾咬牙切齿:“阵前扰乱军心,你王伯安分明是找死……若这话传到陛下耳中,你以为自己能保住性命?”
刘瑾眼中,王守仁的确不值一提。
别说王守仁只是以兵部郎中之身调宣府,单说他刘瑾在朝中的地位,那是呼风唤雨,就连六部尚书和侍郎,也是想打就打,甚至五品往下的官员被下狱致死,事情都会不了了之。
王守仁道:“本官只是据实以陈,若刘公公不信的话,可以将宣大总制孙秀成叫来对质!”
“叫就叫!咱家就想看看把人叫来,你还有什么话可说!来人哪,去将孙军门叫来!”刘瑾当即下令。
王守仁周围军将没一人听从刘瑾的号令,只有刘瑾自己带来的人,恭敬行礼后快步而去。刘瑾让人搬来椅子,坐在那儿生闷气。
王守仁跟着坐下,目光落在面前的案宗上,心里却在想:“之前父亲来信,让我一定要尽快出兵,果断寻找战机,这次刘瑾前来,倒是个不错的机会……或许可以利用刘瑾逼迫孙秀成出兵!”
过了小半个时辰,刘瑾的手下终于回来,那人神色惴惴不安。
刘瑾问道:“孙军门人呢?”
那人回禀:“公公,我们到了总督衙门,得知孙军门于昨日傍晚时分离开宣府,往大同府方向去了,至今尚未归来!”
“什么?”
刘瑾霍然站起,呆滞地站在那儿,半晌没回过神来。
孙秀成离开宣府。
提前没有任何征兆,而且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一整天,主帅王守仁和监军刘瑾都不知情。
要不是刘瑾派人去传唤孙秀成到营中问事,两人恐怕会一直蒙在鼓中。
刘瑾站在那儿,一时间没回过神来,呢喃道:“姓孙的离开宣府意欲何为?难道有什么紧急军情?”
王守仁苦笑道:“近来宣府周边一直有鞑靼游骑骚扰,甚至有部分鞑靼兵马通过外长城未修复的城塞,由小道翻山越岭进至宣府周边集结的迹象……恐怕孙秀成等人暗中跟蒙古人勾连,出城是为引外夷南下吧?”
刘瑾瞪着王守仁:“你最好别学沈之厚,老是危言耸听!”
“在下是否危言耸听,刘公公很快便会知晓,如今战事着紧,孙秀成突然离开,刘公公觉得这其中并无阴谋?”王守仁道。
刘瑾怒不可遏:“够了!咱家不想听你多说……咱家这就去总督府一趟,一定要问个清楚!”或许是自己也感觉到危机重重,刘瑾顾不上再跟去王守仁说什么,匆忙带着人离开大营,往总督府而去。
到了总督府,刘瑾仍旧不经传报,便径直闯进总督府正堂。
此时总督府内一片宁静,不但孙秀成离城而去,就连他身边那些亲近的幕僚也都离开,只剩下几名不起眼的书吏在忙碌。
刘瑾叫人把所有书吏召集起来,大声喝问:“孙军门去了何处,没人知晓吗?”
一名四十多岁的书吏出列禀告:“回刘公公话,孙大人昨晚带着几名亲近将领,调拨三百亲兵离开宣府城,走时神色不安,一再警告事关机密不得声张……至于人去了何处,没人知晓!”
刘瑾犯起了嘀咕:“哎呀不好,难道孙秀成因虚报战功之事,怕战后被陛下追责,于是弃城逃走?”
刘瑾正心神不宁,书吏进来通禀:“王帅带人来了。”
刘瑾看向总督府大门方向,但见王守仁带人冲了进来,熊熊的火把将总督府正院照得透亮,显然王守仁是紧急赶来接管宣大总督的权力。
“你来作何?”
刘瑾走出正堂,站在门口以严厉的口吻问道。
王守仁走上前,微微一笑:“刘公公这不是明知故问?孙秀成带着幕僚和亲信将领离开,城中兵马如今属于无主状态,难道本官要坐视不理?陛下可是派本官节制宣府、大同一线所有军队!”
刘瑾感觉一阵晦气,没想到自己信任有加的孙秀成竟然弃城而逃,搞不好战后自己就会受到牵连。但转念一想,或许这并不是坏事,让王守仁掌权,至少不会跟孙秀成一样当缩头乌龟。
恰在此时,有传令兵进来通禀:“报……城北发现大批鞑靼兵马……”
在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刘瑾看着王守仁,问道:“现在没人掣肘,你总该出兵了吧?”
王守仁没有回答,而是径直进入总督衙门正堂,一抬手:“将宣府城内主要将领和官员召集到此处,本官要召开战前动员会议。”
在场书吏和总督衙门属官全都看向刘瑾,毕竟谁都知道刘瑾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属于天子近臣,一旦回朝就站在权力中央,这会儿王守仁的话根本就没有刘瑾好使。
刘瑾甩甩手:“既然王军门这么说了,你们还不快去?”
总督府内顿时忙碌起来,许多人分头出去传报,将宣府主要领兵将领和文官都召集起来,大战一触即发。
……
……
宣府在孙秀成逃走后,终于要与鞑靼人作战了。
王守仁在总督府内发号施令,将城内驻守的上万兵马,还有六千多预备兵马调动起来,加强城门防守,防止鞑靼兵马趁着城内不稳发起攻城。
边军将士在听闻总督孙秀成弃城逃跑后,军心不稳,但王守仁的能力毋庸置疑,随着一道道军令下达,将士们迅速明白过来,城中就算少了孙秀成和一些主要将领,依然能照常运作。
王守仁可是皇帝派来的钦差,地位和能力比孙秀成更高,这一战由王守仁指挥,出不了问题。
将士的积极性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