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17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大明边塞乱象丛生,您的銮驾若要西巡,鞑靼人必然趁机侵犯,陛下不宜离开京城。”

  朱厚照脸上满是不悦:“是吗?朕倒不觉得问题有你说得那么严重,朕是皇帝,爱去哪儿就去哪儿,到三边走走未尝不可,这件事先放下,容后再说……散了吧。”

  说完,朱厚照带着不满离开,刘瑾赶紧追了出去,大殿里留下谢迁、刘宇、张懋等人,刘宇此时已得意忘形,就差手舞足蹈了。

  ……

  ……

  刘宇出任吏部尚书,相当于完成两级跳。

  谢迁出乾清宫大殿门口的时候心想:“满朝文武,刘宇算什么东西?吏部尚书轮得到他来当?”

  谢迁出了乾清门,后面张懋跟着出来。

  谢迁回身拦住张懋,问道:“张老公爷,你做事怎么不循常理啊?关于沈之厚回朝之事,不会是许季升跟你打过招呼吧?”

  张懋侧目一看,发现刘宇没跟着出来,焦芳和王鏊急着回司礼监,出宫这条路上只有他跟谢迁二人,现在被谢迁质问,避无可避,于是道:“于乔,我刚从南方回来不久,星夜兼程不敢耽误陛下大婚,你怎能说我跟季升暗中商议?这可冤枉我了……对了,你是说许季升支持沈之厚回朝?”

  谢迁揣测张懋跟许进暗中有联系,但张懋就是不承认,他也没辙。

  张懋又叹道:“于乔,你莫要着急,若季升有这想法,其实怨不得他,之前季升在朝参劾刘瑾而不得,现如今阉党势大,朝中清流被浊流所压,你身为首辅又无所作为,他埋怨你不是很正常么?”

  “季升让之厚回朝,也是看准陛下对之厚的信任,之厚只要掌握兵权,哪怕刘瑾势大,对他也无可奈何。”

  谢迁瞪着张懋,好似在说,你还说自己跟许进没有勾连?你怎么知道许季升埋怨我?难道不是他在你面前发牢骚?

  谢迁道:“难道满朝上下都没人能跟阉党斗,只有让沈之厚这么一个年轻后生承担重任?刘瑾势大,若他暗中加害,或者在陛下面前恶言中伤,沈之厚能随便进宫面圣,抵住谗言?”

  张懋咳嗽两声,不想跟谢迁争辩。

  就在谢迁气呼呼跟张懋讲理时,突然远处有太监往这边走了过来,谢迁抬头一看,却是张苑带着几名太监走了过来。

  张苑显得异常恭谨,走到谢迁面前行礼:“公爷、谢阁老,太后娘娘请二位往坤宁宫叙话。”

  不用张苑解说,二人便心知肚明,现在张懋、王鏊和高凤已完成皇帝大婚前的提亲流程,皇后已接到京城,大婚马上就要进行。

  当前张太后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

  张懋提醒:“于乔,见到太后别提今日之事。”

  谢迁黑着脸,未置可否。

  二人跟着张苑到了坤宁宫外,没等进去,便见高凤从远处走了过来,另一条道上,刘瑾也带着几名太监出现。

  “真倒霉,到哪儿都能撞见他。”

  谢迁嘀咕一声,这话高凤没有察觉,张懋和张苑却听了一耳朵,张苑甚至瞅了谢迁一眼,目光中满含深意。

  ……

  ……

  张太后面前,张懋和高凤将南下提亲过程大致奏禀一番。

  旁边有刚当上礼部尚书的李杰和鸿胪寺卿夏琳,此番提亲张懋担任正使,王鏊、高凤都是副使,其中高凤出自张太后委派。

  张太后听到一切顺利,笑呵呵道:“如今国丈已到了京城,是吧?”

  张懋道:“是,夏国丈如今为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张太后笑道:“好,好啊,其实哀家很想跟国丈见上一见,了解一下皇后的情况,可惜于礼法不合。高公公,你回头从内库领五百两银子,送到国丈家中,让他们在京城可以生活得体面些,之后哀家会跟皇上说,让他封赏皇后之家。”

  因为张太后自己就是凭借选妃上位,现在轮到儿子选妃,她觉得儿子的妻族应该可以帮到儿子的忙,由其掌握军队应该会忠心耿耿。

  高凤赶紧应了。

  张太后道:“李尚书,你来安排大婚事宜,哀家迫不及待想让皇后入宫,皇上也到了该成家立室的时候了。”

  李杰代张升为礼部尚书,他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完成皇帝大婚,感觉许多方面都一头雾水。

  “是,太后。”

  李杰虽然嘴上应承下来,目光却往谢迁身上飘,希望谢迁这个内阁首辅能帮到他。

  但谢迁沉默不言,一直等张太后把皇帝大婚之事说完,才出列准备奏事,张懋却抢先一步:“太后,不如迎亲事宜由谢尚书来主持,您看如何?”

  张太后看了谢迁一眼,目光中说不出的欣赏,笑道:“好,哀家正有此意。”

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传来

  谢迁到底没对张太后提及沈溪回朝之事,他反复琢磨后终于醒悟,在张太后面前提及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张太后虽有一定权力,但不喜过问朝事,现如今刘瑾当权乃皇帝亲手扶持,要斗倒刘瑾,只能从皇帝的信任着手。

  再说西北之地,开春后接连下了几场大雪。

  跟江南烟花三月草长莺飞的美丽风光相比,北国三月依然飞雪连天,沈溪不知道西北的春天原来如此寒冷,原来他还想,这三月天大地总该解冻了,结果天不遂人愿,这一年春天雪下得比往常年多多了,让沈溪的练兵计划受阻。

  林恒和王陵之一直在督导骑兵练习骑射。

  改造后的佛郎机火铳更接近散弹枪,这种武器攻击距离只有三四十米,在近战中效果非常好,但关键在于装填弹药不方便,而且兵器必须要到近距离作战才能发挥作用,实战效果差强人意。

  想想看,如果跟鞑靼人交锋,鞑靼人的骑射乃是一绝,射程超过火铳,而且近战鞑靼人非常勇猛,大明骑兵在鞑靼人骑射一轮后出现人员伤亡,阵脚大乱,接下来得等敌人冲近才能放上一枪。

  要是敌人不中计,一直在远处骑射,又或者索性挨过一轮射击,然后发起猛烈冲锋,大明骑兵没时间装弹便已短兵相接,这两种结果都会导致明军大败。

  三月初九,沈溪冒着大雪,观看林恒和王陵之练兵。

  因为大雪封路,骑兵训练都在榆林城内的练兵场进行。

  偌大的场地内,骑兵二十骑一组,正在进行骑射训练。

  骑兵在骑马行进大概二百米后,在规定的地点进行射击,打中三十米开外树立的草人标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林恒和王陵之已经训练骑兵一段时间,但效果不佳,能在行进中打中目标的十枪不过一两枪,更多的是放空靶,甚至连伤着自己人的情况都偶有出现。

  今日参加训练的十组骑兵,全都是三边骑兵中抽调的精锐,效果竟然这么差,沈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