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11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工坊,加上用以制造火铳的作坊已投产,接下来几个月,就得用火铳报废重铸以及火药的消耗来促成士兵射击技术的提升,最后训练出一支进退自如的精兵……这件事只能交给你们去办。”

  林恒有些担忧:“大人,卑职对于骑兵大规模使用火器没什么经验,怕是……难以胜任。”

  沈溪笑道:“新武器、新战法总得慢慢适应,又没让你马上就精通,慢慢摸索就好。再说了,你身为主将,只需监督日常训练便可,又不需事事亲力亲为。随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鞑靼人肯定会休养生息,边境平安无事,正是训练的大好时节……”

  林恒目光中满是迷惑,但他没有轻易发问,王陵之性子更直一些,问道:“大人,为何你确定鞑子不会南下?”

  “田里庄稼没有成熟,鞑靼人来了抢什么?青苗么?夏收时节,才是鞑子犯边的危险期,但大规模的战争,这一两年都不会有了。”沈溪道。

  王陵之做出恍然之色,看了林恒一眼,而林恒似乎在想问题,根本没有搭理他。

  ……

  ……

  沈溪将详细练兵计划交待完毕,林恒和王陵之便退下去进行准备。

  这边人刚走,那边保国公朱晖便亲自登门拜访。

  朱晖之前跟沈溪闹出不愉快,到了此时好像一切都烟消云散,他满脸堆笑,上门第一件事就是请辞,跟沈溪说明他会跟王守仁一道返京;第二件事,就是跟沈溪借人保护他路上安全,点名要林恒和王陵之……朱晖不傻,知道二人能力突出,可确保他安全无恙。

  朱晖笑道:“之厚别舍不得,老夫只是让他们带兵护送一程,走不了多远,就当是出城拉练一番,你看如何?”

  沈溪心想,信你就怪了。

  他可不信朱晖只是借人出去走一圈,以朱晖的身份,把人借走,人没进居庸关前是不会将林恒和王陵之送还的,至于拉练纯属鬼话。

  更有甚者,如果朱晖以公爵的名义要求林恒和王陵之护送他回京甚至将人留在京城充当护院,二人无法拒绝。

  沈溪满脸歉意:“公爷见谅,在下正准备对这二人提拔任用,至于护送人选,在下另行安排。”

  朱晖不由皱眉,沈溪不肯借人,分明没把他放在眼里。

  此时的朱晖,将自己身家性命放在第一位,林恒和王陵之在他看来充当护卫的最佳人选,就算跟沈溪撕破脸,也要强行把人借走。

  朱晖板起脸来:“之厚,你这么说就不近人情了,你也知道现在内外长城的修筑没有完工,鞑靼人可以轻松进入三边腹地,从榆林卫返京异常凶险,此番老夫跟伯安一道走,就算出于礼数,你也应该让林、王两位将军跟老夫走一趟。”

  沈溪道:“公爷的话,在下不解,究竟是公务重要,还是礼数重要?在下不是不派人护送,这一路上的凶险在下自然知晓,派出之人,必定能护送公爷安全回京,公爷还有何不满呢?”

  朱晖站起身道,怒颜相向:“你就说,人借还是不借?”

  沈溪跟着站了起来,针锋相对:“人另有任用,不借!”

  朱晖瞪着沈溪,差点儿就要扑上前掐架,但他知道这里是沈溪的地头,跟沈溪犯横没有任何好处,最后气呼呼甩袖而去!

  这点阵仗,对沈溪来说实在是小儿科,根本不会考虑朱晖的感受。

  此时已过了年前那段需要对朱晖和颜悦色的时间,沈溪已经把人利用完了,没打算跟这个三边贪赃枉法的总头目有什么交情,只要能把林恒和王陵之留下来帮他训练骑兵,别说朱晖了,就算张懋来了他也照样回绝不误。

  大明朝的文官,就是这么骄傲!

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

  朱晖终归还是没借到林恒和王陵之。

  沈溪派了一支百人规模的斥候队伍前去护送,这支斥候队伍是沈溪手底下的精锐力量,由他一手栽培,基本是从湖广和江西那边调拨过来的老兵。

  履任三边总督后,年底和年初这段时间,沈溪又从湖广和江西调拨三千名士兵到三边,有意识地在边军中培植自己的力量。

  下一步,他准备将荆越、风昭原等人调来西北任职,这些人是他的老部下,这样他在边军中的势力可以更加稳固。

  到了西北如果手底下没有嫡系人马,做什么事情都受到限制,那些总兵官、指挥使多为朝中勋贵,这些人在西北的目的是为了建功立业升官发财,谁挡着道了,便会以武力对抗。

  朱晖和王守仁离开后,三边正式成为沈溪地盘,只是很多将领和官员还没完全臣服。

  尤其是在三边财政审查一事暂告一段落后,最后一段时间追查出来近百万两银子,成为很多人记恨沈溪的源头。

  沈溪承诺会放过麾下这批文武官员,但王守仁最后的彻查,让很多人怀疑是沈溪暗中捣鬼。

  即便没这么想的,朱晖临行前挑拨是非,让人心生疑窦。

  沈溪这边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你们知道是我做的又怎样?

  我是曾经说过,你们坦诚罪行退出赃款便既往不咎,而你们怎么做的呢?敷衍了事,赃款只是退出很少一部分,还想让我宽恕?

  没门儿!

  这次事情多少为沈溪建立起威望来,张安等人对沈溪毕恭毕敬,在上层将官看来,沈溪在这件事上做得很够意思,火没有蔓延到上层官员,只是把一些中下层官员拉出来当替死鬼,况且这些替死鬼主要还是被朱晖“检举”,沈溪只是意思一下,帮王守仁拿人而已。

  沈溪已做好准备,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将三边官场所有蛀虫一个个挑出来。

  由沈溪亲自发起的清查钱粮亏空,并不是为了一次性根治财政弊端,而是要杜绝刘瑾借题发挥,一旦朱晖离开西北,届时再有什么财政上的亏空暴露出来,就只能由他自己承担,无论如何沈溪都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就在沈溪觉得接下来应该没有大事发生,准备一门心思练兵时,朝中再次传来一个消息,让三边官场又蒙上一层阴影——

  刘瑾阴魂不散,在清查边军钱粮亏空上没占到便宜,改而要清查过去十年间九边财政亏空,准备以当时在西北任职的总督、巡抚,还有各级文武官员来共同承担亏空,美其名曰查缺补漏,减轻国库负担。

  虽说这十年间的财政亏空跟沈溪一文钱关系都没有,但影响甚大,必然会波及西北官场稳定。

  刘瑾发起大规模排查财政问题的主要目的,除了敛财外,就是要给沈溪找麻烦,让沈溪在西北不得安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