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16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栎唯对自己未必有那么恭敬,毕竟对方躲避自己很久才来求见,这说明之前一直想避风头,至于此番为什么来见,概因沈溪调任三边总督的事情已在京城官场传开。

  张延龄冷笑道:“你是得知沈溪高升,将来掌握大明边军,再也撼动不得,所以才来找本侯,让本侯帮你对付那小子吧?”

  江栎唯并无隐瞒,直接道:“侯爷所言不差,正是如此!”

  张延龄见江栎唯额头都磕青了,脸色稍微舒展了些,在对付沈溪这件事上,他跟江栎唯没什么差别,都想让沈溪倒台,甚至让沈溪去死。

  张延龄道:“那你也知道,沈溪现在被委命为三边总制,手握兵权,你想让他死,有何良法?”

  江栎唯再次磕头:“请侯爷给卑职调派些人手,卑职让他到不了西北!”

  “哟呵,你挺有本事啊,居然想半道杀了那小子?那小子身边可有不少人保护,他身为总督,回京时身边至少有数十人跟随,你想杀他何其艰难?你真把自己当成荆轲了,以为能行刺成功……哦,不对,荆轲一去不复返,当场就呜呼哀哉了,可惜可叹啊!”张延龄以嘲弄的语气说道。

  江栎唯也不着恼,继续请示:“请侯爷示下,如何除掉此人?”

  张延龄道:“要杀他不太容易,你要对他下手,不如先找他身边人。比如说他的妻妾,或者儿女,又或者父母姐妹……你不要挟他,他怎会就范?你跟姓沈的小子仇恨不浅,要不是本侯看你跟他有仇,也不会拉你一把……”

  “这样吧,此番我找个由头派你去南方,你在路上阻击沈溪,不管你是对他下手,还是对他身边人下手,总不能让这小子顺利回京!他若平安到京,你就不用回来了!”

  江栎唯倒吸了口凉气,最后伏地磕头:“侯爷放心,卑职一定完成任务,将沈溪除掉,绝对不留后患!”

  ……

  ……

  谢迁终于看到朝廷下发的公文,知道沈溪被委任三边总督,失望之色溢于言表。

  谢丕见状不由问道:“父亲大人,现在沈先生能到西北任差,对大明边防而言乃是大好事,当初您也是同意的,为何会愁眉不展?”

  谢迁无奈摇头:“你懂什么?你以为去西北是什么好差事,能建功立业?你知道西北有多少公侯,多少世袭的勋贵?”

  这问题问得太深奥,谢丕根本回答不出来,他想不出父亲问自己这些问题的用意,当即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谢迁叹道:“西北这潭水可浑浊得紧,如果不是知道沈溪一时回不了朝廷,为父也不会让他去西北……这些年下来,他在外当官日久,权力看似日涨,但其实跟官场格格不入,只有让他去西北,才能接触核心权力层,有了更大的功勋方可顺利入朝……这一切,其实都是在帮他而不是害他!”

  谢丕有些不解,问道:“父亲大人,您本来就是在帮沈先生啊!”

  “帮什么?到西北这摊浑水中,洗不干净自己,反倒有可能会被染脏。也罢,只要他平平安安在西北待几年,回到京城,再大的麻烦也不是麻烦了,京城官场也不过如此!他是有带兵的才能,但为官上……他还远远不足!”谢迁叹道。

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头

  “呼呼——”

  江上的大风分外凄厉,江边的芦苇荡被劲风吹得向南倾伏一片。

  顶着凛冽的寒风,士兵们排列整齐,翘首观望。前方河堤上,四组官兵正在装填炮弹,江边几个标靶已经被炮火炸得四分五裂。

  沈溪立在一旁,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一天练兵下来,沈溪的确有些疲累了,但他依然强打精神,坚持把最后一轮放炮看完,见又有四个标靶被炸飞,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

  今天从上午辰时开始,火器营便分别进行队列、单兵战术、射击等考核,军中会对每一个士兵的表现进行打分,做下一步筛选。

  练兵目前已进入尾声,如今火器营还剩下一千一百多人,今天过后差不多就只剩下一千人。沈溪不打算在江堤上喝西北风,准备提前回营休息,因为涉及第二日成绩发布,他当晚会留宿营中。

  沈溪叫传令兵吩咐全体官兵解散,便先一步回营,适逢苏敬杨带了两名将领在中军大帐前等候,却是特意为他带来个“好消息”。

  “……大人,朝廷下发公文,征调您回朝,之后您会前往西北担任三边总制!恭喜大人高升!”

  苏敬杨脸上满是恭维之色。

  二十岁不到的少年督抚,眼看就要被征调西北,在大明将领看来最危险也最神圣的西北边陲,调遣兵马跟鞑靼人交战,这是许多将士梦寐以求的事情。

  得知沈溪执掌三边兵马,苏敬杨马上认定自己跟对人了……他将来很有机会跟随沈溪到西北打仗,建功立业,封侯封公。就算一时无法如愿,朝中有沈溪这么一个大靠山,将来在地方也不用担心被人打压。

  沈溪听到这消息,无丝毫喜悦,微微皱眉。

  “大人,这是朝廷公函,请阅览!”

  苏敬杨说着,将公文交给沈溪。

  官牒没到,公文先来了,等于是先发一个通知,让沈溪做好准备。朝廷下发的公文中,只是将沈溪官位调动情况予以说明,并未对沈溪出发前往京城和西北的时间做出规定,具体情况要等兵部调令送达武昌府。

  苏敬杨再道:“大人,恭喜了!”

  沈溪看过公文,随手揣进怀里,往大帐内行去,摇头道:“没什么好恭喜的,寒冬将至,留在武昌府至少不会挨冻,到西北冰天雪地可没那么自在了。苏将军,这次本官去西北,怕是无法带上你……”

  苏敬杨脸上也满是遗憾:“大人往西北,建功立业指日可待,末将想跟随……却要兼顾朝廷差事,湖广一省安危系于末将之身,希望将来有机会在大人帐前效力!”

  说话间,二人到了帅案前,沈溪坐下,正对着苏敬杨:“本官准备跟你借调些人手!”

  苏敬杨一听,便知道沈溪跟他要的是什么人,显然是目前正在受训的“火器营”。苏敬杨脸上先是露出喜色,但随即有些担忧地问道:“大人,您确定朝廷会同意将湖广人马征调北方?”

  沈溪道:“这有什么不能同意的?你派人跟随本官北上,算是沿途护送,又不是什么大事。跟随本官北上的大概为二百人,携带的主要武器是火铳,这是第一批……之前本官在武昌府铸了一百门火炮,回头你想办法送到北方,本官会跟朝廷提请,这是第二批!”

  “第二批护送火炮以及配套炮弹的兵马,大概为八百人,这批人暂时会留在北方……如此算下来,一千人分成两批跟随本官北上,为大明建功立业,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