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61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大脾气却不小。

  刘健道:“陛下,这是吏部主事杨子器从施家台送过来的奏本,他禀奏泰陵玄宫金井之内,有井水冒出,特地请旨陛下另行改换泰陵选址……”

  朱厚照皱着眉头看了二人一眼,没有多说话,让萧敬把奏本拿过来,斜眼瞟了一下,根本没看几个字,便抬起头瞪着刘健和谢迁:“不过是有井水溢出,现在泰陵玄宫修建已进入尾声,把泉眼给堵上不就行了?作何要改地址,重新修陵寝,让先皇的棺椁在宫里再多放几个月吗?”

  “这……”

  刘健看了谢迁一眼,但见谢迁面无表情缄默不言,心里为难,只得硬着头皮道:“陛下,金井出水乃皇陵修建大忌,此事不可轻慢,若为后人所知,会说陛下不孝,影响陛下声名。再者说了,皇陵选址涉及大明千秋基业,如果选址不当,恐影响陛下您的运程……”

  朱厚照不满:“什么运程不运程的,朕龙精虎猛,不在乎这些……咳咳,这件事谢阁老怎么看?”

  谢迁原本只是轮值守夜,他没想到会牵涉进这么闹心的事情,听到朱厚照的问话,他迟疑了一下,心里琢磨开了:

  “陛下明显不想皇陵改址,先皇棺椁如今还停放在乾清宫侧殿,怕是陛下早就想让先皇入土为安了……”

  谢迁老奸巨猾,很多时候他脑子一转就会想出两边不得罪的主意,当即道:

  “回陛下,老臣以为,这件事当细查后再做决定为宜,如今只是吏部主事奏禀此事,他如何看到,又是以何原因上奏,不得而知,若陛下派人去查看,确有其事的话再行议定不迟……从京城到施家台不过一日行程,若是快马加鞭的话,怕是一日就可打一个来回……”

  朱厚照恍然:“谢阁老言之有理!不过朕之前没派人去调查,怎么这个杨子器闲着没事干,非要去泰陵看一看?刘少傅,是你派去的人?”

  刘健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此时承认不是,不承认也不是,不承认就等于害杨子器,不知该怎么说。

  倒是萧敬眼力劲儿十足,道:“陛下,现在计较这些纯属徒劳,不如早些查清泰陵内是否有金井出水的状况!”

  朱厚照皱皱眉头:“也行,那就派人去查吧!谢阁老,这件事麻烦你走一趟,你意下如何?”

  谢迁一听马上回绝:“陛下,泰陵虽不远,但旅途颠簸,还是应该找年轻力壮的臣子,以骑马一日内往返为宜,老臣怕是身体不能支撑……”

  朱厚照皱眉:“你不行?那派谁去?刘少傅,你可有好的人选?”

  这会儿刘健其实也不知让谁去,心想,我现在提出人选,不代表此人跟我是一派?为陛下所不喜?当下硬着头皮道:“老臣明日亲自去走一遭便是!”

  朱厚照一听,怔了怔,随即点头:“刘少傅为朝廷社稷,劳苦功高,那此事就劳烦刘少傅了。现在没别的事了吧?朕要回去休息了!”

  本来是捅破天的大事,但在朱厚照这里却好似微不足道,刘健非常恼火,他在出乾清宫时甚至瞪了谢迁一眼,觉得谢迁说话不顾时间和场合,居然在这种事上做出模棱两可的回答,捅出娄子后又不肯前去泰陵,害得他亲自走一趟。

  ……

  ……

  第二日一大清早,朱厚照还没起床,张苑又过来叨扰清梦。

  朱厚照大发雷霆:“他娘的,又是谁来打扰朕休息?信不信朕宰了这群不开眼的家伙?”

  张苑一脸委屈:“陛下,来的还是刘少傅和谢大学士,不过此番连李大学士也一并来了!”

  一听是三位阁臣亲临,朱厚照顿时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他带着起床气到了乾清宫正殿,此时内阁三人组还在殿门口说事,朱厚照在龙椅上一坐下,便以哀求的语气道:

  “我说三位阁老,你们能体谅一下朕的辛苦吗?睡一晚被你们吵醒两次,朕休不休息了?你们不是想看着朕身体被活活拖垮吧?”

  刘健清了清嗓子,他很想说,你被吵醒两次,我们还一宿没睡呢。

  刘健道:“陛下,此番乃工部左侍郎李鐩上书朝廷,驳斥吏部主事杨子器的奏折,说泰陵金井内并无水涌出……”

  朱厚照怒道:“好个杨子器,没事跑去泰陵游山玩水?朕可没派他去监工,他现在僭越上奏也就罢了,现在证明事情居然是无中生有,来人啊,速去将杨子器捉拿下狱,朕倒要看看他背后有谁在指使!”

  皇帝这一怒,指派杨子器去调查的刘健和李东阳便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若是为杨子器求情,现在无法确定泰陵内的具体情况,说多错多,但若不求情,杨子器毕竟是他们派出去的,不能眼睁睁看着杨子器下大狱。

  谢迁此时站出来说话:“陛下,此时一动不如一静,偏听偏信非善举,还是先派人彻查,把事情搞清楚才好!”

第一六〇〇章 说项

  杨子器下狱,而且下的是诏狱。

  进了诏狱,人就算能出来也得脱一层皮,当年的程敏政就是前车之鉴。

  在这件事上,刘健和李东阳都没有帮杨子器说话,不是他二人眼睁睁看着杨子器送死,而是因为他们不知如何为杨子器申冤,毕竟那边是监工联名上书弹劾,无论是李兴,还是谭佑和李鐩,所奏都是皇陵从未出水,而且派去查看的官员回报,没有发现金井出水的状况——泰陵那边渗水的泉眼,已经被紧急堵上了。

  谢迁是三位阁臣中最轻松的一个,虽然这件事由内阁主导,但跟他关系不大,谢迁可以抽身事外,无论杨子器是否被下狱,都觉得事情跟自己无关,此时他还沉浸在儿子中探花的兴奋中,不想为不相干的事情烦扰。

  结果杨子器被捉拿回京的当天,马文升和刘大夏便联袂找上门来,想让谢迁帮杨子器求情,毕竟朝中上下人人都知道杨子器去皇陵,不可能是自己主动去的。

  “……于乔可不能见死不救,名父(杨子器字)这几年在吏部做事还算勤勉,之前他便有致仕的打算,如何会在这种事上无中生有?于乔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去彻查此事……”

  马文升在朝中虽然年老昏聩不做事,但他对下属非常袒护,杨子器毕竟是吏部的人,他自己说不上话,便来找谢迁,希望谢迁能帮上忙。

  谢迁满脸都是为难之色:“我说马尚书,既然你觉得杨名父是被冤枉的,你为何不亲自去找陛下说情?我这边刚想轻省几日,你就要让我去找陛下触霉头?陛下此时可在盛怒中……”

  马文升叹道:“于乔,这朝中上下谁人不知,陛下跟你关系不一样?陛下当政不到半载,朝中见过陛下面的大臣屈指可数,而你却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