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66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口气。

  身为世袭武将,崔涯统领着武昌左卫兵马,一边想从地方官绅那儿捞取好处,一边又想攀附沈溪这棵大树,最不希望两边起冲突。现在沈溪摆明了要和气生财,崔涯感觉问题没想象中那么严重,心中的大石头迅速落地。

  沈溪从崔涯面部神情的细微变化,立即揣测出眼前的武昌左卫卫指挥使大人果然是个两面派。

  沈溪现在就是要送出错误的信息,让崔涯以为他可以从中斡旋,谁要是试图打破眼前的平衡,他就会出面偏帮另一边。如此一来,崔涯当晚就会义无反顾地站在自己这个两省总督一边,保护总督府衙门的绝对安全。

  沈溪暗道:“若我从开始就摆明立场,试图依靠手中的兵权一举打破湖广的政治生态平衡,整顿官场吏治,清算士绅,崔涯必然会站在地头蛇那边,与我为难!”

  “因为官绅给崔涯的好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我能带给他的前程则遥不可及!若现在苏敬杨也为地头蛇收买,我就只能连夜离开武昌府,潜往江赣,希望最后不要落得个凄惨的下场才好!”

  ……

  ……

  夜色凝重,总督衙门内灯火通明。

  沈溪故意营造出一种如临大敌的氛围,让布政使司衙门和地方士绅都把注意力放在总督衙门。

  表面上看起来,沈溪这个两省总督非常的怯懦,但其实上这是他施展的障眼法,为的是尽可能隐瞒征调兵马入城的真相。

  沈溪坐在书房中,双手撑着下巴,整个人显得异常慵懒,嘴里喃喃自语:“此番到湖广后,怎么整个人都松懈下来了?居然总试图避免跟地方蛇们争斗……唉,这心态可不好,还未完全成年呢,就已失去进取心,对什么事情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难得糊涂,说不一定哪天就会糊里糊涂地丢掉性命!”

  就在沈溪自怨自艾时,马九带着人回来。他让人守在书房门口,独自进来奏禀:“大人,按照您的吩咐,一切已经准备就绪!”

  沈溪见书房外的院子里正有武昌左卫的巡逻队伍经过,摆了摆手:“行了,你先回房去休息吧,之后有什么事我再差遣你做。哦对了,去请崔将军过来,本官有话对他交待!”

  这会儿要让湖广布政使司衙门和城中士绅了解总督衙门的情况,只能通过崔涯的口来进行。

  按照道理,应该有人会猜到沈溪当晚会发难,但因沈溪放出风,要在第二天跟地方官绅进行沟通,同时沈溪抵达武昌府后表现出来的懈怠,不但把外人给骗了,连他自己都不觉得有突然下杀手的可能!

  事实上沈溪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对付地方官绅,但现在他被架在一个下不来台的位置上……他不过是出面帮一下马中锡,不要让一省藩台在自己面前被人谋害,但怎么也没想到会帮出问题来。

  虽然是临时惹来的一场暴风雨,但沈溪在布局上力求完美。

  先把后路留好,如果湖广都指挥使苏敬杨跟地方官绅也存在勾结的状况,那他便只能悄悄遁走,把总督衙门摆明车马炮,统兵杀个回马枪。

  如果苏敬杨帮他,那当晚就直接把地方官绅一锅端,从马中锡中毒这件事情上查起,快刀斩乱麻把地头蛇们的老底查个底朝天。

  至于利益分配问题,完全可以放到后面去解决,毕竟惠娘、李衿和宋小城的人马还没有到湖广,这会儿要分配这块大蛋糕为时尚早。

  崔涯可不知道自己正在被沈溪算计,他恰好也想知道沈溪下一步动向,趁着沈溪传唤,赶紧到后院书房问询情况:“沈大人,这总督衙门里里外外都是人,会不会影响沈大人休息?是否需要撤去些?”

  沈溪轻叹:“崔将军有所不知,本官虽在东南和西北领过兵,却怕死至极,若撤去人手导致总督府疏于防范,恰好有人对本官图谋不轨,本官因此而死于非命,这责任谁来承担?再者,本官常年住在军中,根本就不怕嘈杂混乱,越是人多,睡得越安稳。”

  崔涯笑了笑:“沈大人,朝中谁人不知您官威,敢在您的衙门内对您行凶?”

  沈溪嘀咕道:“话虽然这么说,但本官始终放心不下,还好有崔将军领兵守护。这样吧,今晚兵马先别撤了,本官会给予犒赏,并保证官兵们的伙食,等明早本官请藩司、臬司和地方士绅前来,把事情谈明白,再把兵马撤去也来得及!”

  崔涯不疑有诈,行礼道:“末将领命!”

第一三五一章 谁给的自信?

  崔涯的确不敢伤害沈溪。

  作为武将,崔涯深知自己的分量,如果被人知道沈溪是在他保护之下出事,就算他不是同谋,也要被革职下狱问罪。

  所以当沈溪表现出要跟地方官绅谈判的态度时,崔涯顿时放心不少,当即派人把这“好消息”传递出去,甚至亲自出面督促跟随他进城的武昌左卫官兵,必须保护好总督大人的安全,他却不知,顶头上司苏敬杨已经调集人马准备随时杀进城来。

  按照规矩来说,一府府城应该归地方巡检司和知府衙门管理,但因武昌府城同时又附郭省城,巡检司衙门主要负责城西南的金口镇、鲇鱼口,以及城东北的浒黄洲安全,府衙衙役则负责城里的治安,城门完全交给了军方。

  武昌城外原本驻扎有武昌卫、武昌左卫和武昌右卫三个卫所,同时在城内也都有落脚地,平时三个卫所轮流抽调人马把守城门。后来武昌右卫被废,兵马一部分分流到其他两个卫所,其余由都司衙门直辖。

  为统调方便,此后武昌府城门便归都司衙门直属兵马负责把守,与其余两个卫所彻底脱离了干系。

  如此一来,苏敬杨要调兵进城属于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崔涯的消息传递到布政使司衙门时,郭少恒正在跟负责地方官茶生意的文家家主文琴竹叙话。

  郭少恒听到下面人奏报后,明显地松了口气,道:“我就说文先生不用太过着急,你看,事实不证明,沈中丞也是以和为贵吗?”

  文琴竹有些难以置信,问道:“沈大人真是如此说法?”

  郭少恒有些不满:“文先生何意啊?难道你觉得崔指挥使会在这种问题上开玩笑?就算沈中丞以前在东南和西北时立下军功,但湖广这地方可不是他一个初来乍到的总督能吃得开的,只要我们官绅团结一致,谁也不能拿我们怎么样。”

  “现在文先生尽管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回家好好休息,明早总督衙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