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遮掩,想方设法把死因掩盖。但若沈溪杀他,只需要一道奏本跟朝廷解释一下,对方手握王命旗牌,乃浴血沙场的功臣,未必便要以儒官的作风行事。
郭少恒心说:“沈溪分明是三元及第的翰林出身,但今日看他怎么一身匪气?”
沈溪喝道:“马老中丞还有什么家人,一并请过来,本官要带上返回总督衙门!”
闻讯而来却被沈溪气势所慑的布政使司官员灰溜溜地离开,不多时便护送几名家仆模样的人前来。
马中锡或许是意识到这次湖广之行未必顺利,所以只带了几名家仆在身边照顾起居,亲眷都留在老家。结果到了地方,因其马上着手完成朝廷交待的任务,触及地方官绅利益,险些死于非命。
“带走!”
沈溪一声令下,将郭少恒扣押为人质,一行人往布政使司衙门正门方向而去。
到了门口,武昌左卫卫指挥使崔涯已经带着两百官兵前来接应,见到沈溪,崔涯赶紧从马背上跳下来,上前见礼。
沈溪看了一眼街道两侧围观的百姓,也不想把事闹得太大,招呼道:“放人吧,咱们现在就回总督衙门!”
马九闻声将郭少恒放开,簇拥着沈溪的官轿往督抚衙门而去,沿途路上有不少百姓探头围观。
百姓们尚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他们眼中,官府的衙门口都是神圣的地方,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布政使司衙门?如今居然被卫所官兵包围,当官的似乎发生了内斗,至于缘何内斗,可不是他们的身份能够了解的。
大多数百姓围观,其实只是凑个热闹。
……
……
沈溪带着人回到总督衙门,令人将大门关好,内外都委派重兵把守。
到如今,沈溪跟布政使司方面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这次跟他面对面发生碰撞的,并不是布政使司的左右布政使,只是下面的参政,这是沈溪在履任地方前没有预料到的。
马九问道:“老爷,为什么不把姓郭的给抓起来?现在武昌府城中,我们在明,他们在暗,不好应付啊!”
到了湖广后,马九的主见相对多了起来。
沈溪一心想把马九培养成独当一面的人物,以前马九虽然做事有能力,但在指挥和调度方面有所欠缺,这跟他学问低、见识浅有关,现在他正在逐步弥补自身的缺陷,越发受到沈溪器重。
沈溪让人把马中锡抬到后院,请来大夫诊治病情,然后带着马九进了书房,他准备立即写信给湖广都指挥使司指挥使苏敬杨,让苏敬杨连夜调兵进城。
沈溪一边写调令,一边向马九解释:“这次事情的幕后主谋,其实是地方上那些世家大族,这些地头蛇手头有人有钱,势力盘根错节,有许许多多人为他们卖命。”
“我原本不想跟这些地方官绅计较,但现在他们居然敢谋害一省布政使,简直是无法无天。我把人放了,令其麻痹大意,今夜再调动兵马,争取一日内将地方之事平息。我还不信了,有人敢跟我耍横!?”
让沈溪受不能的是,他到地方后没寻衅跟地头蛇相斗,本想相安无事,结果这些官绅胆大妄为,敢对马中锡下毒。
沈溪身为两省总督,自然不能坐视朝廷派来的左布政使死于非命,他上门要人,地方官绅推出来的代表居然敢跟他刀兵相向,若是不果断进行反击,岂不是显得他这个两省总督无能?
是可忍孰不可忍,沈溪只能果断出手了!
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对手
沈溪懂得先下手为强的道理,即便他现在位于总督衙门内,安保方面那叫一个固若金汤,但奈何整个总督府加上崔涯刚调来的官兵也只有不到六百人,而地方官绅调个几千人完全不成问题,他怎么都不会把主动权拱手相让。
马九诧异地问道:“老爷,今晚就动手?”
“对!”
沈溪很快把调令写完,递给马九,小声吩咐道,“请崔指挥使进来,就说本官有重要的事情跟他谈。你再派个人带着这封信,从后门出府,往城东湖广都指挥使司衙门,找苏指挥使……算了,还是九哥你亲自去一趟,路上如果有人阻拦,格杀勿论!”
马九微微一怔,当即点头:“是,老爷!”
马九匆忙领命而去,沈溪则整理了一下官服,来到前面的大堂接见武昌左卫卫指挥使崔涯。
崔涯对之前沈溪在布政使司衙门内遇到什么事情不太清楚,好奇问道:“沈大人,您没事吧?”
沈溪道:“多亏崔将军来得及时,不然本官可能会为藩司衙门扣押,甚至死于非命!”
“这……这怎么可能?”
崔涯瞠目结舌,不敢置信地说道:“沈……沈大人,您……您可切莫拿这等事开玩笑!”
沈溪见到崔涯如此反应,立即猜到,这位卫指挥使大人其实跟地方官绅有着利益上的来往,暗中有着勾连。
这也是沈溪没有直接让崔涯调兵入城的原因。
地方官府跟士绅的利益休戚相关,像崔涯这样的武昌左卫指挥使,属于世袭的武将,在非战乱年代,想升迁非常困难,自身也属于地头蛇的一部分。
自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地位急速攀升,对武将虽然不太尊重,但到底还是顾忌武将手中的兵权。官员和士绅们为了把地方经营得铁板一块,绝对不可能放过统兵的将领,必然会给予崔涯这样的卫指挥使好处。
正所谓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崔涯多多少少会为地方官绅做些事情。
而湖广都指挥使苏敬杨的情况则不同。
一省都指挥使这高位已非世袭武将能够企及,苏敬杨乃南直隶扬州府人氏,在湖广之地做官有着时间上的限制,多则两到三任,少则一任,没有太多时间与本地官绅经营人情世故。在都指挥使与卫指挥使两者中,沈溪只能选择与地方勾连较少的苏敬杨!
沈溪当晚调集都指挥使司兵马入城平息变乱,目的是在地方官绅反应过来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掐灭一切变乱的苗头,前提是不能走漏风声。现在,他表现出对崔涯的绝对信任,其实是麻痹布政使司衙门和本地官绅的一种手段。
沈溪道:“今日幸好有崔将军前来搭救,这个人情本官记下了。唉,本官根本就不想跟地方官绅有太多纠葛,但又怕有人生出不轨之心,对本官行凶,眼下只能请崔将军调兵驻守总督衙门。”
“明日,本官将请藩司衙门的官员和地方士绅到总督衙门来议事,希望事情能有个妥善的解决方法……”
崔涯听到沈溪的话,不由长长地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