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94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将士的“孝敬”后,并没有把这事儿看得太重。

  军队在与外虏以及地方平定匪患中缴获的银钱,可以按照官职的大小、军功的多少统一进行分配,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惯例了!沈溪在此次领军作战中收获颇丰,现在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银钱,算是理所当然。

  朝廷想跟他追讨,反倒需要一个很好的理由,而且沈溪大可以来个拒不承认,因为整个军队的利益几乎是一致的,没有谁会出来指证他,否则就会是全军袍泽的敌人!

  但这些钱财,沈溪没打算就此留在家中慢慢花销,而是会分批转移出去,用来兴办实业或者构建商业帝国。

  沈溪最近总感觉有人窥伺一旁,想要针对他,心绪不宁!未雨绸缪,沈溪决定把钱财悉数转移走,如此即便将来遭人构陷,但却找不到证据,即便想攻讦他,也无处着手。

  翌日,沈溪照常去兵部衙门述职。

  沈溪自认回到京城后,边关的战事已经与他无关,什么事都不用去操心,而且在兵部大堂坐着,有专人侍候,有茶水供应,还不时送上一些瓜果糕点,那叫一个舒服惬意。

  沈溪非常喜欢悠哉悠哉的生活,只要什么事都不干,朝廷那边就没机会找他的麻烦,而且从方方面面的情况看,目前掌权的刘健和李东阳,似乎并不打算马上给他安排差事,他也自得其乐。

  这次沈溪等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把兵部的“职司人员”等了出来……出来迎接沈溪的,是兵部左侍郎熊绣。

  熊绣也不多废话,相互见礼之后直接说道:“沈中丞,陛下安排调集城外兵马进城,同时将俘虏和战功上报,此事当由沈中丞前去安排!”

  “哦?”

  沈溪略微惊讶,心想,我已经卸职了,还将兵权上交,这种事轮得到我来管吗?

  仔细想来,其实没什么问题,他之前统率的兵马要进城,如果他这个主帅始终不露面,下面的将士一定会有非议,干脆朝廷让他在献俘的时候露个面,属于皆大欢喜的结局,没有谁的利益会受损。

  驻扎在南苑的大明军队斩获的首级和抓捕的俘虏,始终是沈溪带着一仗一仗打下来的,如果沈溪不亲自出面,怎么都说不过去!

  沈溪问道:“不知何人与本官协同此事?”

  在熊绣面前,沈溪不必自谦,在官场上,官大一级压死人,虽然沈溪已经是个闲官,手头没什么权力了,但他依然是货真价实的正二品右都御史,官衔可比熊绣这个正三品兵部左侍郎要高上两级。

  熊绣道:“吏部和五军都督府都会派人前来接洽,沈中丞移步到五军都督府衙门等候便可!”

  沈溪点了点头,反正这几天他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之间转,走的次数多了,也不差走这一趟。

  熊绣没有陪同前往的意思,沈溪也不会多管闲事邀请其一道,如今京城尚处于戒严状态,即便兵马入城,料想也不会有多隆重,悄无声息把事情做完便可,或许献俘仪式结束,还可以继续回兵部等候,才能回家。

  沈溪在去五军都督府的路上,暗自嘀咕:“还是早点儿结束战争吧!等刘大夏回到京城,朝廷就该论功行赏了,那时我或许可以远离纷争,到地方上一展所长!”

  ……

  ……

  到了五军都督府仁和堂内,沈溪刚坐下,便见有人过来。

  见到来人,沈溪不得不起身相迎。

  来人的官品虽然不高,但其中一位却是货真价实的天子近臣……这二人他都认识,一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而另一位,则是之前陪同他在土木堡差点儿连性命都丢了的监军太监张永。

  沈溪上前,微微拱手行礼:“萧公公,张公公,二位这是……?”

  如果是张永前来,沈溪还容易理解,怎么说张永也是他这一路兵马的监军,监军前来协同调兵进城、献俘事宜,属于分内之事,毕竟还有一些需要记录和奏报的事情,由领兵的大臣来奏禀皇帝,始终不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但交由皇帝的家奴来做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但这次连司礼监掌印太监都亲自来了,沈溪突然意识到,这次的献俘仪式应该不只是单纯走个过场。

  萧敬笑眯眯地说道:“哎呀,沈大人,您在宣府、居庸关外和京城脚下接连立下大功,陛下必然要犒赏一番,可惜事情总得要有个由头才是,今日陛下会亲自在午门等候您献俘,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啊!”

  沈溪微微眯起眼睛,心中非常诧异,大病未愈的弘治皇帝居然要亲自参加献俘典礼,这中间有什么说法?

  按照大明朝的惯例,一旦皇帝参加的典礼,必然是需要提前进行准备的,但之前他可是一点儿风声都没得到,心里开始琢磨起来:

  “皇帝现在的病情好些了,可以出来吹吹风了么?这都已经是冬月天,天寒地冻的,皇帝到午门受俘,这意味着什么?”

  沈溪的政治嗅觉异常灵敏,他迅速察觉到,皇帝参加这次献俘仪式,一定带有某种政治目的。

  但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二八七章 豪华阵容

  对于萧敬的恭维,沈溪没有太大反应,只是拱手接受。

  面圣已不是一次两次,沈溪已经习惯了面对皇帝,他可没有这时代读书人的通病,把皇帝看成是多么神圣崇高的人,以平常心对待便可。

  萧敬刻意拉拢,一时间嘘寒问暖,让沈溪感觉有几分不自在。而张永似乎有话想对沈溪说,但萧敬始终霸占着人不放,不耐烦的表情一闪而逝。

  好在没过多久,兵部派来安排调度之人也到了。

  这人沈溪很熟悉,正是昨日调度兵马进城的兵部郎中王守仁,跟随王守仁一道前来的,是沈溪麾下于昨日第一批进城的胡嵩跃。

  此时的胡嵩跃,一身红盔金甲,悬金牌,挎佩刀,昂首挺胸,显得极有精神,威风凛凛往那儿一站,一股军人的剽悍气息扑面而来。

  萧敬作为皇帝派来的“钦差”,连忙上前招呼。

  趁着萧敬把注意力放到胡嵩跃这位“功臣”身上,张永若狡兔一般凑了过来,小声对沈溪道:“沈大人,这仗打完了,将士也要进城了,功劳方面……是否该算算了?”

  沈溪打量张永,不解地问道:“什么功劳?”

  在沈溪看来,功劳你找皇帝和朝廷要去,跟我说什么劲儿?

  张永急切地想说分明但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只能狠狠地瞪了沈溪一眼。沈溪略一思索,大概明白过来,张永所说的“功劳”,并非是战场上的功勋。

  作为监军,功劳再大,也只能分到一丁点,毕竟太监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