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1 / 1)

生命的觉醒 嘎玛仁波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直趴在地上,表示不只是五毒,还包括一切所知障及烦恼障,全部彻彻底底地忏悔。当我们站起来时,象征希望得到佛的所有一切智慧,包括身口意以及事业、功德等等一切智慧。

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忏悔自己的业力,一方面怀着感恩的心来拜佛,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消除自身业力、增长福报的目的。

我们在西藏习惯点酥油灯,作为一个信徒,这是一种信仰、一种修行方式,也是一种虔诚的供养方式。佛不会吃这些水果,也不会要这些香、这些灯,他不需要这些东西,因为佛不会食人间烟火。靠我们的虔诚心来做这些纯洁的供养,很殊胜,这就够了,主要还是要在我们内心当中慢慢转变。通过供佛,佛像能够提醒我们:我们所跟随的佛,有伟大的思想和精神,佛的大慈大悲、佛对众生的宽容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就是真正的修行。如果用世俗的方法崇拜佛,我们就又误入歧途了,这叫迷信。佛教一直以来就提倡打破迷信。因为人一旦迷信,什么都乱了。佛教有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传承文化,又有合情合理的教规、教理,如果我们能够有福报真正接触并切入进去,就会让智慧增长并让心灵得到升华。

我们的虔诚心就好比一个可以盛水的容器一样,大小决定了容量。当以虔诚心的容器承载法语甘露时,信心越大,可以承载的就越多。但也有一个前提,如果我们的虔诚心仍然夹杂着自身的傲慢、虚荣等习气时,就像一个被曾经浸泡的容器,如果想要盛接纯净的水,那得先把容器清洗干净才可以,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忏悔和反省自身的业力、习气。随后等容器干净透明时,这时的法语甘露盛载在我们自性的容器时,才能显得别样透彻。

------------

你是真正的佛弟子吗?

如果是出家人,就不需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变故,对他们来说,任何名利、贪念和欲望都应该放下,一切都能够放下。但对普通人来讲,这些正是你们想放却放不下的东西。你肯定需要改善物质条件,只是在努力赚钱的过程中不要把自己变成被物质控制的机器,而是要用智慧控制对物质的欲望,这样我们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要不然,现在是一个自我约束不那么强的时代,如果人没有宗教信仰,又没有道德观念,上不孝敬父母,下对儿女也不负责任,先生和太太之间互相不负责任,很多人变成了行尸走肉,整个世界会混乱不堪。所以,如果我们用这样的观念去看待很多事情,就会发现,我们变成了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所谓的“有思想”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活在这个世界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知道现在的自由、福报都来之不易。为了未来我们会更有福报,我们现在就应该努力地积攒。我们是佛弟子,要先学会对我们所信仰的佛法僧三宝建立虔诚的信心。如果随时随刻都具备虔诚的信心,遇到任何困难,只要你用心跟佛菩萨祈祷,希望得到他们的加持力,绝对会得到,也没有困难是突破不了的。就怕我们是半信半疑,然后用怀疑的心去祈祷。如果虔诚心不够,即便佛菩萨真的给了我们,我们也不一定知道。这就像我们去拜佛,去五台山朝圣五爷庙。五爷庙是人最多的庙,每个人都买一大堆香。我想对大部分人来讲:如果这几天里五爷满了你们的愿,你今天拿一百块钱买了香敬五爷,明天五爷给你一千块钱或一万块钱,你会很高兴吗?你会满足吗?五爷觉得你应该很容易满足了,因为已经给你十倍的、一百倍的功德了,可是不一定所有人都满足,而且你认为真的是他给的吗?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想:自己到底付出多少?舍去多少?自己又得到多少?付出与得到的比例是多少?自己真应该得到吗?经常是很多人都在讲:“哎呀,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怎么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呢?”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做得太少,得到的大概也都是前世所做的功德转移成今生的福报。

要尽量多检讨自己,观察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讲什么?有没有恶口伤人?有的人伤到别人了,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就糊里糊涂对我说“师父,不知道为什么,刚刚好好的,突然他就不理我了。”

很多人信佛,仅仅做了一个皈依仪式,并没有真正用佛教教义来约束自己。还有人用佛教徒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更可恶的是,有人用佛法的名义打广告,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个人是所谓的佛弟子,跟人买了一颗钻石,钻石大概值五万块人民币。人家知道他是学佛的,那个老板也信佛,就让他带回去了,他迟迟不给钱。有一天刚好我在老板那儿,他俩通电话,老板说:“你欠的钱已经两年多了,该还了!”他的声音很大,说:“你以为我会骗你的钱吗?我当佛教徒都当二十几年了!”他已经骗了人家,还敢用这种语气跟人家讲话!我要给你们忠告:不要认为对方是佛友或是佛弟子就不会骗人,会骗人的很多。不只现在,你看佛陀时代像提婆达多,当时是佛陀身边的大弟子,最后也误入歧途招摇撞骗。无始以来这种情况本来就很多,所以任何时候,作为金刚师兄弟姐妹也好,我们彼此协助对方当然很重要,大家应该彼此帮忙,但要尽量少有金钱上的往来,如果处理不好,会变成大家彼此伤害的源头。所谓的冤亲债主大都是我们曾经比较亲的人。

如果我们真的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佛弟子,那么就一起来重温一下佛子行三十七诵来观照对比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言行举止——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度生死海,故於昼夜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

贪爱亲眷如水荡,瞋憎怨敌似火燃,痴昧取舍犹黑暗,离家乡是佛子行。

舍离恶境惑渐减,弃除散乱善自增,自心清净起正见,依静处是佛子行。

长伴亲友须别离,勤聚之财必捐弃,识客终离客舍身,舍世执恋佛子行。

伴随恶友三毒盛,闻思修德渐坏少,慈悲喜舍令退失,远离恶友佛子行。

依善知识罪渐消,功德增如上弦月,珍视智慧圣导师,重於自身佛子行。

自身仍陷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