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辽阳的明军也不少,就算努尔哈赤有奸细在城中做内应,他也不能带少量兵去拔城。
因此,现在扎哈图身边就只有五百来东虏八旗兵。
对面明军秦良玉部是三千白杆兵,而贺世贤带的是他麾下一千多家丁骑兵,且是刚在去年两度击退东虏斩获颇丰的精锐家丁。
所以,扎哈图不可能不紧张。
但扎哈图自然不敢因此放弃城寨逃走。
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以往都是他们去掳掠汉人的家园,如今却换成了汉人来攻打他们的家园。
“点炮!”
扎哈图大声命令后,其麾下各牛录步甲就立即朝明军进攻而来。
他没有选择结寨自保,因为扎哈图知道自己这点兵力如果用来据寨而守反而会使兵力更加分散,也不利于发挥自己重甲步兵的优势,还不如集中起来,组阵在野外对付这股明军。
所以,扎哈图在明军到来之前,早就把自己现在的所有兵力全都摆在了寨子外面。
东虏是有火炮的,因为努尔哈赤曾经参与过大明的平倭入朝之战,也知道大明火炮的厉害,而且他现在已经打下了大明抚顺、开原等重镇,掳掠了一些工匠和火炮,自然也会铸造一些火炮。
但努尔哈赤现在打造的火炮还不多,训练的炮手也还不多,八旗真正要大规模使用火炮还得到皇太极时期。
所以,当扎哈图下令“点炮”后,只有零星数声炮响,将对面明军轰飞了几名,使数人被砸死或砸伤,产生一些马匹惊慌时的嘶鸣声与官兵受伤后的惨叫声。
不过,白杆兵和贺世贤的家丁都是大明精锐,倒也没有因此士气受挫,也没有因此慌乱了阵脚。
扎哈图知道敢闯入自己大金腹地的明军肯定不简单,但在见到这些明军军阵严明的样子后,他还是更加紧致起来,因为许多普通明军在炮声响后都会溃退,而他也因此再次喝令道:“巴牙喇冲阵!盾车前进,重甲步兵准备射箭!”
扎哈图说完,便有十余名白甲兵策马而来。
这十余名白甲兵的主要任务是扰乱明军阵型,通过逼近明军阵型的方式,使明军提前发射火器,或者产生慌乱,如果明军产生慌乱,白甲兵可以直接冲阵,击溃明军。
虽然,扎哈图见对面明军没有被自己的火炮击溃,但他还是想让白甲兵去冲阵试试。
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火炮没有击溃明军,或许只是因为自己的火炮太少的缘故,造成的伤亡数量太少,所以没有造成明军太大的恐慌,使其士气大减,而自己的白甲兵如果再去冲阵一波,或许就能彻底击溃眼前这股明军的士气。
彼时。
这十余名白甲兵已经逼近了明军,且逼近的是秦良玉的白杆兵阵营。
因为秦良玉的白杆兵是步兵阵营,机动性差。
而贺世贤的骑兵在两翼,随时能包抄合围,所以,这些白甲兵就算自诩骁勇,也不敢冲击千余名明军骑兵。
此时,三千白杆兵依旧严阵以待,钩镰枪整齐一致地刺向空中,如森林一般。
嗖!
嗖!
这些白甲兵已经将重箭射入了秦良玉的白杆兵阵营,将秦良玉的白杆兵射中了几名。
“啊!”
几声惨叫传来,数名白杆兵倒在了地上。
站在较前面的秦良玉弟弟秦民屏见此咬紧了牙,握紧了手里的钢刀,并对后面的白杆兵递了个眼色:“补上!”
伤亡士兵后面的白杆兵因此自动补了上去,而伤亡的白杆兵则被人主动拖到后面养伤。
秦良玉的白杆兵皆是川兵。
西南地区民族混杂所以经常发生群体性械斗,而也因此民风彪悍尚武。
白杆兵也因此得以在这种经常性的群体性械斗中养成严明的作战纪律,也就没有因为少部分人的伤亡而溃退。
这些白甲兵见此露出惊骇之色,也因此陡生惧意,急忙调转马头。
嗒!
嗒!
嗒!
白杆兵主要装备是钩镰白杆枪加藤盾以及弓弩,因而,此时前阵的白杆兵早已经举起藤盾,所以,尽管被这些持重弓射重甲的八旗精锐白甲兵伤亡了几人,但伤亡数量不大。
大多数白甲兵的箭矢都打在了藤盾上。
与此同时。
秦良玉也大声喝道:“死战不退!方可求活!听我命令,射!”
白杆兵不全是长矛兵,也有弓弩手,而且用的是西南特有的毒弩。
所以,待这些白甲兵调转马头时,顿时千弩齐发,犹如一团黑云飞来。
第七十七章 白杆兵
黑云一般的弩箭倾覆而下。
数名白甲巴牙喇当场中箭,倒在了地上。
扎哈图见此一幕是目眦欲裂,这些都是他麾下甲剌中最剽悍的勇士。
因为往往要斩首一百首级的东虏才能成为红甲兵,而红甲兵中得是骑射双绝的才能成为白甲巴牙喇。
一个甲剌中白甲兵也不过三五十名。
每伤亡一名白甲兵对于扎哈图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都意味着他在八旗贵族中的地位会受到影响。
所以,现在看见这几名白甲巴牙喇中箭倒地,他十分心痛。
而明军统帅袁可立看见这些白甲巴牙喇中箭倒地,且己方明军依旧阵容整齐、士气未泄,倒是因此安心不少。
作为一名未曾建立战阵的京官,袁可立其实不明白皇帝陛下怎么突然让他代替袁应泰成为辽东巡抚。
但袁可立是一个做官认真的人,认真到之前做苏州推官时敢得罪首辅尚书这些权贵,所以,他在得知自己成为辽东巡抚,就认真了解起辽东的情形来,也知道了自己这个辽东巡抚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袁可立明白朝廷是不可能直接撤设辽东巡抚的,因为就算十分信任熊廷弼,也不可能让熊廷弼没有一个制衡之人,而独握辽东军政财权。
而自己这个巡抚又不能在制衡熊廷弼的时候对其过多掣肘。
对此,袁可立也认真研究了熊廷弼的战略,也支持熊廷弼的战略,甚至还对其进行了深化,且主动建议自己统兵去滋扰建奴老巢。
之所以主动请缨,也不是袁可立喜欢带兵打仗,是他觉得自己这个巡抚待在辽东,就算自己尽量避免经抚之争,也不可能在细节上完全避免矛盾的产生,毕竟一山是不能容二虎的。
所以,袁可立主动请求统部分兵马出去跟建奴打运动战。
而熊廷弼坐镇辽东统筹调度。
这样两虎不见面,还能互相配合,一守一攻,自然是最好的。
熊廷弼也明白袁可立的意思,所以在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