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回答说,天下人所倡之事,庙堂也必反对。”
“朕可不希望,将来朝廷政令,会因为这些读书人操纵舆论,而使得朝廷每出一道政令,就必被反对,而使朝廷之政令不能施行。”
“现在还好,朕所颁之令,无论是免徭役还是免农赋什么的,基本上不用百姓配合,便可惠于百姓,但若将来若发生瘟疫、洪灾这类需要百姓配合官府的应急之事,一些别用用心之读书人,如那些对朝廷所行之政久蓄不满之心的,他们一旦蛊惑百姓不配合官府可如何是好,官府可以对他们用非常之手段,但能对百姓用非常手段?”
朱由校说到这里就道:“朕素来是狠厉惯了,为大爱大义倒是不介意行大恶之事!但朕相信,诸位爱卿当并不愿意看见朕为一项救万民之事,而屠上千闹事之民,如此,既有悖汉人同胞当以情相待之仁,也不利于社稷处于一种宽和之状态。”
刘鸿训等听后皆也认真思索起来。
他们的确也不愿意看见,朱由校像之前一样用大开杀戒的方式,强行革新除弊。
故而,这时候,历史上也算是东林党的卢象升毅然站了出来,道:“陛下!士为天下万民言事,本无可厚非,之所以出现不利社稷,则是因为结党,而结党则源于科举之竞争!”
“本来无第一,但因为科举,偏偏让天下读书人在才方面就有了高低之分,而才高者,自然也就成了党魁,也是学阀,可掌一县、一府、乃至一省之脉!而该地之士子,为求富贵,就需要附和该学阀,这学阀也就靠此控扼当地脉,进而控制朝政!”
“以卿之意,不能让学阀出现,而要不让学阀出现,就不能让读书人在才上有高低之分,如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会元、解元之流,也不能存在,存在就等于朝廷在给其一种才最高之荣誉的同时,也给了其操纵一地脉与政事的特权?”
朱由校问道。
“陛下圣明!不让学阀出现,就得阻止士子在才上比高低之心,臣也是从陛下将孔、孟、荀三圣并封为至圣先贤,而意在不令天下独尊一圣人为王,且言中华岂有一圣人的行为中得到了启发,状元、榜眼之类,其实只对士子本人和士林有用,有助于其为其功名富贵互相倾轧,但对朝廷而言,没有多大意义,朝廷选经世济民之能臣,从来不是看起才高低就行的!”
卢象升回道。
第五百九十八章 朕要出京任命监国
“甚善!”
“一次考试的结果,所反映出的水平高低,只能代表一时,对于朝廷而言,参考价值不大。”
朱由校点头说了一句后,就道:“拟旨,以后殿试不再设状元、榜眼、探花,会试也不再设会元,乡试也不再设解元和亚元,只有等级,没有具体名次!”
“比如殿试,以后一甲进士,不再只有三名,扩充十倍乃至二十倍为宜;而二甲也增加若干,三甲也一样!”
“这样的话,士子只知自己在哪个水平,但却不知谁是最高者,如此学阀将难以产生!”
据朱由校所知,后世也因为一些不好的影响而要求不能宣传状元,以及隐瞒学生具体成绩排名等等,如今他想来,这样做的确是很有必要的。
“是!这样倒不影响朝廷选馆,只是庶吉士还是有些学阀之味,因为但凡考取庶吉士者,一次也不多,素来在士林中也很有地位,备受景仰。”
刘鸿训跟着回了一句。
“那就取缔庶吉士制度,翰林院也好、科学院也罢,包括其他各部、院、寺、监等中央衙门,皆可根据自己衙门需要,定期向吏部申请录用名额,而进行考试,以录取未做官之进士。”
“这类考试就以后就叫部试。”
“以后随着进士增多,朝廷不一定有足够多的官位给进士们,故而进行部试筛选和确定哪些进士适合哪些公务是合适的。”
朱由校因此吩咐道。
“如此的话,以后本朝士子,欲要做官,需先经县试、府试、院试,直到乡试进入高等学堂,而从高等学堂毕业后,可考进士,进而做官,但欲做何官,可去各部考试,进而被录用为各部之官,如此倒也使各进士与吏部难通关节,进而使一些进士靠贿赂吏部官员选得好职。”
卢象升仔细阐述起朱由校的谕示来。
朱由校点首,且道:“正是这样,其实天下士子,也不一定非要在官场上显名,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因此蹉跎岁月,乃至失去理智,就为了一个功名,不惜干出杀头的罪来!”
“如今天下,为银行雇员、为工厂掌柜、为学究,学一门技术而做高级技术官,何尝不是出路?”
“当然,朕也知道,让天下人转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所以,朝廷能做的就是,让进士举人这些功名不那么难获得,反正现在进士举人在经济上的优免已经没有,在政治上的地位也与百姓无多大差别,所以扩招也没什么,甚至还能表明我大明教育事业在向好,教化之功,远超前朝!”
“你们商议一下,接下来的科举当扩招多少名额,最好每次都扩招一下,甚至可以把科举频率也增加,朕希望天下将来能够人人都具备进士之资!”
“陛下,不断增加进士与举人等名额,只怕会使进士与举人等士子水准下降,使一些本来不具备成为进士举人资格的,也成为了进士举人,臣担心,这样会使进士举人将来良莠不齐,难以作为华夏化之传承者。”
朱燮元这时候颇为担忧地回道。
朱由校淡淡一笑:“现在这种,想靠一次考试就证明自己采斐然,而不惜用各种捷径,不去遍览诗书,于生活中不去领会思考,而只一味背时、摸套路,而用这种方式就能使进士举人之人群皆为才华卓越者吗?”
朱由校这么一问,朱燮元便无法再反驳,且回道:“陛下说的是,是臣考虑不周!如此的话,长此以往后,天下士子会渐渐认识到,进士举人非是鲤鱼跃龙门,而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余生还得继续努力。”
“没错,人生岂能松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朱由校没好直接说,自己就是让士子们卷起来,也就这么回了一句,且道:“现在已经是天启三十四年,整个大明江山处于日新月异的阶段,上次毕爱卿能通过访查天下,发现帝国经济之弊端,朕决定接下来也出京巡视一番,你们有司准备一下。”
陛下要巡视天下?
辅臣们听后倒是有些惊讶。
但他们也没太惊骇。
毕竟朱由校之前已经离过京。
“调皇长子回京,以皇长子身份暂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