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5 章(1 / 1)

穿越明朝当暴君 枫渡清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眼这些人,道:“那借贷呢,明知乡民受灾影响无力还债,却还在催债,而且还依旧在放高利贷,之前嘴上给本王承诺的挺好,如今却一个个在变本加厉的吃人。”

“李鸿基!”

说着,朱由检大喝一声。

李鸿基赶了来,跪在了朱由检面前:“殿下请吩咐。”

“你且说说,你艾举人给你放的债。”

朱由检吩咐道。

李鸿基便陈述了起来,且取出了借据。

而艾诏脸色自然变得很是难看。

晏子宾也很是郁闷,他没想到又是这个李鸿基。

朱由检听后,就大声喝令道:“艾举人违令取利,来人,将其拿下,并着人即刻把他家抄了!”

“是!”

卢象升立即回了一声,就安排起人去艾诏家抄家。

“这,这,这!”

艾诏一时不知所措地看向了知县晏子宾。

知县晏子宾自然是一言不发,浑身颤抖着,他现在只担心自己的乌纱帽还保不保得住,也就无暇顾及其他士绅。

李鸿基是个脑子转得很快的聪明人,他见信王因艾举人放高利贷就要被羁拿起来,还要被抄家,也顿时就明白过来,知道这位殿下是不喜欢这些放高利贷的人。

而李鸿基想到给自己戴绿帽子的盖虎还没被自己收拾,所以,李鸿基就果断趁热打铁,立即又禀告道:“回王爷!盖家,有个叫盖虎的也在外面放高利贷,小民有实证,小民侄子李过就借了他们家的债,请王爷恩准小的去侄子家取来。”

“准!”

朱由检回了一句。

站在一旁的盖虎见此着急了,不由得赶了过来,跪在李鸿基面前:“李大哥,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求您别去呀!”

“哼!”

李鸿基本来还没想过有机会可以报复有背景的盖虎,但现在既然让他抓住了机会,他自然不愿意放过。

很快,李鸿基就带了自己的侄子李过来,也把借据递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看了一眼,不由得呼吸急促起来:“好一个重利盘剥!卢将军,去把盖家也给本王抄了,狠狠的抄,掘地三尺的抄!”

朱由校在安排朱由检出发前,给他指过一条明路,这条明路就是要想赈灾赈的好,就得抄家抄的狠。

盖监生见此不由得站了出来:“殿下!殿下明鉴啊!这些都是李鸿基这个贱民带栽赃陷害的呀,我们盖家从不敢做这样的事啊,即便有也只是盖虎一人之所为,我们盖家与此无关啊!请殿下做主啊,呜呜!”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不能苦百姓就苦一苦蛮夷

“是吗,你不知情?”

朱由检问道。

盖监生道:“学生真的不知情。”

“既如此,你可愿意把所有盖家的借债票据都收上来,然后当着本王的面烧掉,说因不知情而不承认?若你愿意,本王便只下令拘押盖虎一人!”

朱由检问道。

“这个,这个。”

盖监生犹豫起来,他盖家趁着旱灾加剧,为盘剥乡民生利,而放出去的高利贷可不少,真让他不承认,且亲自销毁所有借据,他还真有些舍不得。

李鸿基因早就对这些巧取豪夺的士绅权贵不满,也就更加积极地帮助着朱由检,且说道:“殿下,他肯定舍不得,他盖家放出去的高利贷可不少,要是都不要了,他盖家就不能逼人家卖儿卖女了!”

李鸿基不这么提醒还好,一提醒,朱由检更加的气,也就再问盖监生,只吩咐道:“直接抄!”

盖监生大惊,然后看向了李鸿基,指着李鸿基:“你!你!你这贱民!”

李鸿基得意地冷笑了起来。

他现在才发现原来是有可以收拾这些人的人。

约过了半日,卢象升赶来了朱由检这里,禀道:“王爷,我们的人已在艾府抄没到两万多石存粮,这些粮食足够赈灾所用。”

朱由检听后点首:“那就立即将这粮食用来赈灾。”

艾举人听后直接晕了过去。

这里,朱由检则对其他士绅继续说道:“既然你们不肯放粮以救乡民,那只能由官府来救!但官府现在还没粮食,所以,现在你们所有人的粮食都要被强制征收,到时候官府会根据征收你们粮食的多寡,而给你们还粮食。”

“啊!”

这些士绅们听朱由检这么说自然是很不能接受的。

毕竟他们囤积粮食就是为了趁着旱灾导致粮食短缺而趁机卖个高价,大赚一笔。

结果现在,朝廷要强制性收走他们的粮食,关键将来还以粮食还,这一下子就使得这些士绅想靠粮食赚钱的想法化为泡影。

“派人去挨家挨户地收粮!不从者,以抗命之罪,强抄其家。”

朱由检则在说后对卢象升如此吩咐了起来。

“是!”

……

与此同时,朱由检则连夜安排人搭建安民点,发粮点,以及安排收揽灾民的兵差。

仗着年轻,朱由检直接通宵做事,尽心尽责的很。

同他在历史上当皇帝时一样,干起事来,非常勤勉。

不过,朱由检强行征收士绅粮食的行为自然引起士绅们很不满。

不但对朱由检不满,也对在马懋才这个把朝廷招来的巡抚官员感到很不满。

但这些士绅不满归不满,倒也不敢对抗朝廷官军。

他们也只能暗地里唆使一些与他们有勾结的流匪攻打米脂县,以期阻止朱由检这样的行为。

但这些流匪自然不是官军对手,很快就被击败,而这些士绅也只能乖乖地交出所有粮食。、

而也因此,朱由检得以在朝廷调集的粮食到来之前,用从士绅手里强征来的粮食养活了许多灾民,而使得整个延安府的灾民没再有人因此饿死,或者成为盗贼。

“陛下,信王这次已然是把陕西的士绅得罪了,如今已有数封奏疏弹劾信王在陕西胡作非为、借赈灾之名大肆敛财、残虐士绅的,更有御史还上疏参劾马懋才大放厥词,夸大灾情的,明显,有陕西的士绅将陛下您突然让信王去陕西赈灾的行为归咎于马懋才。”

两个月后,熊廷弼则持着几本奏疏来到朱由校面前汇报了关于信王在陕西赈灾的事。

朱由校听后只笑了笑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种得罪天下缙绅的事,怎么能只是朕来做,信王这样做,朕不但不会惩处他,反而要奖掖他,你们拟道旨,着以信王赈灾有功为名,令其食亲王双俸!另外,晏子宾贪污,诓骗亲王,耽误赈灾,着革职,拿进京严办治罪!”

“遵旨!”

熊廷弼也知道,信王如今这么做,无疑意味着将来天下不满足于现状的权贵士绅是彻底不会想让他有代替天子的意思了,而将来这些人会彻底的把目光聚焦于皇子们身上。

“这陕西的旱灾也不知道何时结束,这么多灾民,光靠调粮赈济是不够的,朝廷也没那么多粮,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