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朝廷重新回到以前在江南处于禁海的时代,废掉织造局与棉纱局,让海利再回到只属于江南士绅的时代。
但这已经不可能了。
因为,支持皇帝搞官营的权贵士绅们这次赚了个盆满钵满,他们现在只觉得皇帝陛下是他们真正值得他们效忠的好皇帝,甚至开始由衷的希望官营纺织业能够一直这样兴办下去,即便换了皇帝也不改变。
已经尝到甜头的他们已经不想再把吃进嘴里的肉再吐出来了。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皇帝陛下已经在想着割他们身上的肉。
“精美的官营瓷器与琉璃得尽快研制出来办厂售卖,另外,尚工监研制的玻璃与肥皂、卷烟等工艺进行的如何,得尽快投入生产,多做些奢侈的东西,卖给这些达官贵人,把分给他们的红利再赚回来!”
朱由校很希望跟着自己一起发财的臣子们能够多消费,哪怕是奢侈性消费也行,而不是用来买地与放高利贷,那样是他不愿意看见的,毕竟后者只会加剧土地矛盾与阶级矛盾。
所以,朱由校不得不绞尽脑汁地想着让尚工监与科学院、工程院开发出各种新产品促使这些人消费,也就在这时候对刘若愚如此吩咐了起来。
“另外,你再传朕旨意,将震亨、计成这些有善于营造园林的人召集起来,组成一个专门造豪华园子的官营营造局,设计建造一些豪华园子,好卖给这些朕的忠臣们,让他们能有个更好的居所,所以,要够奢靡够昂贵,正好把市舶司从外面囤积的木材用上,价格自然要定高,而且要足够高。”
朱由校的真实目的自然不是让权贵士绅们有个好的居所,而是想用搞房地产的方式赚这些人手里的钱。
“奴婢遵旨!”
刘若愚回了一句。
第两百四十五章 朕有钱人得花钱刺激消费
官营纺织业兴起后,皇帝朱由校自己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除去用于朝廷内外开支外,剩下直入内库的白银依旧有不少。
朱由校因此都有了开办皇家银行的想法。
不过,朱由校身边懂钱庄经营的人还是太少。
另外,大明还未完全进入商品经济时代,民间畅行的高利贷依旧只是小额贷款,主要贷款人群是普通百姓;
主要参与商业活动依旧是权贵士绅,这些人不缺钱财,自然不需要贷款;
所以金融需求还不大;
而且,大明也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官方货币,银币也还在推行中;
所以,朱由校倒也没有因此直接下旨开办银行。
但这么多白银,朱由校也不打算就这么放在内库。
朱由校一方面让负责自己內帑的刘若愚把收进来的白银银币换成黄金,并重铸成太祖像的金币,储存起来。
另一方面,朱由校决定自己这个皇帝得主动刺激一下消费,促进生产力才好。
而这自然就需要朱由校去花钱,不能做一个太节俭的皇帝,从而因此让更多的银币流到目前还缺银币的老百姓手里,为后面改革赋税制度做准备。
因此,朱由校决定自己得培养自己的一两个业余爱好,既是娱乐身心,也是利用这个爱好促进银币流通。
朱由校记得历史上很多皇帝就有各种各样的爱好。
朱瞻基喜欢斗蛐蛐。
即便是官眼里很听话的弘治皇帝也喜欢研究医学。
朱厚照则喜欢建动物园,喜欢打仗。
朱厚熜喜欢炼丹。
“自己培养点什么爱好合适?像乾隆一样没事收集古董字画,然后在上面戳几个章,或者旅游一番,没事题几个字在名胜古迹处,表示朕到此游过,所以打个卡?”
朱由校一上午都在想着这件事。
“启禀陛下,船政局来报,第一艘双桅风帆战舰已经下水,目前已成功航行至旅顺,特上表请陛下赐名。”
这时候,方从哲突然向朱由校奏报了一件事。
朱由校一下子就有了想法,颇为兴奋地道:“甚好!立即敕旨给兵部,着其向船政局采购风帆战列舰,拨予旅顺之近卫镇水师营使用,其银款由户部斥款拨予,款项不能太少,要让船政局可以继续增造船只,另外,着內帑拨款一百万元银币于船政局,其中十万用于奖掖船政局所有有功者,九十万用于研制性能更好的战舰,至于这第一艘下水的战舰就赐名为戚继光号,以记其功,并鼓励水师官兵重塑良将戚继光的风采,为大明再立新功!”
“是!”
方从哲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在这造船上这么大方,竟然为了让船政局研发新战舰而拿出上百万元的內帑。
最近朱由校已下旨改革大明银币的单位,下诏天下以后银币以“元”称之。
所以,现在朱由校提到的银元规模是以元为单位。
不过,一百万银元和一百万两白银差别并不大,依旧算是一笔巨款,因而,方从哲才对于皇帝拨如此巨款给船政局研制新战舰的行为表示很惊讶。
但皇帝拨的是內帑,方从哲也不好说什么,他只能当皇帝喜欢战舰。
在刚刚得知船政局下水了第一艘风帆战列舰后,朱由校就决定将造战舰作为自己这个皇帝的爱好之一。
朱由校决定将自己这个皇帝富余的钱继续花在这些奇技淫巧的研发上面,造战舰是其一,以后还有其他方面的研发。
另外,朱由校还是决定要继续大兴土木,让其也成为自己的一个业余爱好。
他没打算培养乾隆那种爱好。
因为继续花钱大搞奇技淫巧可以养活一大帮科研人员与工匠,大兴土木也能养活许多工人。
只有花钱大搞奇技淫巧大搞建设才符合朱由校想让银币流通到更多人手里的目的。
“敕旨工部,在京城营建一座专用于朕避暑的园子,园子就叫大明园,乾清宫太小,不够宽敞,又无水景吸热,一到暑天,就酷热难当,朕需要一个更便于接见群臣、处理公务以及消暑纳凉的清幽地,这笔银子由朕自己出。”
朱由校在大明已经当了两年皇帝,他不得不承认乾清宫的确不算很适合居住的帝王寝宫。
因为乾清宫的确不算大,也没什么绿色景致,而且到夏天后,更是酷热难当,即便有冰块消暑,但也没有绿树成荫、湖水接舫的园子住着舒服。
要不然,历史上那些有点自我做主能力的皇帝也不会选择在乾清宫外的其他地方居住,跟这不无关系。
满清皇帝甚至直接大建园林。
朱由校自然也想要改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