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3 章(1 / 1)

我在西周当国君 呆呆兽本呆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解决了。

当然,以宜奄两国如今的实力对比,奄国国人也未必就敢生出什么异心。商离这么做的主要目的,还是告诉奄国的国人们宜国是一个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你们想要的东西宜国都有,留在奄国虽然能够获得,但是却只能得到宜国人挑选后剩下来的次等货,以此来吸引奄国人进一步遗民倒宜国去。

“这……好吧。”

子镰都把话给说开了,子权以及其他的奄国贵族自然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虽然他们对商离的霸道行为有些许的不满,但是形式比人强,兼之这种事情也和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他们就更没有为其他国人声张的必要了。在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子镰的说法之后,子权对着子镰说道:

“如今国中将士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将军准备何时带人征讨淮夷部落?”

“就现在吧。”

子镰拍了拍手,站起身来道:

“此战我国出兵250人,你国出兵500人,分为三支前进,同时袭击地处三个方向的淮夷部落。至于我国剩下的那50名甲士,则是直接驻守此处,防止有其他淮夷趁机来攻。”

“如此甚好。”

眼见子镰将事情考虑得如此周到,子权心中也是满意非常。当即从座位上起身,对着子镰道:

“既如此,寡人与将军一同出去,为出征的将士送行。”

“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斥候突然冲进了宫殿之中,对着大殿中央的子权说道:

“启禀君上,去年经过我国北上的宜国商队回来了!不仅如此,他们……他们还带回了好多的国人!”

……

“君父!”

吕伋从大殿外走入,手上拿着一卷竹简,对着端坐在大殿中央的姜太公说道:

“派去纪国的探子已经送回消息来了。”

“哦?信上怎么说?”

听到这话,正在案几上书写着什么的姜太公立马放下了手中的毛笔,对着自己的长子问道。

“信上说,纪国最近确实来了一伙儿来历不明的商队。”

吕伋恭声道:

“咱们的探子也曾经想过接近他们,从他们的商队成员口中获得一些有用的消息,不过那伙人各个都很谨慎,哪怕是咱们训练出来的探子,都无法从他们的口中套出什么。为此,咱们在纪国的探子还特意写信来,请求君父宽恕他们的无能呢。”

“哦?是么?”

闻言,姜太公并没有就是否宽恕这些下属的问题发表看法,而是就地沉思了起来。

半晌之后,姜太公抬起头来,对着自己的长子问道:

“让寡人来捋一捋近期发生的事情。半年多前,沃操从江南回来,带回了许多新奇的玩意儿,并且将其进献给天子,获得了天子的宠幸。”

“而在沃操回来只有没多久,南边的纪国就出现了一支神秘的商队,这支商队的成员异常谨慎,能够让咱们训练出来的探子套不出话来。不仅如此,他们还带来了许多和之前沃操带回来的东西一样的货物,是这样吧?”

“确实是这样没错。”

吕伋恭敬地答复道。

“那么再然后呢?纪国近期是否还发生了其他奇怪的事情呢?”

姜太公继续问道。

“似乎没什么奇怪的事情了……等等,这里说了一件事情,儿臣不知道这是不是君父口中所说的奇怪的事情。”

吕伋快速浏览了一遍手中的竹简,很快,他的目光就被其中的一行字给吸引住了,而后对着姜太公说道:

“根据信件上的说法,近期纪国附近的东夷部落似乎变得异常安分了起来。以往十天半个月就要进犯一次的东夷,如今已经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没有起过刀兵了。”

“东夷安稳?”

姜太公皱眉道:

“莫非这也和那支商队有关?可是不对啊,那支商队有何德何能,能够让东夷听从他们的命令?若是他们真的有这样的实力的话,咱们也不至于连他们的来历都搞不清啊!毕竟拥有这种实力的国家,是无论如何都隐藏不住自己的存在的!”

“是否……是这只商队用什么方法贿赂住了东夷?”

一旁的吕伋提醒道:

“比如说用他们带来的货物,来换取东夷不在他们在纪国做生意的时候进犯东夷,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商队不会因为刀兵而受到波及?”

“有这个可能。”

姜太公先是点了点头,而后又摇头道:

“只是这样做的代价未免太大了点,毕竟东夷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满足的,若是没有足够的好处的话,他们是绝对不会乖乖听话的。而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却只换来了东夷不进犯纪国的承诺,这样的买卖是否太亏了一些呢?毕竟哪怕真的起了刀兵,那些东夷也压根就打不到城里去,更别说是威胁到他们商队了。”

“这……儿臣就不知道了。”

吕伋的智慧远不及姜太公,连姜太公都想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更不用说了。在听到姜太公的话之后,他当即摊了摊手,表示自己不知道。

“此事蹊跷颇多,这样吧,稍后你……”

自己都没有想明白的事情姜太公自然不会强求儿子想明白,因此在听到吕伋的话之后他也没有生气,而是张了张嘴,准备交代儿子多往纪国派遣密探。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从殿外传来,打断了姜太公的话。

紫笔文学

323.天子大婚

我在西周当国君正文卷323.天子大婚“君父~君父~”

姜太公的三子吕印手上拿着两块绢帛,一边跑一边对着殿内的姜太公喊道:

“镐京和成周来信,说是天子要大婚了!”

“什么!?”

听到这话,姜太公心中不由一惊,而后也顾不上给长子安排工作了,直接从座位上起身,来到三子的身前,对他问道:

“此言当真!?”

不怪乎姜太公如此反应,实在是这件事太大了。天子大婚可不单单只是姬诵一个人结婚这么简单,背后还关联着许许多多的政治斗争。某个诸侯一旦和天子连上姻亲,那么他们在周人系统中的地位就会急速上升。如此重大的事情,试问姜太公如何能够不心急?

当然,以上这点还是次要的,真正令姜太公感到焦虑的,是自己事先对此事一无所知,这就很要命了!

要知道,身为姬诵的外公、姬周的三公,以及姬周镇守东方的最大诸侯,姜太公在周人系统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再加上天子如今尚未成年,自己身为先王任命的辅政大臣,本就是有权过问天子的婚事的。可是如今倒好,天子大婚自己事先一无所知,等到事情都确定下来了,成周和镐京方向才过来通知自己,这如何不令姜太公感到焦虑?

若非这是一个分封制的时代,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