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 / 1)

世界一级基建狂魔 言朝暮 4011 汉字|1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6章

面对众人彬彬有礼的提问,律风都能准确给出建设集团和研究所的测算,回答他们的困惑。

忽然,有人出声说道:数据只是数据,无论你怎么阐述这座大桥,我也只是感受到一堆荒芜废土,在侵蚀自然的山脉。

那人表情平静,语调也是温和从容,但他瞬间吸引了无数媒体的目光。

莫拉尼斯.克里姆,今年荣获了国际桥梁最高奖项的工程师。

并且也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里,最为风格多变的建筑师。

他可以在美丽湍急的河谷造出大桥,也能在宽敞雄伟的体育馆修起薄如蝉翼的屋顶。

对艺术的执着,成就了他的傲慢。

即使面对所有人的诧异目光,他也坚定的说道:你们的桥梁,能不能成功修建,还是一个未知数。

他的质疑,令场面有些沉闷。

因为无数的建筑师,正在为这些数据惊叹感慨,能够在如此危险的山峰,造出一座绝无仅有的盘山桥,已经可以称为奇迹。

然而,对脾气怪异的克里姆来说,奇迹的构想,显然无法说服他。

律风站在台上,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回答。

他可以说,这座大桥当然能够修建成功,因为中国工程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在座的想象。

他也可以说,我们设计出来的乌雀山大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建设团队,保证了它一定能够成功的事实。

可惜,任何语言在数据面前都显得苍白。

律风能够证明乌雀山大桥可以建造,但在它真正建设完毕之前,总会有类似的质疑声。

他铭记了吴赢启的叮嘱,真诚的说道:那么我们非常欢迎,您能在乌雀山大桥建成的时候,亲自来到中国。这样你才能感受到,我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

克里姆面对邀请,无奈摇头道:我可不觉得,我能等到那一天。言语之中的讽刺表露无遗。

律风也相当不客气,直接回答道:如果您连四五年的时间都等不了,我也只能为您惋惜,您那短暂而匆忙的一生。

他这一句话,惹得媒体情绪高涨。

什么数据、桥梁都是枯燥无味的过程,中国的设计师能够与克里姆这样的知名人士呛声,才是他们坐在现在,想听到的东西!

他们几乎立刻敲打键盘,用准确无误的文字,描述了克里姆先生的问题。

然后,在律风的回答里,耸人听闻地写道

如果你活不到乌雀山大桥建成,那就说明你命短!

莱恩特默默坐在台下,感受到克里姆无处发泄的怒火,还有周围媒体骤然热烈的狂欢。

他感慨道:你师弟说话,还是这么不留情面。

殷以乔没有回答莱恩特。

他只是凝视着台上,端详起神情平静的律风。

在简单回击了克里姆之后,律风完全没有受到对方影响,仍旧客气从容地回答着其他建筑师的提问。

律风成熟了许多。

曾经会在这样的舞台上,固执己见地说服傲慢提问者的少年,似乎已经收敛起了他的锋芒,变得温和无害起来。

殷以乔总是能够在律风身上,察觉到他的变化。

那种言语之中的自信,令他再也不需要急切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只需要从容不迫的拿出数据,慢条斯理的说道:乌雀山大桥的盘旋曲度、陡度都经过了精密测算,在施工时会严格符合它的设计,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它会影响正常行驶。开车通过它的人,也不会有任何的生命危险。

爱信不信。

简单的交流会后,新闻媒体满载而归。

殷以乔听着他们的闲聊,都能想到当晚的报道,会怎么讲述这位年轻的中国设计师,与克里姆的短暂交锋。

果然,不到晚上七点,社交网站已经热闹了起来。

莫拉尼斯.克里姆在自己的主页,详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还附带了对律风的抨击。

比新闻八卦还要快。

他说:我完全不认可这次专题交流,会有什么意义,中国糟糕的建筑工程情况,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优秀建筑。

他说:中国人在突破下限的事情上,从来没有令我失望,竟然选择在海拔三千米,人迹罕至的高山修建桥梁,他们是想修出一座天堂桥吗?

他说:中国没有可能建成这座桥,就算耗费人力物力建成了,它早晚也会成为一堆建设在山里的废墟!

作为名声斐然的桥梁工程师、建筑师,克里姆拥有许多拥护者。

他在自己的网络主页,发布了这样的消息,很快就传来了赞同的声音。

果然,我在见到报纸上出现那座弯弯曲曲桥梁的时候,就觉得有问题了!

不知道协会邀请他们来做什么交流,展现中国人的异想天开?

克里姆教授,我支持你的看法!废墟,是的,废墟!中国已经花费巨资建造了无数现代垃圾,却不愿意花钱去帮助穷苦人民!

偏见的声音,愈演愈烈。

不少参加过今天交流会的建筑师,也发表了对乌雀山大桥的观点。

设计方案、建造难度、节能和可持续性,都被打上了重大问号。

他们甚至只需要发布乌雀山的具体数据,自然就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殷以乔翻看着那些言论。

即使大部分人都赞叹乌雀山大桥的新颖设计,但是在建成之前,他们绝不会承认这座桥梁有存在的意义。

在建筑的领域,从不缺少新奇浪漫的设想。

只有当设想变为现实,才能完全说服这群见多识广的英国人。

殷以乔一直在等律风的消息。

然而,聊天框一片空白,也迟迟没有电话的踪迹。

等着师弟主动的殷以乔,无奈的出门。

他走到律风那儿敲了敲门,却没有收到回应。

于是,他不得不拨出电话,看看他的师弟到底在忙些什么。

电话接通,律风的声音完全没有丝毫的沮丧或愤怒。

而是开心的说:我在观景台看图书馆。

古堡酒店的观景台,全英国最适合观赏利斯图书馆的地方。

殷以乔为了能让这座图书馆,漂亮地坐落于湖泊边,花费了不少心思。

说服政府,摆平河谷所有者,还得告诉这栋古堡酒店的主人

利斯图书馆会成为酒店全新的美景,为这栋酒店增添新的荣誉。

然后,他做到了。

建成这座绝无仅有的温暖图书馆,并且等到了律风的回来。

只可惜,他最爱的师弟,没有他想象中的激动和高兴。

夜晚的观景台,只留了寥寥两盏路灯,为客人照亮道路。

白天还热热闹闹的地方,晚上只有律风清瘦颀长的身影,悠闲恣意的趴在那儿,欣赏夜幕之中的利斯图书馆。

天空明亮的月色,给它镀上一层朦胧的辉光。

更接近律风最初的设计

一片飘落地面的树叶,安静地与自然融为一体。

殷以乔走过去,和他一起远眺那座美丽的建筑。

夜风轻抚里,殷以乔没有去提什么网络抨击,而是问出了自己更关心的事情。

你不高兴?殷以乔的声音温柔,带着浅淡的落寞,你是不是不喜欢它?

我喜欢。律风盯着远处图书馆,它就像一副绘制在这片山脉的艺术品,在不同的光线下展现出不同的美感。

我也很高兴。

他说:利斯图书馆带有令人温暖的力量,也创造出了我想象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

但是

律风没有说下去,只是露出嘿嘿的笑意。

殷以乔受不了他这样傻气的表情。

因为律风每次这么笑出声,他的心脏都会随之颤抖,柔软得无以复加。

但是什么?殷以乔耐心追问,态度前所未有的温柔。

律风轻轻地深呼吸,他知道自己的答案不会是殷以乔想知道的答案。

可他又非常想要表达心底最深的爱恋。

因为,殷以乔的视线一如既往的包容他,好像只要说出来,就能得到理解和认同。

于是,他在温柔如水的注视下,认真说道:但是,我想讲一个故事。

一个师兄你一定没有听过的故事。

殷以乔忽然笑道:还有我没有听说过的故事?

嗯。律风点点头,神情很肯定。

殷以乔知道许多中国的传统故事。

毕竟,他是殷知礼的孙子,从小就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文言文、古建筑,聊起这些属于中国的事物,殷以乔总会带有特殊魅力,令律风倾心不已,误以为自己在异国他乡,找到了最懂得中国、也最懂得自己的人。

然而,律风的视线,落在观景台下的利斯图书馆。夜幕之中,它能在月色里焕发出波光粼粼的亮色,是因为殷以乔实现了他的构想。

曾经那么理解他建筑理念的殷以乔,却渐渐的不再懂他。

因为他们成长于不同的世界,连影响人一生的故事,都带有不同的标记。

他道:故事说,一个战地记者来到前线,发现战壕里有位战士,在漆黑的夜晚,借着火柴微弱的光亮,读一本破旧的书。

他不认识字,只是在看书上的插图。

律风笑了笑,带着现代人的寂寥,和对那个年代的揣度。

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插图,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在吊灯下读书。

吊灯下看书的插画,确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律风说得十分认真。

殷以乔的注意力,被他淡淡忧愁的眉眼吸引。

本能的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故事。

律风继续说道:战士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记者说没见过。因为那时候中国很穷,就算清朝末年亮起了第一盏电弧灯,也有很多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世界上还存在一按就会发光的电灯,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感受过灯光的明亮。

插画外的人,羡慕插画上的灯。

律风露出笑,神情温柔的讲述着那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战士。

他说:多好啊!希望战争胜利之后,孩子们也能在这样的灯光下读书。

殷以乔对课文,有着美好的想象。

那些编写给小孩子的读物,往往会给主人公类似十四行诗般的浪漫。

他勾起温柔的笑,问道:所以那个人的梦想实现了,中国变得强大,现在人人都能用得上电灯了。

律风点点头说:梦想实现了,但是他却见不到了。

因为他在战争的夜晚,变成了指明道路的灯火,牺牲在了1947年的解放前夕。仅仅只有两年,战争就要胜利,新中国就会成立,向全世界发出属于我们的声音。

那些战争年代遥远的故事,根本与他们毫无关系。

律风生活在条件优渥的大城市,更没有必要,再去铭记战争的故事。

不过,律风只是轻声说,故事里的记者,替战士见到了梦想之中的电灯,而战士替千千万万生活在中国的孩子们,争取到了使用电灯的未来。

师兄,这只是一个故事,甚至可能是作者编造的。

然而我们中国,确实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战士,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里。

越江船工、国院吴华,还有数以万计的牺牲者,不求名利地为他们深爱的祖国奉献。

只为了让中华大地上的人们,拥有更好的生活。

多好啊。

律风凭栏远眺,忽然觉得战士羡慕的灯光,就像他所期待的图书馆那样。

我为它在英国受到赞美和认可感到高兴。

但是

如果中国也能建成这样的图书馆,我一定会落下泪来。

作者有话要说:《灯光》(王愿坚所著文章)

多好啊!

第21章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曾经, 律风本能地抗拒去谈论这些。

因为他害怕在殷以乔的脸上,看到和别人相似的神情。

他听过太多点评,那些熟悉的中国话, 阐述着和他想象中截然不同的想法。

傻子才会被故事感动。

没有回报的付出毫无意义。

这完全是道德绑架。

当他跟身边的留学生格格不入的时候, 他就会变得沉默。

也许是利斯图书馆给了他勇气,又或者是乌雀山大桥令他感到骄傲。

律风勾起浅淡笑意, 坦然的说道:师兄,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变得如此狭隘的时候,也被自己吓了一跳。

狭隘得心里只想祖国变得更好, 而不是像其他建筑师一样,愿意艺术在世界遍地开花。

殷以乔眼神暗藏诧异。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为国奉献, 一腔热血。

在五星红旗升起来时, 为它感到无比骄傲,仿佛全世界的文明都不及它十分之一美丽。

恨不得为它献上此生最宝贵的东西。

然而,大部分拥有这样想法的人, 又会在某个清晨,面对现实, 继续自己按部就班的生活。

但是,他从没想过, 律风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小风。殷以乔的声音低沉,温柔里夹杂着别的什么情绪, 我没有想过阻止你热爱国家,如果你告诉我,希望你的毕业设计留在中国大地上,我绝对不会反对。

他的话,全然没有让律风感到诧异。

律风只是笑出声。

我在设计图书馆的时候,考虑的就是英国的自然风景和文化, 它是最适合英国的设计。

他抓了抓头发,习惯了殷以乔的迁就,也清楚殷以乔对自己的纵容。

我知道自己告诉你,希望这座图书馆建在哪里,你肯定会竭尽全力帮我完成。

可是律风的眉眼早就没有当年的迷茫。

他清晰的说道:建筑师是为了创造艺术而存在的职业,他们不应该被私人情感左右,更不应该受限于国籍。任何优秀的建筑,都是全世界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