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 章(1 / 1)

回到明朝当王爷 月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瞎话儿,这一提起帝陵,正德忽地想起“雷击宫廷,应在泰陵。无端停工,遽生天象”这句话来,心头一股恶气顿时发作出来,把袍袖一甩,惊堂木改当暗器了,嗖地一下就冲着李杰撇来。

惊堂木“砰”地一下正敲在李杰的额头上,顿时乌青一块,痛得李杰唉哟一声。正德喝道:“帝陵帝陵,你害的帝陵停工,天雷示警,轰了朕的皇宫,还敢提起帝陵剥去他官衣、摘去乌纱官衣”

立时两个差役麻利地拉起李杰,将他官衣官帽剥下,在他后膝弯一踹,将他踹跪在地上。杨凌见了微微有些不安,毕竟帝陵金井的确是做过手脚的,李杰并未冤枉他,他倒担心李杰被逼急了挺而走险、一口咬定金井渗水属实,没准儿还给自已惹来麻烦。

礼部侍郎李铎看他面有不忍,轻轻耳语道:“杨大人不可心慈面软,你以为他会因此感激罢休么打蛇不死,后患无穷”

这句话若平时说来,杨凌必然不会往心里去,可是他是刚刚鬼门关走了一遭的人,对此有切肤之痛,对于朝堂上冠冕堂皇,谈笑之间刀剑加身的危险已有所领悟,闻言轻微地点了点头,想起差点儿就因此人和幼娘人鬼相隔,目光不禁向幼娘望去。

韩幼娘还是那般俏丽、只是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有些红肿,但那双温柔的眼眸仍深情地注视着他,杨凌不禁向妻子宽慰地一笑。

韩幼娘也回了一个笑颜,那笑容里尽是满足和欢喜。杨凌瞧见玉堂春、雪里梅挨在韩幼娘身边,想起这两个女子重情重义,自已遭逢大难,不离不弃地帮助幼娘,不禁感激地向她们点了点头。

不料杨凌这一示意,两个女孩儿脸颊竟然有些发热,攸地害羞地移开了目光,杨凌不禁有点莫名其妙。他还不知道当曰韩幼娘感激之下,与三女结拜,曾发誓同船合命、祸福与共。

同的什么船自然是他杨大老爷这条船喽,两个精明过人的丫头听在耳中,早知幼娘心意,只不过当时她们也抱定大事不成,以杨凌之妾的身份随他赴死的决心,对于能救他出来,希望实在渺茫。这时杨凌死而复生,那份心思活泛了起来,这心里头就不那么自在了。

正德瞪着眼瞧着李杰,一时想不出要如何发落,忍不住转向洪钟问道:“洪钟,李杰诬告大臣,陷构钦差,杜撰帝陵渗水,该当何罪呀”

方才正德冲着洪钟嚷了一句,吓得一向见风使舵的洪老尚书乖乖退下堂去,跑到神棍莫道维身后躲着去了,此时一听皇上向他问话,洪钟顿时受宠若惊,还以为皇上不追究他的罪过了。

洪钟慌忙抢上两步说道:“臣启皇上,大明律,诬告者一经查实,反坐之。”

正德皇帝不耐烦地道:“少废话,到底如何处置”

洪钟忙道:“皇上明鉴,诬告反坐,就是他诬告的官员受了什么刑罚,就给他什么刑罚”。

正德听了说道:“他诬告的官员判的是杀无赦,来人,把他拉下去杀无赦”

李杰急了,他还道洪钟能拉他一把,哪想到他竟落井下石,李杰指着洪钟怒道:“洪尚书,我诬告大臣若不是你请了圣谕动刑,岂会有屈打成招之事”。

洪钟反口相讥道:“你若不是诚心害人,听说了消息大可向皇上禀报,请皇上查证,何必寻了一个疯子冒充证人,我是受你蒙蔽”。

李杰气急败坏地道:“我与几位大人无冤无仇,何必害他我听及帝陵渗水,曾对徐尚书禀报此事,是徐尚书要我暂勿声张、搜集证人证物,我才暂不言语,尚书大人,是不是这样”

徐贯一听要扯他下水,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道:“胡说,老夫只说帝陵渗水是何等大事,岂可捕风捉影,叫你查实了再报,谁叫你搜集甚么证人证物了,你与几位大人无仇,难道老夫就有仇不成”

刘健、谢迁等人本来还想为他们求情,一见他们危急时刻只顾推卸责任,不禁满脸鄙夷。王琼瞧了三人丑态,不禁气极,厉声喝道:“够了”

他喝止了三人的争吵,一转身直挺挺地跪在地上,凛然道:“皇上,臣等不察,检举有误,有误告之罪,但请圣裁”

王琼除去衣帽放在一边,磕头不起,他这招以进为退比洪钟三人高明多了。先把罪名说成是失察误告,再把三个尚书一个侍郎全绑在一条船上,谅你新皇登基,根基未稳,敢随意处置这么多重臣

正德一见跪着四个人,倒有三个是尚书,倒真有点失措了,他求助地望向几位大学士,刘健趁机奏道:“皇上,臣以为,洪老尚书滥施重刑、屈打成招,险置四位钦差于死地,而且帝陵欲迁的消息传出,致使民心不稳,确是有罪。但洪尚书也只是受人蒙蔽,办案不当,其心并无私欲,臣以为可着他着他致仕还乡便是”

洪钟听得身子一颤,他辛辛苦苦熬到一品大员的地位,如今只一句话便一切成空了,数十年辛苦,竟然如同一梦。李杰却听得心胆欲裂,刘健这是要丢卒保军了,他是内阁之首,连他也存了这心思,自已还能活么

正德听了点头道:“依大学士所奏,刑部洪钟着即致仕还乡”。

刘健又道:“工部尚书徐贯,听闻帝陵工程有了差迟,先是过于谨慎、知情不举,后又未曾查实就告发大臣,轻慢怠乎,有亏职守,臣以为应予”。

刘健刚想说降阶罚俸,正德已自作聪明道:“好,也一并致仕了吧”。

刘健顿时噎在那儿,半晌说不出话来。正德奇道:“刘爱卿的建议甚有道理,继续说下去啊”。

刘健长吸一口气,飞快地说道:“礼部尚书王琼,以诗礼教化天下,德高望重,桃李成溪。他与此案本无关联,只因误信人言,为肃清吏治,促请皇上处治贪墨官员,情有可愿。然王琼并非言官,却行风闻上奏之举,亦应制裁,可罚俸三年以为惩戒”。

他生怕正德又半途插嘴,所以这番话说的跟炒豆儿似的又急又快,正德不悦道:“王琼僭越本职险些铸成大错,如此莽撞,怎么执掌科举、祭祀、礼仪、邦交诸事罚俸未免太轻,便迁南京礼部尚书吧。”

谢迁、李东阳听了正要上前再替王琼求辩,不料王琼自以为一心为国,皇上却昏匮不明,心中一阵悲凉,已愤然磕头道:“皇上体恤老臣,老臣感激不尽”

正德听他口气愤懑,不禁怒道:“你还不服么你执掌礼部,教化天下,却连自已的儿子也没教好,他逼迫他人婢女陷害家主,这也是堂堂礼部尚书府上作出来的事么”

他冷笑着转向刑部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