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部队需要大概十万条枪,所以十万条之后王九龄就会将生产出来的枪卖出去,至于价格虽随市场波动,应为罗斯福已经上台,还在推行白银法案,但是中正式步枪绝对会比其他各国的步枪便宜很多,王九龄一定要将中国步枪的换上中正式,将其他的步枪挤出中国。
至于毛瑟那边,王九龄就管不着了,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何况历史上只有中央军订的最多,但是现在老蒋在还没跟德国正是合作之前就已经大量生产中正式了。
王九龄相信,要是月产量20万支,很快就能实现了,德国的专家们已经在盐边县,会理县等周边探测看看有没有矿藏,要是有的话,德国会再次帮王九龄建设钢铁厂,到时候他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将钢铁运回德国。
不过王九龄还希望德国将武器工厂建到西康来,很明显西康有大量的有色金属,要造更好的飞机、坦克,就需要这些,而且德国手《凡尔赛合约》的控制,只能将兵工厂的技术跟别人分享,让别人帮忙代工生产在返销给德国,以此来避开《凡尔赛和约》。
同时《凡尔赛和约》还限制了德国机枪的发展,德国将在明年定型一款叫g34的通用机枪,王九龄知道他与g42的区别在哪里,所以王九龄觉得有必要到德国走一趟了。
尽早的帮德国改进那款机枪,到时候德国在欧洲将那些白毛打的越惨,中国崛起就更容易,要不然就算中国打败了日本,接着那些帝国主义也会立马来封杀中国,王九龄要尽一切办法阻止这一切。
何况顺便还可以见见希特勒,然后多弄点技术过来,尤其是通用机枪,外衣不行的话也要弄上一挺通用机枪g34回来,王九龄在把他改成g42,作为后来人王九龄可是在网上看见不少关于这款机枪的厉害的文章,连百度都这样说。
王九龄之所以没有设置机枪生产线,就是留给他的。
随着钒钛铁的提炼成功,加上里面的杂质是各种各样的金属,技术人员发现单纯的把铁练出来是绝对难以行的通的,既然是钒钛铁矿那就说明里面这三种元素很多,所以需要一种一种的练出来。
1830年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伦(sefstromng,1787-1845。)在研究斯马兰矿区的铁矿时,用酸溶解铁,在残渣中发现了钒。因为钒的化合物的颜色五颜六色,十分漂亮,所以就用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叫凡娜迪丝“vanadis”的美丽女神的名字给这种新元素起名叫“vanadium”。中文按其译音定名为钒。塞夫斯特伦、维勒、贝采里乌斯等人都曾研究过钒,确认钒的存在,但他们始终没有分离出单质钒。在塞夫斯特伦发现钒后三十多年,1869年英国化学家罗斯科(roscoehe,1833-1915)用氢气还原二氧化钒,才第一次制得了纯净的金属钒。
钒具有众多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因而钒的用途十分广泛,有金属“维生素”之称。最初的钒大多应用于钢铁,通过细化钢的组织和晶粒,提高晶粒粗化温度,从而起到增加钢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后来,人们逐渐又发现了钒在钛合金中的优异改良作用,并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从而使得航空航天工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跃发展,人类对新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钒在非钢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范围涵盖了航空航天、化学、电池、颜料、玻璃、光学、医药等众多领域。
应用领域占总量比例(%)主要用途使用产品碳素钢25钢筋fevhsla钢25建筑,石油管道fev高合金钢20铸件,石油管配件fev工具钢15高速工具钢,耐磨件fev(80%v)钛合金10喷气式发动机零件,飞行器机v-al基合金化学制品5硫酸和顺丁烯二酸酐生产v2o5和其它钒化合物1947年,人们才开始在工厂里冶炼钛。当年,产量只有2吨。1955年产量激增到2万吨。1972年,年产量达到了20万吨。钛的硬度与钢铁差不多,而它的重量几乎只有同体积的钢铁的一半,钛虽然稍稍比铝重一点,它的硬度却比铝大2倍。现在,在宇宙火箭和导弹中,就大量用钛代替钢铁。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年用于宇宙航行的钛,已达一千吨以上。极细的钛粉,还是火箭的好燃料,所以钛被誉为宇宙金属,空间金属。
看下书我要网(kxs51.com)
------------
第一百五十五章 黑星手枪
钛的耐热性很好,熔点高达1668c。在常温下,钛可以安然无恙地躺在各种强酸强碱的溶液中。就连最凶猛的酸――王水,也不能腐蚀它。钛不怕海水,有人曾把一块钛沉到海底,五年以后取上来一看,上面粘了许多小动物与海底植物,却一点也没有生锈,依旧亮闪闪的。
现在,人们开始用钛来制造潜艇――钛潜艇。由于钛非常结实,能承受很高的压力,这种潜艇可以在深达4500米的深海中航行。
前世王九龄专门看过一下百度,虽然对于钒、钛已经记得很模糊了,但是两者之间的功用相差实在太大,所以当王九龄知道他们的属性之后,立马就记得他们谁可以用来做耐磨的新型材料了。
不过王九龄对于这个实在看的头疼,那些东西就交给德国的科学家去研究,只要他们帮王九龄培养科学方面的人才,王九龄是绝对没有意见的。
科学家们忘我的努力,致使西康冶金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他们合金试验品,而这些试验品的参数都被记了下来。
原本王九龄是把五四式手枪的图纸画了下来,但是忘记了觉得这款枪虽然威力大,但是中国人多,容易伤到人,同时子弹太少,怎么着也得搞个20发、15发的出来,近战要是子弹少,枪里面的子弹等少,那死的可能性就太大了,所以忘记了一直在跟那些动手枪的技术一直研究,看看能不能搞一款子弹等驳壳枪一样多,但是又像勃朗宁的手枪,外型漂亮,而且小巧。
本来一直没结果,王九龄也因为一直在跟德国人讨论如何发展西康,不过今天一名快四十岁的兵工厂的人找到王九龄说他制造了一把手枪,而且是根据王九龄的图纸,制造,但是子弹也的数量也符合王九龄的要求,初步试了一下性能各方面都非常不错。
这款枪能设计成功,主要是得益于冶金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不过王九龄不关心那个,而是让他立即成立一个技术小组,对枪进行实验,测试一下在各种环境的情况,要是没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