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河流太窄,到时候西康军的那艘驱逐舰和炮台就会从两面用炮弹轰他们,到时候可就不是石灰炮弹。
要是其他的地方军阀就算有战列舰他都不怕,但是这位中国的军阀,他还真的怕了,那两艘日本矮猴子的据说一个都没有或者出去。
英国的驱逐舰舰长想了想,还是回去,西康军的军舰炮口就在对着他们,而且那边的人也在喊话,要是在不走可就大炮伺候,好汉不吃眼前亏,报仇的机会多的是,英国人安慰了一下自己,就撤了,在路上还不忘撞几艘渔船泄愤。
……
1933年6月初,在王九龄所有建设都已经上马,在大力生产的同时,德国的万人团终于到来了,不过他们大多数是德国派过来帮忙修铁路的,所以他们就被安排在铁路一线,负责技术上的事情。
这些德国跟法肯豪森来的一批人可不一样,个个穿着冲锋队的军装,还扛着锄头或者德国的铁锹,跟后世视频的德国建设大军一模一样。
王九龄的那些青壮就是那样的,只不过衣服没他们的酷,谁叫王九龄没德国佬有钱呢,啥都没有,而那些青壮们,看着纳粹的衣服流口水,好在他们身上的衣服比他们之前穿的补丁的衣服好的多,王九龄暗暗发誓以后也要设计出更帅的衣服,那样的话,人家也愿意当兵,不过话说这群小伙子,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加上体能劳动一个个长的结实的多了,现在只要对他们进行半年的军事训练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
而德国的军官一到,王九龄首先是将军官中排以上的主官集合起来,接受进陆军大学学习,为他们讲课的当然是德国的将军,至于这些人走后,他们的部队将由副职接手。
而军队,每个连队都有一名德国军官负责训练,至于课程,王九龄接受历史上德官军官训练国军的教训,所有的课程都是由王九龄和德国军官一起制定。
开始德国军官还很不满意王九龄插手训练,但是在王九龄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和德国的国情之后,并指出了修改的好处和不修改的弊端之后,这些德国人屈服了。
王九龄说的很有道理,国情不同就需要因地制宜,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好,好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东西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不过王九龄相信合适就好,不需要过于强求。
王九龄的部队也会重新整编,不过编制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德国军官们看了西康军的演练,都不敢相信,虽然跟他们的国防军不能比,但是西康军的军事素质绝对是中国第一的,现在这些多识字,王九龄这么久的努力不能白费了吧!
王九龄告诉德国的军官,他希望西康的七万军队能够像德国的国防军一样人人都是精锐,只要战端一开随时都能够将部队扩充到一百万人。
德国的军官们这才明白了为什么王九龄对他们的计划改了又改,而且很多地方比他们改的严格的多,完全不像在训练不同的士兵,到像是修炼士官,没想到还真的是这样。
德国人感觉他们提出的教导团似乎意义不大,应为眼前的年轻军阀打算把他的部队都变成军官,而且从一系列的操练来看确实是可以实现的,这里的人全部都识字,就连一战的德国都做不到,更别说其他的中国军队了,据说其他的中国军队很多旅长、师长都是不识字的,虽然在德国人眼里简直难以想象那些军官是怎么打仗的,但是那是事实。
德国人相信王九龄是认真的,不过他们喜欢认真的人,因为德国人就是以严谨著称,但是他们很快也会喜欢上西康,因为这里跟中国别的地方不一样,在这里他们不用找过某些大佬的感情,他们只要一在德国的作风来训练西康军就行,不过不许对士兵进行人格的侮辱个虐待,其他的有什么事情,王九龄担着。
原来德国人还真的担心这些,因为他们被告知中国是重人情关系的,所以有的时候不要太严苛,要不然就容易得罪那些大家族,不过现在完全没必要了,因为那位年轻的将军已经承诺了,而且这里不是中国的中央军,同时这位将军的见解告诉他们,他不一样――
晚上三章,尽请期待!
看下书我要网(kxs51.com)
------------
第一百五十四章 炼钢
新的军事训练,王九龄这边要建立一万人的炮兵师,一个装甲师,这个都可以从现在的军队里面挑选,但是一个飞行联队,就必须招募中学以上学历的人来,要不然学不会,德国人也没兴趣教,余下的就是就是步兵和骑兵了,不过那份清单,还真的让人蛋疼,看着上面的物资,王九龄知道又要大出血了,估计是德国人报复来的,但是还不得不按照上面的来,至于那些武器的价格双方协定,不过好在120mm的火炮自己可以生产,王九龄需要购买马匹,坦克、和飞机,这三样东西确实是贵的很。
与此同时王九龄还在选派一批有小学文化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去德国深造,不过为了不让德国笑话,王九龄都会先训练他们三个月,至于去德国学习什么,王九龄有个类似于就业指导的东西,也就是求学指导,让他们自己看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对于西康,乃至中国什么人才都是缺的。
就现在的薄皮坦克一辆就要几千美元,就一个发动机,然后一个底盘,四周就是装甲板了,比如1a号坦克要1550美元,1b号坦克要2000美元,这还是最垃圾的货,垃圾的要死,王九龄哪里看的上,其他的就更贵了,可是王九龄要训练人才啊,要买!
而飞机就更贵了,而且还是木头的双翼飞机,王九龄也要买,可是缺钱啊!王九龄要想办法搞钱了,赚钱难啊!
但是德国的技术人才到来,无疑加快了西康的建设,各项项目都以最快的速度在将设生产,王九龄采用标准化流水线生产,现在步枪一个月能生产六万支,不过王九龄并不满足,王九龄觉得一个月至少能生产20万支步枪才行,所以忘记了还需要继续引进设备,目前西康七万于军队已经换装完成,连法国的步枪都给熔炉了,本来是打算留着不过,子弹都打完了,现在自己也能生产步枪,而且量还那么大,王九龄觉得再也没必要留着他们了。
西康日常军队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