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4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务的。

作为金字塔的最,可能还没什么。

但对骆郢却是有如核弹的冲击波一样。

震的他几乎就被刘彻洗脑了。

毕竟少年人,心性多变,敏感而脆弱。

但好在,骆郢立刻就想起了老师多年的教诲。

“殿下闽越未来之主,当效先祖勾践大王,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未来。未必不能北伐中国,取而代之!”想着老师的教训,骆郢的心就渐渐感觉有些安定了下来。

嗯,孤是闽越世子,承一国宗庙社稷之重,绝对绝对不能忘记肩上的责任!

刘彻并不知道骆郢此刻心中的想法,只是觉得,身边的这个少年,似乎有些异样。

但刘彻无所谓。

汉室对三越的优势是全方位的。

无论骆郢未来的选择是什么,都改变不了结果。

所以。刘彻在装完逼后,心情大好,看着宦官们捧着他的墨宝,准备去找石匠。铭刻勒石于这学苑之前后。

就带着众人,兴致勃勃的朝着下一个视察地点前进。

刘彻在来之前,就已经告知了少府,本次视察思贤苑,他要亲自去看一看农户的家庭,还要跟农民交谈。询问民间疾苦。

当然了,刘彻也知道,既然他通知了少府,那么,就肯定看不到任何真实的农户家庭情况,更不可能与真正的农民交谈。

就算是后世天朝,这样的事情,也不可能发生!

但没有关系。

领导视察与考察,从来就不可能有‘真的’这样的事情。

况且,刘彻这次行动,本身就是一场秀。

秀给百姓和天下人看的。

真要信了的话,只能说,少年,你真是忠臣啊,值得培养!

所以,当刘彻乘上撵车,在少府官僚和随行护卫的的簇拥下,朝着思贤苑中的一处庄园前进的时候。

王道就立刻跑过来邀功:“陛下,这是奴婢让人整理出来的您今日的起居言行,请您过目……”

刘彻接过来看了看,然后点了点头,赞道:“办的不错!”

虽然这上面的文字,肉麻得连刘彻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但,宣传的本质,本来就是夸大!

特别是在这西元前,自我吹捧与宣扬的好坏,可是直接关系到刘彻统治的稳固。

而且,经过了一年多的实践,刘彻也发现了,好像老百姓,尤其是底层的老百姓,对这些事情,好像特别能接受,也特别愿意相信类似的宣传。

甚至于,夸的越厉害,他们就越相信。

想了想后,刘彻也大概知道为什么。

不是百姓蠢和笨,会被这些宣传文字欺骗。

实际上,中国百姓是世界上少有的精明与聪明的人群。

他们愿意相信这些夸大的宣传之语,是因为,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些,也强迫自己必须相信这些。

不然,生活本已如此艰辛,再没有个精神寄托和希望,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甚至不需要太多宣传,老百姓自己就会脑补一个圣贤天子,心忧万民,泽被苍生的形象出来。

所以,后世,宣传来世福报,忍耐今生苦难的佛教,才会在中国那么兴盛。

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刘彻也是叹息不已。

但现在,他只能选择画个大饼给百姓看,让他们有个心理慰藉。

然后,尽量不加重他们的负担,尽量派遣一些靠谱的,能干事的官员去管理他们。

除此之外,即使刘彻,也毫无办法。(未完待续。)

ps:  抱歉,俺记错了,那个客户端推荐是明天的~

所以,今天的爆发推迟到明天罢~

------------

第五百三十三节 厘定历史

在少府官吏的带领下,刘彻的御驾撵车,浩浩荡荡的驶进一座村庄之内。

这座村庄,名为‘甲里’。

跟现在多数汉室农村一样,这甲里的屋舍,大都是用竹子或者木板搭建起来的。

能住砖瓦房的,不是地主,就是官宦。

汉室的竹屋设计很有意思。

基本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是牲畜圈。

而且,多数屋舍在设计上采用了木梁承重的设计。

这样的设计使得,在实际上,汉代大多数建筑物的墙壁,本身并不承重,只作为隔断之物。

换句话说,哪怕墙壁倒塌了,房屋也不会崩塌。

刘彻饶有兴致的透过撵车的车帘,观察着外面的农舍。

听着农舍里的牲畜圈中传来的猪羊牛的叫声,刘彻只感觉心中暖洋洋的,像吃了蜜糖一样甜。

农民能有余力去饲养牲畜,特别是猪牛羊这样的大型牲畜,本身就证明,百姓的生活已经保持在温饱线了。

若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他们哪来的余财和能力去养猪牛羊?

少府可以在其他方面作假,譬如,把这村子里的谷仓都填满粟米和小麦,让人把村庄内外的道路和卫生清理一遍,给小孩子们穿上新衣裳。

但少府的官僚绝对不会去其他地方牵来牲畜,放到农户的牲畜圈。

不是他们不能,而是他们想不到。

撵车在村子里的一个砖瓦房附近停了下来,少府令岑迈过来请示道:“陛下,甲里三老在车辕外恭请圣安!”

刘彻微微掀开车帘,就见百余名民众,整齐的在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带领下,在道路两侧跪成两排。

刘彻连忙道:“快去请长者平身……”说着他自己也是连忙在宦官们的搀扶下,走下撵车。

在汉代,三老阶级的地位,甚至要高于士大夫阶级。

当然。通常担任三老的人,基本都是出自士大夫阶级。

宋明的‘读书人’阶级,团结起来,能让官府噤声。连宦官集团都害怕。

你以为这样就牛逼了吗?

但汉代的三老更牛逼!

宋明的读书人,还要靠舆论绑架和挟持,来威迫官府。

但汉代的三老的阶级,却完全不需要这样做。

他们的政治地位,有法律保障。有全社会的支持和承认以及尊重。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曾经亲自拟定诏命,布告天下:吏民敢有骂三老者,逆不道!许(三老)出入官府节弟,行驰道中;(三老)列市贾肆,勿租,比山东复!

这个诏书的意思,就是,不管官员还是百姓,胆敢侮辱、辱骂三老者,一律视为‘大逆不道’。三老准许自由出入除皇宫外一切官衙帅帐,行走在包括御道在内的所有道路,任何人不得阻拦,三老做生意,开店铺,任何人不得向其征税,三老所种的土地,以及三老的家人,终生免除一切赋税,待遇与山东老兄弟看齐。

而在汉代。山东老兄弟,就跟天朝的老红军,老八路,老新四军是一个地位。

与汉代的三老相比。宋明的读书人阶级,战斗力简直弱爆了。

所以,即使刘彻这个皇帝,在一位三老面前,也要给予其必要的尊重和优待。

以显示,天子尊老敬老养老的态度。与汉室国策‘以孝治天下’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