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8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旒珠有十二排,而诸侯王皇太子九排,。

至于身上的衣服,那就是百无禁忌了。

基本上皇帝的常服与士大夫的基本无二(。

就只有祭服和朝服上会在颜色以及装饰上做一定的区分。

所以在汉室的前期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一个局面:民间有钱的狗大户和富商地主阶级的衣冠,居然比皇帝的还奢侈华丽……

当然了,还是有一样东西。除了皇帝外,一般人是不被允许穿戴的。

那就是太祖高皇帝刘邦发明创造的刘氏冠。

所谓的刘氏冠是个什么玩意呢?

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竹皮制造的一种有些类似喜鹊尾巴的头冠。

这种几乎没有任何科技含量,制造方法简单的头冠。因为它的发明者是刘邦,而且刘邦生前最爱戴此冠,所以刘邦死后,这种头冠就成了皇帝专属,其他人不能随意佩戴。

除了这个所谓的刘氏冠外,老刘家再未规定任何一种不允许民众穿戴的衣冠。

历史上,汉室天子衣冠的制度化始于小猪统治时期,随着儒家独尊,为了区别皇帝与其他人而开始建立。

但小猪也就打了个补丁而已。并未硬性规定什么衣服只能皇帝穿,而大臣百姓不能穿。

所以,宣帝常常会穿着一件短衣,就跑出宫外。

到了东汉,皇帝专用的衣冠这个玩意才正式出现。

汉室尚黑,衣冠普遍是深绛色。

如今,穿在刘彻身上的这一套衣冠也是如此。

刘彻伸出手,接过王道递来的那柄高祖斩白蛇剑,任由侍女为自己系上绶带。

寝宫的大门已经打开。门外,无数的火盘汹汹燃烧着。

冲天的火光,将整个未央宫都变成了白昼。

大朝仪宫中置火盘火把,算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周礼了。

左传中说:诸侯宾至。甸设庭燎,国语有云:敌国宾至,火师监燎。

唐代的孔颖达就曾经对此做过注解:廷中设火。以照燎来朝之臣夜入,因谓火为庭燎。

所谓庭燎之百。大抵如此,是故。群臣又别称百缭。

迎着火光,在身周侍女宦官侍中以及郎官数百人簇拥下,刘彻走出寝殿。

一架巨大的天子撵车已经在殿门口候命。

“群臣可都到了?”刘彻问道。

汉室制度,大朝仪,群臣先至宣室殿,全部到齐后,皇帝才会驾临。

是以,每岁大朝仪,群臣百官都会提前在北阙宫门城楼下等候。

不然,万一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缘故迟到了,那么,这位迟到的大臣就可以去死了!

居然敢在天子之后入殿?

你还有没有为人臣子的心?

王道在旁边答道:“陛下,群臣都已经到齐了!”

稍微顿了顿,王道就又道:“请陛下移驾宣室殿,宣慰诸臣!”

刘彻点点头,说实在的,他心里也有些紧张。

这可是大朝仪!

西汉版的两会!

天下郡国,勋贵、列侯、元老、外戚,全在等着他这个皇帝。

要说不紧张,那是骗鬼!

但刘彻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份――朕乃天子,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安可有惧?

于是,他提起绶带,带着侍从们走向撵车。

撵车周围,数百名虎贲卫的士兵早已在剧孟带领下恭候刘彻的到来。

“陛下……”剧孟迎上前来,拜道:“臣奉命奉车,请陛下登车!”

身为奉车都尉,剧孟的本职工作其实就是管理天子车驾,虎贲卫的指挥官,只是差遣,如今,剧孟算是干回老本行了。

刘彻登上撵车,在卫队与侍从的护卫下,向宣室殿进发。

沿途所见,俱是兵甲林立,黑旗飘扬。

今日的未央宫中,几乎塞满了士兵,整个北军以及一部分的南军都已经进入未央宫各处,担任安保警戒任务。

换句话说,未央宫现在实质上已经成为了一巨大的兵营。

撵车抵达宣室殿时,这景象就变了。

宣室殿的卫兵,全部都是选的南北两军最高最壮最英俊的士兵。

最低身高要求是七尺。

这些士卒全部身被重甲,手持着斧钺斩马剑一类的礼器。

这些兵器,全部都是样子货,没有开刃,基本上不具备杀伤力。

这也是自周室以来的传统了,天子朝会所在,片刃不得夹带,所有可能危及天子的人身安全的东西,都被排除。

但是,也有例外,譬如贴身保护刘彻的郎中、侍从以及谒者,这数百人全副武装,手持杀人利器。

这大抵也算是汉室的一个创新吧。

谁叫当年荆轲刺秦王闹得沸沸扬扬,天下无人不知呢?

为了避免再出现一个荆轲第二,而天子却没有保护措施,所以,汉室规定,天子身边的侍中、郎官以及谒者是可以携带兵器利刃的。

尤其是刘彻身边的心腹保镖侍中们甚至被允许携带类似短剑这样的凶器。

刘彻的撵车从宣室殿的大门直接抵达宣室殿的内宫,在内宫门口,刘彻下了撵车,从一侧的殿门直接进入宣室殿的内殿。

在哪里,太皇太后窦氏,太后薄氏,皇后陈阿娇三位汉室最有权势的女性已在等候他的到来。(未完待续……)

ps:抱歉,今天有点卡文,状态不好~r129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四百六十三节 大朝仪 3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平明已过,但黎明仍未到来。

天空中依然点缀着点点繁星。

一个个火盘自宣室殿延伸出来,道路两侧,一个个黑甲武士持械静立。

诸侯大臣及官吏随从数千人将这平日里宽敞无比的宣室殿挤得满满当当。

尤其是,所有人都不是空手来的。

新年的第一天给皇帝上寿,恭贺,又岂能空手而来?

汉室在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后,在给皇帝送贺礼这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

这个规定是抄袭的周礼。

诸侯执圭,列侯勋臣外戚执壁,皇子王子执皮帛,九卿送羔羊,大夫送雁,其他官僚及陪臣也要送一只野鸡。

这其中即使是同样执圭,执壁的诸侯列侯勋臣外戚,也要分个三六九等。

什么级别能用什么样的圭壁,这是有严格规定。

所谓‘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以禽像六挚,以等诸臣’。

级别不到,就不能送逾越级别的礼物给皇帝。

所以,汉室的大朝仪的开端,若是现代人看了,估计会笑喷。

一个个往日里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巨头,捧着一只大雁或者揣着一只羔羊,忐忑不安的?齐聚在一起,等候皇帝的到来。

诸侯王与列侯勋臣们则自双手执着圭壁,低头肃穆。

至于送野鸡的小吏,则连宣室殿的大门都进不了。

他们只能在殿外等候。

在这期间,官员们要小心看好自己的礼物(譬如羊羔啊大雁啊野鸡啊)万一跑掉了,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