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7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留。

某些运气太过糟糕,而且没有活动,或者活动不到位的倒霉蛋甚至会因此惹上大麻烦,被揪出来当典型。

嗯,就是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

这些马车缓缓驶到北阙城楼之下,一位看不清楚品级的官员策马走出马车群,对城楼上的卫兵道:“清河郡上计吏奉郡守李公之命,运清河郡各县、乡、亭、里上计薄,呈与天子御前!”

清河郡,那是窦氏的老巢啊!

现任清河郡郡守李文,还是自家叔父大人当年的门生故吏。

窦婴下意识的看了看自己的叔父大人,发现窦广国并没有任何表现。

数百辆满载竹简账薄公文与入库粮赋明细的马车,只不过一郡一岁赋税徭役情况。

这让窦婴也不由得吃了一惊,不由得在心中想道:清河一郡的上计,就如此之多,难怪当初北平侯要制定三岁一大计,一岁一小计的制度,若是年年都如此,要将详细收支报与朝廷,恐怕,地方官员跟朝廷吏员,都要累死!

过了一会,城楼上一个将官探出头来高声问道:“请将勘印信符呈来!”

同时,一个绳子吊着的竹篮从城楼降下。

那上计吏从怀中取出官符印信与公文,放进竹篮。

那竹篮被拉上城楼。城楼上传来一阵细微的声音,似乎是在核对公文和印信。

不多时。北阙城楼就被缓缓打开,露出了那已被熊熊火光照的有如白昼的宫阙。

车队在经过宫廷禁卫的搜查。确认没有私藏任何武器与危险品后,被放行,在宫中的少府衙门之中,数以百计的低级官吏,已经在等待审核了。

窦婴瞄了一眼自己叔父,发现,在马车入宫后,章武候窦广国难得的露出一丝笑意。

这让窦婴深信,今年清河郡能抢在天下郡县之前。第一个入宫上计,恐怕自家这位叔父在背后出了不少力气。

要知道,清河郡,就是窦家的老巢,大本营。

自窦氏贵幸之后,历任郡守,都与窦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是长久以来,跟外戚走的太近的地方官,常常仕途都不顺利。

汉家天子不会纵容外戚的势力太过庞大。所以,往年,窦氏都没在上计上花太多心思。

看样子,新君即位后。窦氏脖子上的枷锁,似乎松懈了一些?

窦婴心里想着。

可是,他隐隐还是有些不安。

刘氏天子历代以来。最擅长的就是扮猪吃虎了。

高祖刘邦扮猪吃虎,鲸吞了整个天下。

太宗刘恒扮猪吃虎。让元老勋臣全体扑街,绛候周勃甚至差点死在了廷尉大牢里。

先帝也不坏。即位前被张释之、赵绾等人各种吊打,还一副心服口服的模样,即位后立刻算总账……

当今天子,年轻是年轻。

可,以他即位前和即位后的种种表现和为政举措来看,这可不是什么善茬!

“果然不愧是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继承人,刘氏血脉!”这句话是窦婴从被当今天子整的欲仙欲死的某位前贵人哪里听来的。

这话的潜台词,自然就明显的很了。

想想看高祖和太宗是怎么玩的,今上会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恐怕这是一个坑哪!”窦婴在心中不无担忧。

但可惜,他不能说出来。

一旦说出来,那就变成了天子与窦氏直接撕逼了。

“可能是吾想多了吧……”窦婴在心中自己安慰自己:“东宫老太后尚在,即使如吾所料,陛下大抵最多拿吾家来立威,不过丢些面子而已……”

这样一想,窦婴心里就坦然了。

丢面子怕什么?

窦家又不是没丢过!

只要东宫还在。

丢了面子后,天子必然在其他方面全面补偿窦氏。

当年太宗时,窦家就被太宗挖了个大坑埋进去,面子丢了个精光,可结果最后的补偿,不仅仅让窦氏将损失全补回来了,而且收获了数倍于损失的利益!

毫不夸张的说,窦氏能有今天,当年,眼前的这位叔父大人与已经去世的伯父的隐忍至关重要!

等清河郡的上计马车全部进入宫阙之中后,东方的天际隐隐露出了些白肚皮。

“平明了啊!”窦婴整了整自己的衣冠,为大朝仪做最后的准备。

汉家制度,大朝仪,平明(大概凌晨5点以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文武百官,勋贵大臣,将开始按照等级爵位先后入宫。

宫殿之中,会陈列车骑步卒卫官侍郎。自宫门直至宣室殿,沿途更会设无数兵旗,以彰显天子威势。

等到了宣室殿前,才会按照文武分成不同序列,分别在礼官引导下次第入宫。

整个过程将会持续一个时辰甚至更久,而之后的大朝会则会一直持续一整天,除了晚上的朝宴外,与会官员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这对人的膀胱和肠胃以及健康状态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临来前,窦婴已经是吃饱喝足还排泄完毕,为今天一天的奋战做好了准备。

不过,像他的叔父章武候窦广国这样的勋贵外戚,却不用如此。

到时候,太皇太后自会找个时间,找个借口,将章武候叫去东宫。

除此之外,其他老臣,如故丞相故安候申屠嘉、内史田叔,故太中大夫石奋,都有这个待遇。

这也算是汉室政权人性化的一个地方,对于年纪大,劳苦功高的老臣,在这些方面都会给予照顾和优待。

窦婴正这样想着,北阙宫门忽然全部打开,一个个身着绛衣的谒者已经列队走出宫门。

元德二年的大朝仪终于开始了。(未完待续……)r129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四百六十二节 大朝仪 2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站在铜镜前,刘彻张开双手,让侍女为自己换上刚刚从少府内库送来的崭新天子衣冠。

按照萧何当年为刘邦制定的规矩,汉天子春夏秋冬朝会所穿的天子衣冠颜色,将因四季变化而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法天地之数,中得人和’。

但是,这个规矩连刘邦自己都不愿意遵守,只实行了一次,就被废止了。

此后数十年,刘氏天子的衣冠,基本上就是喜欢怎么穿,就怎么穿。

太宗孝文皇帝生性节俭,生前只穿弋绨、革舄、赤带,只有大朝仪时才会换上华丽的天子衣冠。

嗯,就是叔孙通从秦代的皇帝衣冠基础上设计出来的那一套黑衣大冠。

贾谊曾经劝过太宗孝文皇帝,确立天子衣冠制度,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直到今天,刘氏也没确定和规定皇帝的衣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像冠冕,诸侯列侯甚至王子皇子,都能穿戴。

而且与皇帝老子的冠冕相差无几――真要区别的话,那可能就是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