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6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阿娇为后。

但是,现在看来,窦氏等不了一年这么久了。

他们想现在就定下基调,所以,就趁着今天这个机会来了个忽然袭击。

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时机选的很好!

以汉室的政治传统来说,长秋宫淑房殿的主人,一般都会在皇帝即位后两到三个月决定,然后册立。

这是因为,汉室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这祭祀祖宗神灵,是汉室政治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在汉室的祭祀活动中,天子率领文武百官列侯勋臣向祖宗宗庙奉上酌金,皇后率领群臣的夫人,向祖宗宗庙奉献蚕帛,这都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政治活动。

在理论上,假如没有皇后,那就没有人能带领群臣百官的妻子,向宗庙奉献。

而在汉室,这种每年岁首必然要举行的祭祀活动,可以说是与后世天朝每年召开的**同等重要的政治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皇帝能再次重申自己君权天授的神圣性。

更重要的是,这还是汉室用来打击和削弱列侯势力的一个手段。

后世历史上,小猪朝大名鼎鼎的酌金罢候事件的借口就是列侯们奉献的酌金成色不足,因此被小猪抓住借口,一口子撸掉了一百多个列侯的爵位和封国。

但,以酌金为借口罢爵废国,却不是小猪原创。

汉室历史上,因此倒霉的倒霉鬼也不是一两个了。

曾经甚至有列侯,仅仅因为奉献给宗庙祭祀的酌金只比规定的数量少了四两,就被太宗孝文皇帝揪住,废除了封国,贬为庶民。

在奉行以孝治天下的汉室。

给祖宗奉献的酌金,数量不足,成色不足,都意味着不孝!

而不孝是死罪!

反过来说,列侯们都因为奉献的酌金成色不足,数量不足,而被施以酷法。

这向宗庙祖宗奉献蚕帛的仪式,要是因为没有皇后,无法举行,这皇帝又该当何罪?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立后对于刘彻,确实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现在是七月,三个月后,就是岁首。

而立后的程序,没有一两个月是走不完的。

也就是说,刘彻现在不马上决定立后的话,那么,很可能皇后就没办法在新年到来前入主长秋宫淑房殿,母仪天下了。

只是……

刘彻的余光扫着窦彭祖的身子。

刘彻当然知道,这是窦氏外戚集团的一次试探。

长乐宫和未央宫的武装力量被刘彻这个皇帝牢牢掌握住了。

而关中地方上的各种衙门,在这次考举后,也会被刘彻牢牢掌握。

照这么发展下去,刘彻的权柄将会一天比一天强,一天比一天稳固。

很可能半年以后,刘彻就可以撕毁先前与馆陶达成的协议,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皇后。

虽然说,只要太皇太后还在,作为天子,刘彻不可能忤逆太皇太后的意见。

但是,凡事就怕万一。

万一太皇太后跟薄太后一样呢?

到那个时候,天子还会不会遵守承诺,那就是两码事了。

对于窦氏的想法,刘彻心里跟镜子一样敞亮。

他更加知道,虽然窦家人玩的这个把戏,吃相太过难看。

但他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满,相反,窦氏的要求,他应该全盘答应下来。

因为,在目前来说,刘彻深知自己羽翼还没有丰满,许多问题,他也需要借助东宫和窦氏外戚的力量,来对朝堂中的其他派系施加影响。

更重要的是,随着考举的进行,以后每年都有几千的官员通过考举的渠道进入政坛。

这些人的力量,会越来越强,最终,将取代现有的一切政治力量,他们必然会独霸政坛。

而这是刘彻所不希望看到的。

一个纯文官的政府,会干出些什么操蛋事情,这用屁股都能猜到!

看看两宋,就能知道,文官们可是军队的死敌!

假如让文官政治主导了未来汉室的政治,那么,刘彻毫不怀疑,这些家伙对军队造成的伤害会超过所有敌人对汉室军队的伤害!

后世不是有个笑话吗?

米帝的元老院所击坠的战机与战舰的数量是米帝在所有战争中损失的全部战机战舰的平方。

所以,刘彻必须扶持起一个能与文官官僚系统抗衡的政治力量。

汉室传统,一直都是以外戚来牵制列侯勋臣,然后用列侯勋臣牵制文官,以文官对付外戚。

但这个脆弱的平衡,在考举大行其道,开始占据主要官员来源的渠道后,将会彻底破裂。

作为皇帝,刘彻必须未雨绸缪,为文官官僚体系,找到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

而这个对手,必须也只能是代表了扩张、侵略、杀戮、征服的暴力机器――军队。

但是,军队这玩意,自古以来就是一头桀骜不驯的怪兽。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它反噬。

譬如唐朝,就是在它最辉煌的时刻,被军队藩镇给咬成半身不遂。

因此,在扶持军方之前,刘彻得先改造一下目前得军队系统和指挥系统。

而这个事情,需要窦氏的全力配合!r115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四百一十七节 匈奴公主 4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刘彻心中百转千回,其实不过刹那。

而台下的窦彭祖却已经将自己的表章念到了尾声,他匍匐在地,道:“臣彭祖、臣广国、臣不疑、臣广、臣叔、臣昆邪等愚暗不达大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稽首再拜以闻!”

刘彻听着,心里也是一颤。

这个逼宫阵容还真是豪华啊!

几乎将丞相、御史大夫以外的所有在京两千石大臣一网打尽。

看来,东宫在事情上面也是出力了!

当然,刘彻也明白,像这种请求立后、册立太子一类的事情。

在汉室属于政治正确的活,向来都是大臣们都是打破了头也要抢着干的。

原因很简单,利益巨大!

就以皇后来说,一般联名请立皇后的大臣们,在皇后被册立后,皇后肯定要投桃报李,承下这份人情。

等将来皇后成了太后,坐镇东宫,这臣子万一遇到了什么困难,东宫念及往日情分,顾念舆论议论,少不得总要拉一把。

甚至有些人可能从此就与皇后建立了深厚的私人交情。

譬如袁盎这样的,能得到随时入宫奏对的权力,那就赚大发了。

只是……

刘彻回头看了一眼王道,心里头多少有些责备。

窦氏串联了这么多大臣,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但偏偏刘彻没听到任何有关此事的风声。

王道在这个上面,肯定失职了!

“专业的事情,还是应该交给专家去负责啊!”刘彻在心里检讨了一番。

不管后世文官与舆论对于特务政治如何唾骂和诅咒。

但身为皇帝,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