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1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5 英文 字 2个月前

掌握在他手里。

下一任的云中郡守候选,他自然要亲自把关。

许进,算是其中的一个备选。

另外几个备选人,刘彻都已经接触过了,总的来说,并不是很满意。

不然,刘彻也不会跑来找许进这个不过八百石的备胎考察了。

许进闻言,却是低头道:“小臣位卑,安敢望郡守?陛下与魏公太过抬爱小臣了……”

刘彻摇摇头,笑道:“朕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他提着绶带,走到北阙的城楼箭塔口,看着正在考试的各个考场,道:“但孟舒公却极力向朕推荐了爱卿!”

事实上也是如此,假如不是魏尚极力推荐,刘彻是不可能将许进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屯门校尉放到堂堂两千石郡守的备选名单中——以常理来看,哪怕再给许进十年,他也未必够格担任两千石的郡守,更别说是云中这样的军事重镇的最高长官了。

但好在,刘彻是皇帝。

只要他说行,那不行也行!

根据刘彻目前的观察和了解到的关于这个许进的情况来看,此人,带兵还是有些水平的,而且,人也很稳重。

王道手下的情报系统,也已经将许进本人的祖宗三代都查了一遍,没有发现污点。

而根据南军各级将领反应来的关于许进的评价来看,这人在能力方面,没有问题,政治态度上,也比较可靠。

现在,刘彻唯一不确定的是——许进是否有能力担任云中郡郡守?

最起码,许进得给刘彻展现出,他具备担任一郡郡守,保境安民的潜力!

不然的话,刘彻就只能从现在的老将里面,选择一个去担任云中郡守。

只是……

用老将,不过饮鸩止渴。

俪寄今年也六十好几了,韩颓当五十多了,栾布七十岁了,田叔也有八十多了。

等这批老将入土,汉室可用的将军,就剩下李广、窦婴以及现在还没崛起的程不识、韩安国了。

卫青现在不过是个孩子,霍去病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所以,刘彻必须挖掘出一批可堪一用的将领,最起码,也得靠着这批将军撑到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未完待续。。)

ps:这两天卡文卡的比较厉害加上我身体也不太好,等我好好想想后续吧~整理一下大纲~

...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四百一十二节 考举 5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刘彻走下城楼时,心中却是多少有些落寞的。

魏尚推荐上来的四个备选接班人,许进还算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懂军事,会带兵,而且背景可靠,忠心耿耿。

只是……

“缺乏大局观啊!”刘彻感慨着。

自古良将难得,刘彻也知道,自己要求不能太高了!

毕竟,在这个将帅基本都要靠个人天赋和不断磨砺的时代,想跟后世一样,像大街上买白菜般团购个十个八个卫青霍去病,那是奢望!

但云中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

打开地图,就能清晰的看到,云中郡直面的就是河套地区的匈奴部落。

可以说,匈奴假如入侵,云中就是他们肯定会走的一条入侵通道!

而云中倘若失守,那么,匈奴骑兵就可以长驱直入,绕开坚固的长城防线,直趋萧关。

而更现实的考虑是,目前,汉匈未来几年大体将维持和平局面,两国将相互通商,这次和亲协议,汉室许诺给匈奴人的通关集市,也基本是设在云中郡的长城防线附近。

这样一来的话,就要求云中郡守,不仅仅有丰富的军事斗争水平,还得有足够敏锐的嗅觉和圆滑3≧,w¤ww.的手段。

换句话说,刘彻要选的云中郡守是要求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安民,文武双全的强人!

即使是汉室历史上,能具备这样的素质的人才,也是寥寥无几。

老实说。就是当朝丞相周亚夫也未必符合条件!

“看来,朕得启动军校的计划了!”刘彻在心中想道。

通过这半年来与南北两军的许多中高级军官的接触。刘彻大概了解到了,这些将官。要说没有能力,基本上都还是有的!

只是,受限于时代以及他们本身的文化水平,这些将官绝大多数,终其一生,也就只能当个校尉、司马,再往上,那就是力有未逮!

原因,当然很简单。

在这个知识被垄断。兵家著作被国家视为禁脔的时代。

绝大多数的武将,其实都是靠着自己的经验以及过往的传统在办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自学成才的人才,你就可以想象了。

看看现在的名将们吧!

周亚夫的老爹是大名鼎鼎的周勃,俪寄的父亲是俪商,韩颓当也不简单,他的父亲就是韩王信,魏尚就不说了,他与田叔是老兄弟了。当年赫赫有名的赵国三君子之一。

基本上,现在,所有的名将,大将。都是列侯勋臣,将二代或者干脆就是将一代。

从这里面,刘彻看到了一个事实:在军队。功臣列侯阶级们,掌握了上升的通道。

这些家伙垄断了兵法著作的知识。使得汉室至今的将军、大将,基本都是从他们的圈子里选出来的。

而大部分的中下层军官。却因为接触不到更高级的军事知识,只能一辈子当个大头兵。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看看李广家族吧!

李广、李蔡、李当户、李敢、李陵!

还有霍去病家族的霍光!

也就是说,并不是中下层的军官,他们的能力不足。

看看太宗孝文皇帝从代国带到长安的那几个老臣子吧!

张武、宋昌甚至已经死了的枳候薄昭。

他们最开始,也不过是个千石左右的武将,一到长安,不过三五年功夫,就摇身一变,成为能执掌禁军甚至统帅数万大军出征的将军!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人的成功?

答案很简单,知识与历练!

霍去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就是被小猪一手培养大的,石渠阁中的所有兵书,全部向他开放。

史书记载,霍去病死后,小猪收养了他的遗腹子,亲手抚养,想要再造一位冠军候,可惜,那位冠军侯在随小猪封禅泰山的路上夭折了,不然,后面那里还有霍光什么事?

后世的事实也证明了,名将是可以批量制造的!

黄埔军校、西点军校,都是名将的摇篮。

但刘彻一直不敢将这个想法付诸实际!

原因也很简单。

他搞考举,并未触动列侯勋臣阶级们的利益,相反,还尽量照顾了他们的诉求。

在少府搞科研,那是他这个皇帝的自留地,也不会伤害到任何贵戚的利益。

但,搞军校就不一样了!

这是要打破列侯勋臣阶级们对军队的垄断,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导致这些拿着枪杆子的列侯们,上演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