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4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稻田水网中,马根本就没办法在淤泥中工作!

这就愁坏了刘彻。

此时,刘彻才算明白了,为什么马耕在中国也有,但最后却绝迹了,大部分人和地区都用牛来耕地。

首先是性价比的问题。

养牛的话,喂草就好了。

顶多农忙的时候给牛喂些营养价值高的嫩草。

冬天的话,直接干草对付,简单轻松。

而且无论南北,水田还是旱地,牛都可以轻松应付。

但马就不同了。

又挑食,又挑地方,还很娇贵。

假如没有国家鼓励扶持甚至补贴,休想让马耕推广起来!

没办法,刘彻就只能黯然叹息一声,悄悄的将马耕从民用变成军用、官用了。

但只用牛的话,牛的数量和普及率,显然很难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承担起耕地的主力的任务,完成刘彻的全面普及牛耕的战略设想。

经过几天的讨论、实验和研究。

刘彻把目光转向了骡子和青储饲料的研究。

骡子,是马跟驴的杂交品种,在中国也有着广泛的驯养历史。

此时,一般是作为拉车的畜力使用。

经过实验,骡子的挽力不比马和牛差。

而且,骡子比马更好驯养。

最重要的是,在经济角度,用骡子比马更划算,比牛还便宜!而且骡子不挑食,胃口极好,也不需要吃太好的饲料,只要能满足其体力消耗所失去的能量就可以了。

当然,骡子的缺点是无法繁育,只能靠马与驴杂交得来。

不过没关系,目前,骡子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使用,最起码,在关中和河东,骡子都并不少见!

另外,研究青储饲料,却是刘彻在马耕的刺激下想起来的一个事情。

在后世,青储饲料是喂养牛马的主要饲料来源。

天朝政府也扶持和鼓励农户使用青储饲料养殖牛羊。

对此,刘彻并不陌生,因为,穿越前,他是农民的儿子,他还记得天朝专门有政策给予使用青储的农户进行技术和经济扶持,甚至给予无息贷款什么的。

只不过这些好处最后统统落到了村支书以及村干部手上……

一般农民也就知道有这么个事情,然后大家都知道,个人申请是不可能申请到此类扶持的补贴和优惠的……

因此,刘彻也就知道,青储饲料需要一个地窖来发酵。

至于到底怎么发酵,怎么搞,一无所知。

但是没关系,身为太子,刘彻最不缺的就是人跟钱。

而这世界上,很少有事情在有了足够的人手和钱财后还搞不出的。

于是,褚强和张置开始着手在上林苑里划出一个地盘专门培育骡子和耕牛。

至于杨毅等技术人员则一头钻进了研究青储发酵的大坑之中。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终于来到了十二月,长安开始下雪了。

而在睢阳前线,关键的决战已经迫在眉睫!(未完待续……)r129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三百二十三节 疑虑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丁亥年的冬天,格外的难熬。

特别是在梁国,一进入十二月,北国的大雪就如期而至。

南方不是没下过雪,但,来自吴楚的士兵,何曾见过一下就是两三天的大雪?

更麻烦的是……

刘濞忘记给自己的士兵配备足够的御寒衣物了。

于是,大批大批的士兵冻伤甚至冻死,偏偏大雪封山,使得伐柴变得极为困难,军营中缺少足够的取暖燃料,冻极了的士兵,甚至不顾军中纪律,偷偷的将一些给牛马食用的干草拿来取暖。

军队纪律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是斩、杀、诛、杖。

这几日,军法官已经杀了十几个人。

血淋淋的人头挂在辕门上,一颗颗怒目圆睁,头发披散的人头,暂时恐吓住了士兵们。

但军营里,一股股潜流却在悄悄的流动了起来。

对着这一切,恒霸忧心忡忡。

此刻的局势,在他眼中,真是坏到了极点!

大军在睢阳城下顿足两月,虽然有过几次跃上城头,几乎攻入睢阳城中的进展,但奈何,对面的梁军也不是吃素的,每一次都不要命的什么?”

那两个方才还在埋怨和唠叨的军官看到恒霸,没由来的背脊一凉,连忙行礼道:“恒将军,俺们方才说河流都结冰了……”

另一人一脸媚笑的道:“可不是嘛,俺们这次运送辎重回来,差点就被困在雪地里了,辛亏河流全部结冰了,于是,俺们就赶着辎重车,从河面上直接趟过来了!”

“河流结冰……”恒霸大惊失色!

南方从来没有出现过江河结冰,可以让人趟冰过河的事情。

是以,他以前从未考虑过这一点。

但此刻,恒霸想起来了。

大河每年都会结冰,厚厚的冰盖甚至足以让军队中的重甲步兵和辎重车通过。

而今年的天气更加冷。

方才这些士卒也说了,守备淮泗命脉的军队,居然在营帐中烤火。

“我要马上去求见王上,请王上派兵去保护淮泗!”

北兵以骑兵为主,倘若此时,周亚夫出一支骑兵,就可以迅速的直抵淮泗,截断淮泗的运粮通道。

那么,在这北国冰天雪地里的这几十万吴楚大军,马上就要面临冻死饿死的危险。

恒霸很清楚,因为战争,更因为补给线太长的缘故,吴军的军中存粮,从来都不够三天之用!

而一旦粮道被断,那所有的一切,恐怕立刻就要成泡影了!r115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三百二十四节 布置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昌邑城外,太尉中军大帐。

咚咚咚!

鼓声传遍军营。

周亚夫一身戎装,骑在马上,策马从数千名已经整装待发的骑兵阵列前走过。

这两个月,周亚夫在昌邑,只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挖壕沟,修营寨,整个昌邑-睢阳一线,几乎被他修成了一个不可能被外部攻陷的要塞。

第二件事情,就是联络休候、红候等楚国宗室,在这两位特别是休候刘礼的帮助下,他顺利的得到了吴楚联军的布防图以及烽燧图,更得到了好几位楚国校尉、司马的反正许诺。

第三,就是让眼前这几千名从陇右、长城抽调出来的精锐骑兵完成了熟练骑乘钉上了马蹄铁的战马的训练。

此时,天空中飘着绵绵细雨。

大雪昨天才停下来,此时又下着雨。

凭良心说,这样的天气,绝对不适合作战。

泥泞的道路和寒冷的天气,会让行军变成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大雪和寒冷,让吴楚军队反应迟钝,同时,恐怕也没有人能想到,他,周亚夫敢在这样的天气,发动奇袭吧?

“现在是什么时辰?”周亚夫问着与他并列而行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