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矣,欲牧牛而不得,别说牛了,马都很少!”
听着老爹的话,刘彻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原来如此呀!
刘彻这才明白,为何等到了小猪统治,对匈奴开战以后,民间耕牛渐渐的兴盛了起来了。
很简单,对匈奴战争的获胜,带来了大量的战利品。
譬如,卫青收复河套地区,一次就为汉室获得了一百多万头牛马,以及一块最好的养马场。
霍去病历次出征,带回来的牛羊马等更是不计其数。
而此时,河南(河套)在匈奴人手里,代北、云中等可以养牛养马的地方,却一直受到匈奴的骚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室自然就耕牛与战马奇缺。
是以,并非是汉室不想学秦人大力推广牛耕。
而是,汉室没有秦代的条件。
当秦之世,秦国的先王们不断的与西方的戎狄等游牧民族战斗,好几任的秦王就是死在与戎狄的战争之中的。
通过与戎狄的战争,秦人获得了大片的土地以及草场,可以蓄养战马和耕牛。
全盛时期的秦军,吊打匈奴、东胡毫无压力。
可是,现在的汉室,却没有秦人那样的条件。
自然也就不可能推广牛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牛,你再怎么憋也憋不出秦代那样兴盛的牛耕。
刘彻想了想,道:“既然无牛,可以马耕,用淘汰不用的驽马来耕地,应该不比牛耕效率低!”
没有牛就不耕地了吗?
刘彻就记得后世的欧罗巴,普遍是用马来耕地的,也没见得马比牛差到哪里去了。
而汉室因为最近数十年卧薪尝胆,同时也因为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的缘故,建立了许多马场。
这些马场中的马,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战马。
实际上,战马的培育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不是什么马都可以成为战马的。
所以,有相当数量的驽马,流落到了市面上。
因此,刘彻只是在稍稍扼腕以后,立刻就把主意打到了马身上。
天子刘启笑着看着刘彻。
这个太子还真是犟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
马耕也算是一个传统了,据刘启了解,代北、云中等地就流行用马耕,当年他当太子时,曾有一次随先帝回到代国,特意去考察一下当地的马耕,以刘启的了解,代地的马耕,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
因为,马比牛聪明啊!
想要驯服一匹马来耕地,跟训练一头牛耕地,那是两码事。
其次,牛的挽具,跟马的挽具,又是两回事。
即使在代地,用马来耕地的效率也比用牛耕地的效率差一些。
当然,这些事情,天子刘启并不会告诉刘彻。
在刘启的思想中,太子嘛,多失败失败是好事情。
在太子的位子上遇到挫折,要比以后登基以后一拍脑袋,就做出一些糊涂事强!
于是他道:“既然太子信心十足,那朕就等太子的好消息了!”
这话听到刘彻耳中,却有着另外一种意思。
于是,刘彻拍着胸脯道:“儿臣愿以半年为期,将此事办妥!”
对刘彻来说,半年的时间,足够了!
他以太子之尊,亲自督促,有几乎无限的人力物力可以驱使,若还搞不出曲辕犁,弄不出马耕,那就只能是一个解释——下面的人在忽悠他。r115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三百二十二节 研究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中国人最怕认真,尤其是统治阶级,一旦认真起来,简直无比凶残。
当年,秦始皇扫灭六国之余,还有闲暇修筑万里长城,开凿连通全国的直道,甚至,只为个人的一个幻想,就建造起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将徐福以及三千童男童女送出海外,踏上漫漫求仙路。
刘彻作为汉室的储君。
他认真起来,所能动员的人力物力,虽然还比不上秦始皇一个手指头。
但依然恐怖无比。
当刘彻回到太子宫,将他在皇帝面前立下了军令状的事情,告诉了群臣后。
整个太子宫上上下下,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高效的运转起来。
只用了三天,三匹代国用于耕地的耕马以及全新的马用鞍具就被送到了上林苑里的太子领地――思贤苑中。
然后,数十位技术精湛的铁匠、木匠以及曾经在代国管理过当地农业的奴仆以及下人,纷纷来到思贤苑报道――这些人,全部都是周远、蛊臬柔以及原本几个在刘彻这里混日子打酱油的公卿之后搜罗来的。
甚至,周远还搞来了一百斤钢材作为实验所用的耗材――天知道他怎么弄来的,反正刘彻自己也弄不到一百斤这个数目级别的钢。
@因此,现在,想要钢铁,唯一的办法就是炒钢法。
即使少府,一年炒钢下来,最多也只能出钢三千斤左右,全天下的诸侯与商人的产钢量。最多万余斤。
周远却眼睛也不眨一下,就给刘彻弄来了一百斤,相当于全国钢铁产量的百分之一!
这就让刘彻有些目瞪口呆了。
不过想想周远的老爹乃是郎中令周仁。这个事情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总而言之,整个太子宫的上上下下,都被动员起来了,人人摩拳擦掌,几乎让刘彻以为看到了后世六七十年代天朝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组织起来的会战场面……
按照张汤的说法是:主辱臣死,家上即以立下军令状,臣等敢不效死?
翻译成直白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既然已经上了太子的战车,那就自然是有进无退。
刘彻越成功,现在。在他身边的大臣,将来的前途就越大。
反之,轻则罢斥,重则家破身死。
无论如何。在整个太子宫系统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团结之下,只用了半个月,杨毅就带着工匠们攻克了马耕的第一个难题――挽具。
而另一个问题,很快也被解决。
刘彻让王道从荥阳征辟来的养牛高手褚强,向刘彻推荐了一位叫张置的人才。
此人,大字不识一个,但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会驯马。
他对马的习性和习惯了如指掌。而且,以善相马闻名于燕国。
在把张置招来以后。结合代国已有的驯马经验,很快,褚强和张置就联合摸索出了一条如何让马听话的去耕地,而不是乱撅蹄子,四处捣蛋,消极罢工。
然后,又一个问题冒了出来。
马训好了,挽具也设计出来了。
但是,马还有一个劣势或者说优势,与牛不一样。
牛什么都吃,消化能力极强。
但马就不一样了。
这货虽然力气比牛大一些,耕地效率也比牛快,但是……
它得吃精饲料,甚至是粮食,还是营养价值高的细粮,才能达到与牛一般的工作效率……
然后,与牛相比,禄能在北方使用,在南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