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子都先生当面,学生刘德谨拜之!”
若论当今天下,那个文人,刘德最尊敬。
毫无疑问,除了胡毋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胡毋生字子都,刘德当面称为子都先生,并无不妥。
这男子微微愣了愣,不得已,与刘德对拜苦笑道:“臣不敢当殿下如此重礼!”
“当得起!”刘德再拜道:“先生筑馆麓台,授业传经,有教无类,小子素来敬重!”
当今天下,只有胡毋生这么一个巨头,公开的在麓台授课,来者不拒,甚至某些贫寒子弟,还能受到胡毋生的接济。
前世之时,刘德曾听人说,胡毋子都的麓台学苑,前后二十年,教育出了千石官员不计其数,两千大员数位,丞相一位,其余乡间官吏,数不胜数。
没有胡毋生二三十年的辛勤耕耘和播种培养出来的数以千计的知识分子与官员,董仲舒、刘彻想玩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想都别想!
对于这样的人,再怎么敬重都不为过!
刘德于是再拜道:“我闻先生麓台著述,教授子弟,异常辛苦,我愿上奏皇父,请立麓台为国苑,一应支出与开销,俱由少府报销,使先生能广招师长,大开山门,收录天下有志之人,无论贫贱富贵,有教无类!”
胡毋生闻言,瞳孔陡然放大。
这是日思夜想,做梦都想要获得的东西啊。
当年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孔子能教育这么多弟子,除了学生们奉献的学费外,要是没有他的先师子夏、子贡,颜回等弟子在一边帮忙,根本不可能做到。
他也曾想过,留几位学业完成的弟子在门下帮他教授学生。
但没钱啊!
他门下又没有一个子贡那样的有钱弟子,学不了孔子当年的手段……
他连弟子们练字和读书所必须的笔墨有时候都负担不起!
就更别说给那些有成的弟子开工资了。
为此,他不知道发愁过多少次了!
如今刘德一见面,就抛出这么大的一个好消息,怎能让他不激动不高兴。
于是,胡毋生也顾不得什么保持形象了,立刻就跪下来拜谢道:“老臣为天下士子与贫寒子弟拜谢殿下厚恩!”
“先生不必多谢,这是应该的!”刘德笑着道。
支持胡毋生,对刘德来说,可谓一箭三雕。
首先,胡毋生能安心做教育事业,在这个时代,每多一个读书人,汉室的国力就增强了一分,而这是刘德所喜闻乐见的事情。
读书人多了,特别是贫寒子弟多了,刘德的考举规模才能不断扩大,否则天下总共就几万十几万读书人,还玩个屁的考举啊,改成科举算了!
其次,胡毋生的麓台学苑获得国家扶持,财政支持,说不定就能让一代恶人公孙弘摇身一变,成了麓台学苑第二任山长……
再者,就是刺激诸子百家了。
黄老学与法家,什么都好,就是他们只教育贵族和大地主子弟,这一点很不好!
必须引入竞争,让这些家伙乖乖的去从事教育事业。(未完待续。。)
ps:还有3更
(.)ru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两百二十节 三个条件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左右众人,看到刘德与胡毋生两人三次对拜。
许多人顿时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
特别是如今谁不知道,白纸是掌握在刘德手上,被严格保密的一个产业?
刘德现在公开支持胡毋生办学,那么可以想见,胡毋生岂非是能拿到大量的廉价甚至免费白纸?
要是那样的话,其他诸子百家还玩什么?
胡毋生有了刘德的支持,必然以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来传播和宣扬他的学问与理论。
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也就罢了。
万一,刘德要是在将来的考举,偏向胡毋生的学派,譬如说玩个一次录取一百人,结果七十个出身麓台……
这些巨头,此刻是真慌了。
他们可以不在乎功名利禄,也可以不在乎个人的荣辱沉浮,但他们各自学派的命运与未来,却不能不在乎。
“殿下,老臣若是也开山门,广收门徒弟子,不拘地位贵贱,是否也可请殿下上奏陛下,与老臣的《诗》同样待遇?”申公是第一个反应过来,放下面子,恳求的。
这对申公来说,没有什么难度。
当年,他也不过是个寒门士子,有幸得到他的老师浮丘伯教导,学习文化,后来又与师兄楚元王刘交、弟子楚夷王刘郢合力,整理《诗经》,刊行天下,成为鲁诗派的开创者。
自从他因为与刘戊闹了矛盾,愤而辞官之后,这些年就一直在广收弟子,只是不如胡毋生那样大张旗鼓,来者不拒而已。
更何况他的老师浮丘伯是荀子的亲传弟子,荀子这一派的人,本就是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
不要忘了,李斯就是荀子教出来的!
“自然可以!”刘德笑着回应,他站起身来,对着诸子百家的巨头们道:“诸位大贤长者,只要愿意开山门,收弟子,小子都愿效子都先生之例……只是,有些条件……”
“殿下请说……”张恢站出来拜道,作为法家巨头,张恢当然清楚,皇室做事,绝对不会有心血来潮,或纯粹的敬重等个人问题。
特别是刘氏立国五十多年来,就算孝惠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是有深意的!
而刘德……
据张恢在长安听到的传言和弟子晁错所说,是从小就被养在太宗孝文皇帝膝下,坊间传闻,当年,刘德的名字都是太宗孝文皇帝所取,意为德者治之。甚至还有人说:‘上以为皇次孙类己,于是复对皇后道:朕后世,此子当王天下!’。
反正,这些版本的流言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被传的人尽皆知。
虽然张恢从他的弟子晁错口中得知,这些流言,都是天子故意放出来的。
但从这些流言以及晁错的描述中,张恢很清楚的看到了一个行事果断,懂得分析局势,同时城府深重的皇子,储君。
这样的人岂会受到感情啊个人喜好的影响,而妄自行事?
必有深意!
不是宣扬其政治主张,就是为其地位造势!
不过……
这样的储君、皇帝,正是法家的最爱!
满脑子仁义道德,循规蹈矩的皇帝,显然用屁股想都知道,肯定不会重用法家。
只有野心勃勃,胸有大志的统治者,才会对法家重视、厚遇。
刘德想了想,对众人道:“诸位长者,打开山门,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教化万民,小子与父皇必然是欣喜的!”
“然……”刘德低头看着地面道:“小子的条件之一是:所有入读士子,必须经由县令登记名字、籍贯,清查无有罪案、劣迹在身!凡不在官府登记的,一律不可入学,一经查获,以律法问罪!”
这是必然的!
否则,万一有权有势的人家的儿子犯了法,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