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4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宗孝文皇帝统治中后期的事情了。

所以,等到太宗后期,长安官场贪污成风,连宫廷之中,都是贿赂不断。

几乎没有不贪的。

改革的功臣,太宗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丞相北平候张苍,也做过中饱私囊,私相授受的事情。

武帝朝时,诸卿之中,除了公孙弘坚守了原则,不接受贿赂外,其他所有名臣,基本都拿过别人好处。

名将卫青,甚至曾经帮游侠头子郭解游说。

但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朝廷开的那么点俸禄,连家都养不了!

公孙弘清廉一生,结果是堂堂丞相,七十岁了,睡觉盖的毛毯都特么是旧的,在家里只能穿打补丁的衣服!

所以,刘彻即位后,就想法设法的给官员们发福利。

通过各种津贴和补贴等等名目繁多的福利,勉勉强强,算是将帝国官员的俸禄,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至少,有了这些津贴和补助,他们养家糊口,并让子女过上相对温饱有保障的生活足够了!

但仅仅是这样,远远不够!

千里当官,除了理想和抱负,更多的人是为了富贵而来的。

老话说的好: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既然是买卖,开价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货物的质量。

毕竟,你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人家辛辛苦苦,寒窗苦读,也不是为了让妻儿吃糠咽菜,住在破烂不堪的房舍之中,在冬天瑟瑟发抖。

但凡是个男人,都不可能坐视这样的情况发生。

所以,刘彻一直就在准备着今天的改革。

他要扭转这个趋势,让官员们享有足够自由的财务,并且让官员子女妻儿,得到一定的待遇和特权。

当然,刘彻也不会去学宋明那样,给官员和读书人太多的特权――这是在找死!

最好的办法,还是学习商君变法的精髓,再参考后世的先进成功经验,两相配合,再落实到政策之中。

商君变法,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刺激和鼓舞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野心和贪婪。

二十级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以及配套的完整社会地位与待遇和相应的赏罚机制,塑造了那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虎狼帝国――大秦!

而后世的成功经验,也表明了,官僚这东西啊,就属于那种打一下,走一下的奇葩。

你不打它,抽它,丫就不长记性,不识好歹。

与你各种打哈哈,磨洋工,甚至阳奉阴违。

当然,这是建立在官员这个身份本身就有着特权和丰厚待遇的情况之下。

不然,倘若吸引力不够,人家随时都会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过,这些事情,刘彻并不能跟晁错说的太仔细,他甚至无法详细的阐述自己的目标。

他只能是含含糊糊的道:“书云:予有乱臣七人,纵失德,不至于失天下!而今士大夫公卿,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夙兴夜寐,佐朕以治天下元元,而朕不能令诸君足衣食,美住宿,上奉父母,下养妻儿,此朕之所偏颇也!”

“朕甚悯天下士大夫公卿,甘守清贫,而佐朕治天下元元,故命有司,以制官制,赏其功而酬其劳……”

“卿将就任丞相,朕希望,此事由卿来主持,与有司共商,定诸官吏等级、待遇……”

晁错听完,大约也知道了刘彻的态度了。

总的来说,还是与过去一样发福利!

不过,从前,天子的福利大部分都是发给列侯、勋臣和军功之士的。

而现在,天子将福利,转而给与了文官集团。

看样子,天子是从用福利邀买和团结人心的事情上尝到了甜头,所以上瘾了。

这样想着,晁错就拜道:“还请陛下吩咐,臣当如何着手……”

这是必须要请示的事情!

更是决不能有任何含糊的事情!

晁错非常清楚,天子,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了。

他叫自己来,只是让自己去落实相关政策的。

不过,此事与晁错也是大大有利!

发福利这种事情,总是能收到好处的。

尤其是从天子的口气来看,这个福利,很可能波及整个有秩阶级,甚至蔓延到斗食官身上。

所以,晁错竖起耳朵,同时聚精会神,不想错过接下来的任何一个字。

却听到天子道:“朕的意思嘛……暂时这样,将有司各官,按照其秩比,分作九个等级……”

“斗食依旧称斗食,其俸禄、津贴与补助不变……”

这是自然的,斗食者,是杂吏,是临时工,是体制外的人士,倘若斗食也能享有福利,那刘彻就算找到金山也不够发薪的。

“不过,斗食皆列策,登记姓名及其履历,满五年,若无过错且无坐法之事,经县令、县尉考核,确认其果然有所才能,则许其晋升为有秩,为两百石,配铜符……”

晁错听着,连忙将这个事情记下来。对此,晁错没有任何意见,甚至深以为然。

斗食官之中,历来藏龙卧虎。

萧何曹参的伟业,甚至就有赖于斗食官群体的超常发挥。

即使是如今,汉家政坛之上,也有不少斗食官出生的重臣!

譬如,大农丞商容、河东郡郡守严熊,以及法家那颗冉冉升起的超新星――南阳郡郡守张汤,皆是起于斗食官。

在汉室,在如今,没有人敢轻视这些草莽之中的英雄!

------------

第一千五百五十四节 官制改革 3

“斗食之上,为有秩,有秩者,一百石至四百石……”刘彻继续说着。

有秩阶级,一直是大汉帝国的基层中坚力量和地方行政事务的能吏。

他们构成了帝国统治秩序的骨架和轮廓。

但凡皇帝想要对基层进行有效统治和管理,就不能不依赖数量庞大的有秩群体。

他们是亭长,是蔷夫,是游徼,是税吏,是少府工坊的负责人,是某个重要桥梁的管理者,是某个要塞的守门官,是某支战功卓绝的部队的队率。

同时,他们还可能是地方上横行的恶霸,鱼肉乡邻的无赖,为非作歹的土豪。

自古以来,基层烂,则全国烂,基层强则天下强!

自元德四年开始,刘彻就潜心经营和矢志于巩固自己在基层的影响力和掌握力。

一批批考举士子,被派遣去关中的亭里锻炼和磨砺。

数以万计的退役将官、伤残有功士卒,被任命为亭长,被任命为蔷夫、游徼。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如此庞大的基层骨干力量,大汉帝国的控制能力和动员能力,才能如此之强。

讲老实话,这些人的待遇,其实还可以。

甚至,可以这么说,有很多低阶官员,宁肯不升迁,也要赖在原职。

为什么?

因为基层油水多啊!

而且权力大啊!

刘彻永远都不会忘记,当年,他还是太子之时,微服至新丰的所见所闻。

区区一个蔷夫,就可以逼着百姓,溺死自己的亲生骨肉!

不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