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51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来此祭祀天地,与上苍沟通。

数千年来,英勇的鲜卑武士,忠心耿耿的遵循了先王的遗命,世世代代,守卫在此!

确凿的证据,就是鲜卑的称呼,在鲜卑语之中意为祥瑞的皮带。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丘可具确信无疑,鲜卑人更是深信不疑,谁要是敢在一个鲜卑武士面前质疑这个说法的正确性。

那么对不起,拔刀相见!

乌恒人于是有样学样,乌恒侯乌丸不知道从哪个犄角疙瘩里掏出了一堆部落的收藏品。

然后言之凿凿的告诉世人——乌恒人的祖先,是轩辕黄帝的大将。

而这些藏品,就是轩辕黄帝赐给乌恒人的祖先的信物。

反正,在这个没有碳十四检测法的年代,也没有人能戳穿。

况且,人家有图有真相,更是有理有据。

乌恒之意,就是聪明、智慧。

而能将这样一个美丽的族名赐给乌恒人的,难道是夷狄?

必须是伟大的诸夏先王,世界一切美好和神圣象征的圣王,所有乌恒人的共主,所有世界的统治者。

神圣的轩辕氏!

按照乌恒人的说法,三千年前,轩辕黄帝击败蚩尤,于是决定祭天,乌恒人的祖先忠心耿耿的追随着伟大的轩辕氏来此。

轩辕黄帝祭天后,命令乌恒人驻守到赤山,世世代代,守护圣地。

于是,乌恒武士,皆以圣地守卫者自号。

一年四季,这座位于饶乐水之侧的先王圣地周围,都有乌恒武士和骑兵在巡逻和保护。

任何胆敢在圣地周围有所不敬的人,统统都会被严惩!

至于鲜卑人和乌恒人,其实都是当年东胡族战败后东逃的残部这个事实,自然没有人敢再说。

即使有人想要指出这个事实,也会被乌恒和鲜卑的贵族强力制止甚至人道毁灭。

伟大的青年历史发明家,获得了胜利。

很可能千百年后的史书之上,乌恒人和鲜卑人的来历,将面目全非。

此刻,庄严的祭文,伴随着编钟之声,传遍整个山峦。

“维汉六十一年,岁在乙未,春二月乙卯,奉皇帝之命,臣安东都护府西部都尉陈须,告圣王于前:伏唯陛下奋神威之躯……”

“今臣奉王命而出远方,诛暴讨逆,振王师之威于六合之外……”

祭文读完,三军肃穆,战旗猎猎。

陈须拔剑出鞘,面朝全军,下令:“传令全军:目标——东部诸胡!”

于是,西部都尉郡兵轻骑三千,外加鲜卑骑两千、乌恒骑一千五百、丁零游骑兵八百,誓师出征!

在两天之内,这支大军就全体越过了饶乐水,穿过苍茫大地,向着西方未知的草原深处进军!

原本,汉军还得担心迷途的问题。

但指南针的出现,彻底解决了方位的辨识问题。

此刻,幕南诸部,还茫然未知。

…………………………………………

几乎就在陈须祭祀的同时。

与饶乐水相隔数千里的合黎山上,一位汉军校尉,举起了千里镜,远眺远方苍茫的居延之土。

合黎山,是今天汉室疆土的最西端。

甚至,此地可以说是一块飞地。

距离合黎山最近的汉家城市,还在七八百里以外。

从北地郡至合黎山,一路上,都是荒山野岭、草原河流,西匈奴的游牧民和群山之中的羌人部族,都活跃在合黎山之外的广阔世界。

西匈奴什么的,倒不需要担心,这些游牧民根本不敢挑衅和挑战汉军。

但羌人却是一个大问题!

驻守在合黎山上的汉军驻屯部队,每天起来,最烦心的事情,就是遇到这些羌人。

羌人是一群汉家和匈奴都头疼无比的愚昧族群。

羌者,骑羊的牧民或者说牧羊人的意思。

羌人的来源很复杂,他们中有月氏人、东胡人、匈奴人甚至可能是千年前的犬戎。

但他们的习性几乎相似。

都特别爱好强掳其他族群的男人,带回家当种马……

当汉人进入他们的世界后,羌人对于身强力壮的汉军士兵,格外感兴趣。

每当汉军巡逻部队外出,或者有补给车队到来时,合黎山上的汉军军官,就总是在忧心外出者或者辎重部队的安全问题。

自元德六年,汉军从西匈奴手里得到了合黎山主山的控制后,迄今为止已经有数十名汉军士兵失踪。

仅有二十余人被寻回。

甚至,曾经发生过,有个羌人部族的公主,瞧上了一位汉军伍长,于是将之掳回山里面当驸马的故事。

今天,正是从北地郡的补给车队到来的日期。

合黎校尉陈武很担心,这支车队的安全问题。

所以他早早派出了三百余骑前往接应。

但到现在,也没有见到补给队伍的踪影,也没有看到接应骑兵的踪迹。

整个苍茫草原上,除了偶尔可见的游牧民外,几乎空无一物。

陈武不得不担忧补给队的安全问题。

但他不敢再派军队出去了。

因为,合黎山的汉军驻军,仅有一千余人。

其中骑兵不超过五百人,他上午派出去的三百余骑,已经是他手里最后也是最大的机动部队了。

剩余的这些兵力,他一个也不敢动。

因为,合黎山,绝不容有失!

此地一失,汉军就失去了进出河西的最重要通道。

更会失去对周围数百里的广袤地区的监视!

自古以来,得合黎山者,得胭脂山。

所以,陈武只能一面继续等待,一面让人随时准备点燃烽燧台,放飞求救信鸽。

虽然他清楚,其实,假如现在合黎山遭遇敌人袭击的话,那么,即使北地或者河套的汉军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派出大军来援。

但,最起码,也需要半个月才能赶到此地。

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

正担心着自己派出去的骑兵和补给车队的安全问题,忧虑着要不要放飞信鸽的时候,忽然远方的地平线上,卷起了阵阵烟尘。

从烟尘规模来看,这是一支至少数千人的庞大队伍。

陈武连忙将千里镜调转过去,仔细观察。

只见千里镜之中,一面高高的战旗出现在了眼帘。

“细柳营!是细柳营!”陈武惊呼出声。

没有人能认错这面战旗。

汉军序列之中,有且只有两支以熊为战旗的部队。

而以滚滚为战旗者,独细柳营而已。

这支史诗般的军队的战绩,毋庸置疑。

它是帝国的长矛,参与了自元德以来的几乎所有对外作战,战功薄之上,匈奴的大当户、骨都侯,足有数十人,缴获的匈奴大纛,更是多达十余面!

它是帝国的坚盾,是捍卫国家安全的长城。

自建军以来,这支部队就是抗击外侮和平息内乱的急先锋。

随即又一面战旗出现。

“羽林卫!”陈武目瞪口呆!

比起细柳营,羽林卫无疑更加霸道!

这是大汉天子的亲卫,大汉帝国的利刃!

当今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