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0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自然也都懂了。

因为过去,天子从未在考举之前问过他们有关考举的想法。

自然,群臣都俯首道:“臣等伏唯陛下之命!”

考举这等大事,皇帝没有点名,谁敢单独开口?

刘彻却是微微笑着,道:“朕打算在今年,在考举之中,加考一次时事之卷……”

“其题以汉兴以来天下大事及国家诏命为本,考其士子对于天下之了解,以免出现滥竽充数之辈……”

刘彻从来不信什么足不出户,可知天下大势这样的鬼话!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死宅,宅在家里面,天天对着,他能知道什么狗屁天下大势?

刘彻甚至觉得他可能连村里的大势都未必能搞清楚!

更何况,作为皇帝,刘彻当然需要天下官员都能够清楚他的意志和思想,与整个官僚集团随时与他保持一致。

那,还有什么比得上后世天朝的大杀器学习领会上级精神?

在过去,刘彻就已经尝试过在考举之中,加一些时事的考题了。

譬如甲子诏谕啊,太宗的《议佐百姓诏》等等,都一直是必考题。

现在,单独将这些东西作为一个科目来考试,也不算过分。

是以,群臣皆道:“陛下圣明,臣等谨奉命!”

“除此之外……”刘彻敲了敲手背,道:“朕打算取消所有列侯及两千石弟子的加分,仅保留宗室、义士后代及忠臣后代的加分……”

刘彻笑眯眯的望着众人:“卿等可有什么意见?”

怎么可能没意见?

要知道,从前,有这两千石及勋贵加分选项时,群臣都可以保证,哪怕自己的儿子是草包,也可以混了一个考举士子的身份回来装。

而如今,这个政策却等于堵死了这条路。

然而……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不敢说话。

原因很简单,汉室政坛,早已经不是元德元年和先帝时期的政坛了。

这六年多来,政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显著的就是数以十计的列侯家族倒台,而新兴军功贵族崛起。

这些新兴军功贵族,无疑都是天子的铁杆和脑残粉。

这就使得,现在的贵族官僚集团,再也没有能力像过去那样可以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了。

………………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老失眠,结果就是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哈欠连连,唉~我快成废蛇了

明天必须爆发!(未完待续。)

------------

第一千两百五十节 调整 2

中国自古以来,臣权与君权的博弈,都无处不在。

哪怕是三国时期,汉献帝尚且懂得玩一招衣带诏来跟曹操掰手腕。

至于强盛时期的皇权,也从来不缺乏有人敢捋一捋虎须的。

秦皇汉武,唐宗天祖,都曾经遇到过敢于挑战的人。

不过,这事情是要分情况和局势的。

在考举制度制定之初,即使刘彻已经有今日的权势,恐怕也会被勋贵和官僚集团所非议和胁迫,从而不得不拿出好处收买和拉拢勋贵和官僚们来同意举行考举。

但在考举制度已经推行了七年,总共送出上万基础官员的今天。

这局势便已然对调了过来。

即使刘彻是个泥塑的傀儡,只要他说出这个要求,便无可阻挡了。

原因很简单。

这就是大势!

历史的大势!

浩浩荡荡,堂堂正正,碾压过来,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

今天的考举士子,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强大的,仅次于军功贵族集团的利益集团了。

他们的影响力,没有任何人敢于忽视。

毕竟,这不是一两个人,也不是一两个县,更不是一两个郡国的年轻人组成的集团。

他们是来自天下各个阶级,甚至包括了列侯勋贵和官僚士大夫集团本身的年轻人组成的强大利益集团。

一个如此庞大的集团摆在那里,朝堂诸公那里敢装作看不见?

在沉默了片刻后,大农直不疑就首先出列拜道:“伏唯陛下能明鉴万事,臣独奉诏而已……”

这种能够刷声望的事情,直不疑向来就很热衷。

而在直不疑之后,少府刘舍和大鸿胪公孙昆邪也先后拜道:“臣等附议……”

这两个马屁精自然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就连丞相周亚夫也挪动脚步,拜道:“陛下万寿无疆!”

当周亚夫也领命后,此事,自然就没有人敢反对了。

瞬间,百官集体拜道:“臣等敢不奉诏?”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心里面觉得委屈的。

毕竟,这优待勋臣和贵族,自古就是传统了。

哪怕是号称暴秦的秦帝国,尚且要讲人情,给贵族和勋臣以及高官的子弟优待。

所以,当下就有人弱弱的说道:“伏唯陛下口含天宪,动合阴阳,履则乾坤,只是……陛下,自古荣养功勋贵戚,圣王之道……岂不闻,右贤左戚,国之根本……臣愚昧不达大义,死罪死罪……”

这就是要拼命也要给自己和自己的后代留下一些特权了。

虽然,他们的特权本就已经强大无比。

刘彻略一沉吟,也知道,这个事情一个处理不好,恐怕要出麻烦。

中国政治,最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以理服人’。

道理讲不通,那就必然有的是人会满腹委屈。

相反,只要道理讲通了,则是无往而不利。

就好比刘彻的祖父太宗皇帝,一个从穷乡僻壤来到长安即位的皇帝,本身并没有什么力量。

但就是靠着‘讲道理’,生生的肢解了庞大的元老勋臣集团,放逐周勃等老臣,建立起无上威权。

也像前不久的石渠阁之会,刘彻也是靠着‘讲道理’,借着儒家的嘴巴,拆散了强大的三老集团,至少,子孙后代基本上不需要再担心遇到门阀政治这种可怕的怪物了。

当然,怎么‘讲道理’,也是一门学问。

刘彻自也明白,在如今的中国体系下,想要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那是痴人说梦。

便是表面上的公平公正,也基本不可能。

你看那些列侯们,只要一日还是列侯,就一天拥有强大的人脉和社会资源。

他们的子嗣,一入伍,就至少是中级军官,甚至不乏有人入伍即为校尉、都尉的。

这是公平公正吗?当然不是!

但所有人都习以为常。

不过好在,这考举之事,真正的列侯和军功贵族们,向来不爱。

最多就是派几个不成器的庶子和侄子来凑个热闹,谋条出路。

家族的精英,真正的优秀人才,还是将眼光放在军队和兵事的锻炼上。

毕竟,汉家的体制,文官永远都被武将压一头。

一般来说,假如有可能,不会有军官想要转为文职。

相反,各级文官,做梦都想要领个军职。

毕竟,这天下,只有军中方有黄金屋,也唯有军中可得颜如玉。

想要逆袭,唯一的道路,就是成为军官,然后一步步积功,拜为将军,受封列侯。

所以,刘彻知道,其实此事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