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7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都不如卫青霍去病。

虽然他清楚,这其实也就是一种情怀。

就像人们总是沉湎过去的美好一样。

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寄希望于‘霍去病卫青’。也是现实需要。

现在的义纵等新生代的将军们,看上去似乎在马邑交出了一份很不错的答卷。

但再过十年,二十年。

现在的新生代就要变成中生代,甚至腐朽堕落。

国家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来加入。

正如十年前,周亚夫崛起,带领汉军进入纪律作战时代,如今义纵崛起,宣告骑兵时代的到来。

十年之后呢?

那肯定又将是一个新时代。

需要新的将军杠起强军的旗帜。

“朕的骠骑将军回来了……”心里面虽然在计划着给义纵找备胎,但刘彻表面上却是高兴的站起身来。?`亲热无比的轻松下台,扶起义纵:“卿没有辜负朕与义妃的期望,为朕斩下尹稚斜之首级,告慰平城以来五十六年之阵亡大臣将佐,为社稷立下大功,朕已命司马相如,为卿做‘骠骑颂’,以褒扬和传颂卿之战绩。使天下皆知!”

拼命拉拢和团结对自己有用的大将大臣,算是老刘家的传统了。

打刘邦开始就是这样。当某个臣子对刘氏天子有用时,简直是予取予求,什么要求都能满足,恨不得将他捧上天。

但一旦这个臣子失去了利用价值……

特别是他还在作死的时候……

譬如韩信啊。

譬如彭越啊。

这都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只要不作死,一般不会有那个下场。

而且。刘家发展到现在,驾驭大臣的手段和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革除了许多早期的弊端和毛病。

基本上能做到笑着将某个大臣的职权解除,而对方还要跪地叩首感恩。

义纵闻言。心里面真是大喜过望。

他如今正是意气风发,也不会去考虑什么韩信、彭越。

因为这没有可比性。

韩信、彭越,那是拥兵自重,威胁太大。

而他手下,除了几个亲兵之外,没有天子虎符和诏书,他连一个卒子都指使不动。

反而是,他现在有个好榜样。

他的恩师周亚夫。

周亚夫打了吴楚之战后,因功升为丞相,可谓是登上人生巅峰。

而他也准备循着周亚夫的足迹,这么来一套。

更重要的是……

对义纵来说,其实他本身的官职大小,爵位高低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皇长子的未来!

只要能让皇长子能顺利成长,并成为储君。

那义氏家族,还怕没有未来吗?

如今天子表态,要为他做《骠骑颂》。

这可是武将的最高荣誉,也是他最想得到的奖励。

这个奖励,甚至胜过益封一万户!

为什么?

看看青史之上,能让天子下令为武臣作颂的都是谁吧?

尹吉甫!南仲!

一旦这骠骑颂出炉,配合马邑的战果,他义家立刻就将成为天下英雄豪杰投奔的对象。

他就可以趁机借此机会,为自己外甥培养羽翼,扶植班底。

然后等待时机。

这个时机随时都会出现。

听了天子的嘉奖,义纵立刻就拜道:“臣微末之功,不敢与先贤争锋,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必要的推让样子,还是要做的。

刘彻自然也懂这个游戏贵族,他拉着义纵的手,道:“骠骑劳苦功高,受此褒扬,理所当然!”

只有刘彻明白,其实刘病已的机会,是大于所有他的未来的弟弟们的――除非发生意外,不然这储君之位,基本上内定刘病已。

原因很简单。

皇后陈阿娇,不可能生下孩子。

就跟如今的薄太后一样。

这是刘氏的诅咒――几乎所有生于深宫,顺利接班的皇帝,都会面临皇后不孕的厄运。

譬如刘彻老爹的皇后薄皇后,刘彻自己的陈皇后,还有历史上,昭帝的上官皇后,成帝的赵皇后,哀帝的王皇后,都是如此。

对这样的灵异事件,刘彻只能耸耸肩,认清现实。

当然,刘病已也不是完全就坐定了太子,坐定了储君。

刘彻对自己的继承人,要求是非常严苛的。

在他成为太子之前,他必须向刘彻证明――他最起码具备了管理一个三十县的郡的能力,并且还得治理好。

若连这个条件都达不到,做了储君,也迟早药丸,要被他的兄弟拉下马。

甚至还可能导致政治动荡,国家危机。

刘彻不是那种会用个人感情来处理国家社稷的皇帝。

喜欢某个儿子,刘彻会给他一个大大的封国,无数的财富。

但不会让他赶鸭子上架,去做他做不来的事情。

汉宣帝那样的傻事,发生一次就够了!(未完待续。)

------------

第八百七十五节 安北都护府

<="">  刘彻拉着义纵,君臣两人走出殿中。

历来,君臣关系密切的标志,就是皇帝拉着大臣,在自己的宫廷出入游玩。

所谓出则同车,入则同榻。

想当年,郎中令周仁,甚至能在刘彻的老爹临幸妃子之时,在旁边加油助威,乃至于帮着把候补美人抬到皇帝的寝宫。

历史上,某些双向插头就更夸张了。

譬如哀帝宠幸董贤,留下了断袖之癖这个典故。

这个断袖之癖怎么来的?

就是哀帝宠幸董贤,连早上起来,都生怕吵醒对方,于是剪断自己的袖子……

刘彻即位后,倒是没有了这些毛病<="l">。

别说大臣,就是宦官,在他啪啪啪的时候,也得在门外待着。

刘彻素来就没有让人看春宫的癖好。

但这拉拢大臣,示之以恩的把戏,刘彻却玩的飞起。

不仅仅常常邀请元老们入宫谈心,游玩。

甚至,一有空,刘彻就会拉上周亚夫等人,去上林苑游猎。

这些办法,成本很低,甚至接近于无。

但自古以来,却是皇帝拉拢臣子,培植羽翼,巩固权力的不二法门。

刘彻领着义纵,穿越阁楼,来到石渠阁之前的那个小树林。

义纵一看到这个地方,就露出了微笑,心道:“陛下果然还是跟过去一般,喜欢来此……”

今上在即位后,就极爱来此。

平均三天,会来这里一趟。

或散步,或坐在树林的石墩上,看着石渠阁的流水哗哗发呆,或带上臣子谈心。

义纵原以为。自己离开长安将近一年。

天子或许已经找到了新的散心地点。

现在,看来,当今这位。从未改变过他的喜好。

而且,看着这个小树林。

义纵发现。此地,与过去一般无二。

依旧是一个普普通通,除了一个木亭和几个石墩外,没有任何建筑的小树林。

这说明了,今上骨子里,是一个非常念旧之人。

这让义纵的心情立刻就变得踏实了起来。

其实,离开长安这么久,义纵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他失去了天子的信任。

这个情况,确实是可能发生的。

皇帝身边,永远不会缺乏宠臣。

而后起的宠臣,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