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5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场奢华的盛宴,一场重新洗牌,决定家族命运的豪赌。

想上赌桌押注,除了关系外,还要有实力。

除了实力外,更需要有运气。

这就是所谓的关系不如实力,实力不如运气。

来到军营前,黄匡的猜想,果然被证实了。

只见,在辕门之外,聚集了无数的操着各种口音,来自各个地方的英雄好汉。

人人都是自备着鞍马甲胄和弓弩子弟。

这些人之中,甚至还有着身高足足九尺,如同铁塔一般,鹤立鸡群的壮汉。

也有着身材健壮,如同水牛一般强壮,袒露在外的肌肉,如同坚铁一般的人物。

在代国,上郡,北地,关中和陇右。

遍及各地的地方豪强以及地主官宦子弟们,等待这样一个鱼跃龙门的机会,已经很久很久了。

“来投军的吧?”见到黄匡一行人策马而来,几个正在辕门外巡逻的细柳营士卒,昂着头对黄匡一行道:“若来投军,便去那边排队,等候将军挑选和考核!”

黄匡闻言,连忙拱手道了一声谢,赶紧去指定的地方,乖乖的排队。

来到指定的场所后,黄匡才发现,自己的竞争者,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强大。

人群之中,更是不时有着惊呼之声。

“看到了吗?那可是太原王氏的嫡子!”有人指着远处,数十名鞍马齐备,趾高气昂的排在人群之前的一个群体道:“想不到,连王氏这样的豪强也需要投军!”

太原王氏,是代国的知名家族,而且,血统高贵,来历不凡。

便是黄匡也有所耳闻。

太原王家出自宗周姬氏,其先祖,就是宗周的周灵王的太子子乔。

子乔短命,只活了十七岁,其弟贵因此得以即位。

然而,当时宗周已然衰落。天下也步入了战国乱世。

子乔的长子宗敬审时度势,举家迁于太原。

因其是宗周嫡系,所以。以王为姓,在太原慢慢繁衍生息。

秦国的大将。王翦父子就是出自太原王氏。

王氏家族,历来就是活跃在汉军中的积极力量,是真正的军将世家,几乎代代都有人官至都尉。

上一代的王氏嫡系,一共十子,其中有四人,为汉家捐躯。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家也算得上是满门忠烈了。

更重要的是。传说王氏的子弟,一满八岁,就会开始跟随家中的长辈和师长,学习各种军事技能。

而且,家族会从子嗣后代中挑选真正的可造之材,从小就为其挑选那些家奴和佃户中的可靠弟子,让他们朝昔相处,培养默契和感情。

连王氏这样的名门,将门之后,尚且都要一起排队。等候挑选。

黄匡在心里深吸了口气,然后默默的将自己老爹的那封信藏起来。

关系?

已然没有用了!

王氏这样的天下将门,都要乖乖的排队。何况其他人?

更凭本事吧!

在心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黄匡对自己的武艺还是有自信的。

想当年,在华阴县城里,他一个人就打倒了四个外地来的游侠,因此,被人称为华阴乳虎。

但很快,他的自信心就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只见,在辕门之前,排在前列的几个投军的好汉。被一个看上去似乎是细柳营的高级将官的男子看了几眼后,就对他道:“尔等可以走了!”

那几个原本还自信满满的大汉。闻言瞬间变色,厉声的质问:“为何?我等郭氏兄弟。在北地也算薄有名望,谁人不知,我郭氏子弟,人人皆是十人敌的好汉!”

“市井之中,打打闹闹,就是好汉?”那将官嗤之以鼻的哂笑:“更何况,大军列阵,个人勇武,一无是处,莫说十人敌,就是百人敌,千人敌,在两军对垒之时,也没什么太大用处!”

“我细柳营首重军纪,军法之下,要求令行禁止!”那将官道:“军令一下,任是刀山火海,还是荆棘地狱,都要无畏前行!而我观诸位,浑身酒气,举止懒散,显然不足以为良卒,故不用也!”

然后他就挥挥手,让士卒将这些‘好汉’请离此地。

那几个‘好汉’,被明晃晃的刀枪面前,只好撂下一句狠话:“狗眼看人低,我等郭氏子弟,北地闻名,好意来此投军,尔居然拒之门外,我等必去长安,告尔滥用职权!”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为了捡回颜面的狠话而已。

“北地郭氏昆仲啊……”黄匡在心里叹息一声。

这北地郡的郭氏,在游侠圈子里可是很有名的。

虽然算不上巨头,但却也是一呼百应的地方一霸。

郭家昆仲,传说更是有着能力挽强弩,连开双弓的勇武。

但这样的强人,却还入不得细柳营的眼!

只能说,细柳营选人,实在太严苛了!

但,细柳营却有着这样的底气!

就凭他们是汉家第一王牌,天下第一强军。

就凭细柳营这三个字,就能压得南军北军,乖乖的俯首帖耳,让飞狐军跟句注军,承认对方的老大地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手里没有真本事,细柳营岂能有今日的威风和赫赫声名?

但黄匡,却不得不提心吊胆起来。

郭氏昆仲这样的好汉,尚且不能为细柳营所用。

他一个华阴县里的小霸王,恐怕,仅仅靠着身体素质和个人勇武,是不可能入选的。

“我得想个办法才行!”黄匡在心里揣摩着。

此时,又有一队人马,来到此地。

带头的是一个骑着一头青鬃马的年轻武士。

他看上去年纪不比黄匡大多少,可能也就二十二三左右,身材较为壮实,但在这个肌肉汉跟铁塔男的集中营,他那点体格,就显得有些弱不禁风了。

“敢问兄台……这筛选开始了没有?”这武士下马。走到黄匡面前,颇为礼貌的拱手拜道。

“某也刚到不久,没有弄明白……”黄匡回礼道。

“听兄台口音。仿佛北地人士……”黄匡打量了对方几眼,发现这武士所着的是标准的汉军甲胄。这可了不得!

在汉室,能装备制式军械的,除了军队,就只有列侯勋贵和北地骑士了。

列侯子弟不需要来投军,他们的前途早就被长辈铺好了道路——只要他愿意上进,大把的机会!

所以,此人只能是一位北地骑士!

汉家的每一个北地骑士背后,都站着一个世代从军的将门。最起码也是一个忠良之家。

北地骑士啊!

黄匡在心里感慨一声。

每一个北地骑士都是汉军的将官种子,最起码也是被当成队率培养的。

朝廷现在在册的北地骑士数量,绝对不超过两千人!

只是,北地骑士何必跑来太原投军?

卫尉李广不是在朝那塞召集北地骑士进行集训吗?

“兄长猜的不错……”这年轻男子拱手笑道:“区区北地孙振,见过兄长……”

这就更让黄匡大惑不解了。

这人与其说是军人,反倒更像文雅的文士,风度翩翩,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