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穷途末路多尔衮(1 / 1)

绝世姑爷:回到明朝大杀四方 沧海狂龙 1808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354章 穷途末路多尔衮

  这可比历史上出现的隆武、鲁王政权要提前了数月和一年,因为这样的形势下,再不上台就没有机会了。

  三个政权却不团结,不联合应对天龙军,反而为争谁是正统不可开交,这正是郭少杰说的,急着当皇帝是急着去死。

  但也可以理解,天龙军大兵压境,他们再不当皇帝就没机会了,哪怕当了一天皇帝那都是皇帝,会被史书记载的。

  而历史上,朱由榔永历政权大概率是出不来了,因为整个两广都被李定国给占了,而朱由榔本人也被天龙军俘虏。

  而这个时候,孙传庭和李定国接到郭少杰命令,要让三个政权内耗一下,他们便停了下来,帮助华国完全掌控这些新纳的领地。

  回到北方战场。

  时间倒回到七月份,话说多尔衮路过贾庄,前往巨鹿城,正准备攻下巨鹿再大肆劫掠一番时,才得知,巨鹿已被李自成派了重兵防守。

  多尔衮的残军在失去红衣大炮和铁骑之后,已经丧失攻取巨鹿的条件和能力。

  无奈之下,他只得绕过巨鹿北上,这个时候,宋献策的磨盘战全面展开,沿途对多尔衮军进行袭扰,多尔衮军正要报复,这些农民军就又跑了,清军再失去战马后,他们与顺军的速度差不多,追又追不上,还不敢追怕中埋伏,等他休息时,又不断有顺军过来袭扰。

  放箭、放火、偷袭,不断地袭扰,不胜其烦。

  清军在失去战甲防护后,他们和顺军士兵一样容易在战场上死去。

  清军每天都有人伤亡,刚开始也就伤亡数十人,到后来,随着清军越来越累,伤亡越来越大,很快就出现每天数百人伤亡。

  死倒也好了,那些伤兵由于缺药品和医疗条件,轻伤员还可以沿途采些草药敷一敷,这点小事难不倒他们,他们军中就有军医,应该说每支部队都会配军医。

  但那些重伤员就没办法了,缺胳膊断腿的,又或是大出血,受伤极重的,自己生不如死不说,反而拖累了行军速度。

  多尔衮无奈之下,只得一路弃重伤兵,甚至替重伤兵结束生命。

  多尔衮流泪了,这是他自己的兵,辛辛苦苦培养的,他虽残暴,但对自己的兵那是亲如兄弟,看着一个个重伤兵死在自己面前,他的眼泪模糊了他的双眼。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药也治不好的轻伤员,又或是,找不齐足够多的草药,他们伤口感染后,轻伤也会转化成重伤,最后又得抛弃或杀掉。

  如今堂堂大清一代战神不仅惧怕天龙军,还有点怕那些泥腿子,泥腿子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极为滑不溜手,追不上,打不着,反屡屡被其偷袭,弄得吃不好,睡不好,而且,一路偷袭下来,他们没有时间去筹措军粮,士兵又累又饿。

  多尔衮心里明白,再这样下去,他的这支军队全得死光了。

  当即下令,不走大路,只走丛林和山沟,因为大路上,容易被顺军发现,且容易被箭伤,而且见顺军也不打了,遇之则躲,因为那些泥腿子人多势多,他们耗得起,但多尔衮耗不起。

  堂堂大清睿亲王如今与流寇无异。

  李自成得知这一切,哈哈大笑,“哈哈,什么时候,我李自成也可以和多尔衮的大清精锐扳手腕。而且,我们打得他满地跑哦。”

  诸将也哈哈大笑,觉得特别痛快,终于可以削清军了。

  唯有宋献策面无表情,所谓哀莫大于心死,他为大顺为李自成立下那么多的汗马功劳,最后却沦落到此等地步。

  李自成看向宋献策,他心里明白,若没有宋献策的计策,他们不可能与多尔衮扳手腕,这些都是宋献策的功劳。

  还有,能将清军逼到这种程度,邢台困兽之战功不可没,若不是那一战,清军怎么可能会弃马卸甲,何以会象今日这样被大顺军追着打,这一切都是宋献策的功劳。

  而如今,宋献策受到了这样的对待,依然在任劳任怨为大顺军出谋划策。

  李自成觉得自己是错怪了宋献策了,“呃,军师,即日起,朕恢复你的战场指挥权。”

  此时,宋献策面无表情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但心里面并没有对李自成恢复自己权力的感激,他的心早已被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给凉透了,他的笑容仅表示,他有了权,就有脱离顺军去投天龙军的机会了。

  站好最后一班岗,他宋献策也不再欠李自成的了。

  多尔衮带着残军,钻丛林和山沟,极为艰苦,没有粮食,他们只能喝山泉,打野味,吃野果,有时候甚至得吃野菜,啃树皮。

  正值盛夏,山中蚊虫又大又肥,所有的一切令他和他的部众吃尽了苦头。可以说,多尔衮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苦。

  但这位大清第一名将,依靠着坚强的意志挺了下来。

  终于,钻了一个多月的山林后,到八月中旬,多尔衮带领他的部队完全甩开了顺军的追击,出了顺德府,来到了真定府和顺德府边界,真定府的南宫地界。

  多尔衮还不知道这里已是天龙军的地盘,正为甩开泥腿子而高兴呢,殊不知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他拿出地图,这一路再往前就有村庄,大家可以补给一下,待吃饱喝足,他们便有了力量去攻打南宫城,或许能找到马匹。

  如是,想着,多尔衮下令加速行军。

  村庄近了,他们看见几个身着便装,袖管上却戴着“二龙卫”的字样的村民模样的人。

  他们并没有在意,更不知道二龙卫是华国的二线部队。

  这支二龙卫,论战斗力可能并不强,可能连顺军都打不过,而且极为分散,分散到了每个村,每个村也就那么几名,这样的部队相当于联防队、民兵之类的。

  然而,这支部队的基数却非常大,华国所有的二龙卫加在一起,那是一支庞大的部队,人数超二百万,而且随着领地不断地扩张,二龙卫的人数还在不断增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