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秀庄挂帅出征
第一军第13师杨文秀所部突然从北古口入关,一路克朝河所、密云、顺义达通州,第43师巴特又克三河抵香河。
第12师杨世成所部克房山、良乡抵卢沟桥。
至此,天龙军已对京师完成三面包围的部署,唯留南面不包围。
为保古都完好,郭少杰故意留下南面,让守京师的尚可喜、孔有德逃跑。
但是他们跑不了。
新编第15师刘希尧北上顺天府,克霸州、永清、固安、东安,主力在东安驻扎。
而萧灵儿的第44师陈运龙所部,秘密入关南下,克大沽、天津三卫后,沿潞河直上占杨村,陈兵杨村。
孙尚二部若要逃跑,只能走武清,而预定的歼灭孙尚二部的战场就在武清南面的东安和杨村之间及三角淀以北的三角地带。
八月二十日,多尔衮的信使终于渡海来到盛京。
得知多尔衮身陷冀南,带出的十万八旗精锐只剩三万残兵,满朝震动。
身体不好的皇太极难得的又上朝了,满朝文武商议对策。
谁也未曾想到,大清第一战神多尔衮居然会败得这么惨。
随后一个个噩耗传来。
山海山丢了。
真定府、保定府、永平府全部失陷,顺天府也快丢完了,北平被三面包围。
然后又一个爆炸性的噩耗炸响,葫芦岛失陷,葫芦岛一失,锦州就危险了。
皇太极浑身冰寒,他都退居二线了,想安静地养个老都难了。
多尔衮兵败,并身陷冀南,对于大清来说,是无比沉重的失败和损失,大清再也没有如同多尔衮一般的能征善战的将领了。
一开始讨论的中心是如何营救多尔衮的问题,到后来演变成了该不该营救多尔衮的问题。
一方认为,多尔衮是大清第一战神,大清的定海神针,必须得救回来。
另一方则认为,无将可派,无兵可派,派过去也是送死,不如不救,这一方的观点虽然不尽人情,但也是很有道理的。
蒙古八旗早就完了,汉军八旗,随着耿继茂的覆灭,和尚可喜、孔有德的被围,差不多也是灭亡的命运。
满州八旗的精锐都被多尔衮带走了,如今变成了三万,生死难料,危机重重。
剩下的满州八旗与其说是八旗兵,不如说是二线部队,他们是要守土的,一旦调出,谁来守土?
喀尔喀、罗斯虎视眈眈,身侧还有巴图、萧灵儿的重兵在侧,如今连南方的葫芦岛也丢了,南面也不安全了。
而自打济尔哈朗、阿巴泰、阿济格、多铎死后,其余能打的将领也被多尔衮带走。
所以,大清如今是无兵可派,也无将可派。
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个人,和她的部队。
那就是秀庄和她的降龙军。
因为秀庄是女人,在大清朝堂里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这时,秀庄出列,全场立时安静了下来,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实力派。
撇去秀庄的女儿身不说,她麾下猛将如云,洪承畴、王德化、黄磊、佟同、狄云,她的降龙军已然是战斗力不弱于满州八旗的部队。
“父皇,让儿臣去吧,儿臣定将多尔衮皇叔给救出来。”秀庄笃定道。
秀庄说出这句话,心情很复杂,这么快就要直面那个男人,那个她孩子爱新觉罗-天赐的亲爹了吗?
同时,心底里又有些期待,我会打败你的,我会用实力告诉你,我是对的,而你是错的。
看见爱女主动请缨,皇太极沉默良久。
如今也唯有秀庄有这个能力去救多尔衮了,可如果连她也回不来呢?
但是她此时躲着又能躲几时,等天龙军兵临城下时,她还不得出战?
早晚都要出战,还不如让她现在就出战,或许她能创造奇迹,力挽狂澜。
最后皇太极决定,“秀庄,你以降威大将军挂帅,朕再赐你尚方宝剑,你就代朕亲征吧。”
皇太极下了这样的决定,也不得不感叹,朕的大清,何时轮到靠一支汉人为主的军队了?
老实说,这支军队除了皇太极以外,并没有得到大清官方的多少认可和承认,就因为他们中,大部分是汉人。
以汉治汉,真的可以吗?满朝文武都有这样的疑虑,但形势若此,也只有派秀庄出征了。
“是,儿臣领命。”秀庄跪地谢恩。
回到家,秀庄在小天赐的小脸上深深亲了一口,“天赐,我亲爱的儿子,额娘就要和你爹打仗了,你在家好好的,听祖母的话哦。”
说出这句话,秀庄就觉得有些不妥,怎么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说去打他爹呢?
好在他也听不懂。
此时的小天赐,刚满周岁,刚学会走路,还不会说话,对着母亲咿咿呀呀,要抱抱。
秀庄在他小脸上亲了又亲,她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到这个孩子身上,如今她却要去打他爹,秀庄脸上浮现出一层浮现之色,眼角滑落一滴晶莹的泪珠。
“天赐,等额娘打败了他,额娘会带他回来,你就有阿玛相伴了,又或许,我和他有一个会死。”
秀庄将天赐交给母亲孝端皇后,小天赐看她离去,就哇哇大哭。
秀庄一阵心疼,跑回来,抱着他哄了哄,“天赐,你是个男汉子,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坚强。”
交代了母亲几句,秀庄含泪走了。
……
九月初,孙传庭所部一举拿下浙江的衢州、处州、温州三府,李定国所部拿下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三府。
而在江宁的汤巧儿虽未继续进兵,但已然有四路大军驻扎在苏浙、皖浙边界,随时都可能进浙。
汤巧儿、孙传庭、李定国三支大军不仅将浙闽两省拦腰切断,而且对浙江和福建完成了包围。
由潞王朱常淓监国的南明弘光小朝廷摇摇欲坠,满朝慌乱。
而就在形势如此危急之下,一些野心家和想当皇帝的人按捺不住了。
九月十八,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登基称帝,年号隆武。
数日后,从山东逃过的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