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9 章(1 / 1)

万历1592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直接成为隐匿户口,根本不会计算入朝廷的户籍当中,他们还活着还在吃饭还在生存,但是人却没了,大明朝根本统计不到!

如此恶性循环,朝廷能收到的税越来越少,国库越来越空虚,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打仗没钱,赈灾没钱,工程没钱,继续加赋税吧,越加越少,越加交税的人就越少,最终,国库空了,朝廷没钱了,怎么办?”

袁黄算是明白了,萧如薰是把自己的剑直接指向了整个攀附在明政府身上吸血吃肉的官僚免税特权阶层,所以才会在东南三省大杀士绅!

他这是在挖所有士绅的命根子啊!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这是古往今来第一次。

所以他才会说要让士绅成为历史,让他们不复存在。

之前还以为这是疯话,结果这却是蓄谋已久的实际行动,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在可以望见的未来当中,也没有人可以阻止萧如薰,放眼四海之内,没有!

日本被打服了,倭寇之乱没了,北虏被干掉了三十万,屁滚尿流的逃走了再也不敢来了,南边洞武国也被干掉了,整个南洋没有敢挑战大明的力量。

没人能阻止萧如薰了。

扪心自问,作为官员,他家的土地也是不用交税的,因为这种优待政策,所以他的日子过得还可以,但若是有一天朝廷说他家的土地要交税了。

他开心吗?

袁黄不是圣人,他也会不开心的。

他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凭什么要和泥腿子老百姓一起交税?

而事实上这也是读书人们普遍的观念,在那个读书识字属于特权的时代,掌握知识的任何不掌握知识的人就是不一样,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连税收都不同。

原来如此。

这样一想,袁黄明白了,萧如薰早就打算推行这样的政策。

他也知道士绅们会强烈反弹,所以在政策推行之前先杀人,把阻碍的力量给除掉,然后在推行自自己的政策,没有反抗力量的人除了接受就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可是即使如此,你除掉了士绅之后,你想怎么做?你想打造一个万世王朝的话,仅仅消灭士绅就可以了吗?”

袁黄并不能想到这样的未来。

“当然不仅仅是如此,我会确定土地国有,禁止买卖,农户不能随意买卖自己的土地,这一切都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上。”

“这……这不是王莽做过的事情吗?你不知道王莽后来怎么样了吗?”

袁黄大吃一惊。

“知道啊,就是知道了,所以我才先下手为强,干掉了东南三省的士绅,往后,我还对其他省份动手,他们一个都跑不了,要么交出多余的土地向我臣服,要么死,而我会掌握全天下的土地。”

萧如薰面无表情的摊开手:“王莽错就错在没认清楚自己的统治根基是什么,大明太祖把靠科举起家的读书人视作自己的根基,希望这些人可以最终维护他的王朝,所以他放心的大杀功臣。

他杀了功臣以后还有科举官员给他治理天下,天下乱不了,但是王莽却不知道,先汉末年地方豪强力量已经十分强大,他的王朝的根基其实就是那些地主豪强。

他这样做,是和整个天下的豪强作对,和自己的根基作对,于是他被推翻了,豪强们的领袖刘秀上位,建立了后汉。”

九百五十二 终极目标

袁黄张张嘴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

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有些艰难的问道:“那你的根基是什么?”

“杀掉士绅夺取土地的农户,这是我的根基,领导农户杀掉士绅夺取土地的官员还有跟着我起家造反的军队是我用来统治天下的工具。”

萧如薰拍了拍手:“全天下人数最多的就是农户,如果农户都知道是我领导他们夺取了土地,让他们从此以后不用再担心失去土地,他们会成为我最忠实的拥护者,全天下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我的根基,那么我的王朝会是什么样子?”

袁黄瞪大眼睛,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

但是他完全无法理解,不知道萧如薰到底在说什么,这似乎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让百姓做根基?

“可是……可是他们不识字,没有学识,怎么会治理天下?你用这样的方式铲除士绅,谁来帮你治理天下?你现在手上的人总有死去的那一天,之后呢?你不开科举了吗?”

萧如薰摇了摇头。

“袁公,你能想到的事情我当然也能想到,我用土改培养一批忠诚于我的官员,在现有的我能直接掌握的地方先把地方政府给建立起来运行起来,其他省份当然是一个一个慢慢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会一边培养我的官员,一边到那些地方进行土改,一个省一个省,慢慢来,先驻军,掌握地方防务,然后再动手,要造反可以啊,正好省得我一个一个把他们揪出来,直接盖上造反的帽子诛了三族,很轻松。

东南三省是士绅力量最大的地方,他们都无法反抗我,更何况是其他地方的士绅呢?在此期间,我会利用愿意投效我的读书人把地方官府建立起来运行起来。

然后,随着乡一级官府的设立,我会在每个乡开办数个小学,让当地农户的孩子入学读书识字,掌握学识,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最终成为官员的预备,同时开办夜校,晚上开班,让有意向的壮丁入夜校学习识字。”

袁黄这才真正的惊讶了。

“让农户的孩子读书?”

“对,这是我的终极目的,仅仅是靠杀戮的手段把士绅除掉,一时半会儿是除掉了,但是若是以后再出现的话,怎么办?我可不敢保证我的后代子孙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给蒙骗了。

所以干脆一劳永逸,普及教化到全体百姓,我要让读书识字不再是特权,不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事情,我要普及教育,要百姓也能读书,也能识字,也能通过考试当官。”

“这……这怎么可能?”

袁黄十分吃惊:“教育一个孩子读书需要多少投入,季馨,你知道吗?”

“知道啊,我也知道农户生存不易,基本上不可能有钱让孩子入学读书,所以我决定由我来掏钱,先在东南三省把这个机构设立起来,然后适当的减免一些赋税,然后引进咱们在缅甸种植的那些十分高产的农作物。

土豆和玉米,还有番薯,将这些作物引进内地推广,提高粮食产量,进一步减少农户的负担,而且,只要我宣布愿意入学的孩子可以管一顿饭,一家一户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