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9 章(1 / 1)

万历1592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上只是在问李成梁。

而李成梁虽然不敢表现出惊悚的神色,但是心里面已经对于自己急急忙忙没考虑清楚就来参加此次的战事感到无比的后悔,悔的肠子都青了。

我的陛下,你是嫌我活得太久了,要我快点去死是吗?

陛下,你或许不知道,但是在座的各位,谁不知道……

京营那些废物兵真的能用?

那一个个脚底抹油的货色,欺负欺负平头老百姓还行,打打杂给军官跑跑腿也是可以的,但是要他们上战场玩命……

这边宣布那边他们家里就死爹死妈死老婆了,这边开始出发,那边就开始开小差逃跑了,李成梁没有千里眼顺风耳,管不了那么多,十万军队过去不知道还有没有五万可战之兵。

不对,京营现在还有十万兵可以用吗?

边军因为长期应付蒙古人,或多或少还有些战斗力,有些组织,但是京营……

京营能用?

李成梁是深刻明白训练有素的军队的必要性的。

他之所以可以在辽东建功立业,靠的不是卫所兵,也不是京营,而是他自己练出来的一支李家军,即辽东铁骑,总人数破万,但是最核心的部分,即战斗力最强的那一支,只有三千人左右,全是李家家丁,是李成梁的私人军队。

这支军队训练有素战力强悍令行禁止,打仗的时候前仆后继奋勇争先,是整个明中后期除了戚继光所部之外最敢战最能战的凶悍军队,和现今人们普遍印象中孱弱不堪的明军大不相同,这支明军的战斗力可谓凶悍二字。

正因为是李成梁的私兵,所以李成梁对这支部队不可谓不上心,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好玩的紧着他们享受,其余的明廷编制兵马只能当后娘养的,这支享受荣华富贵的军队也感念李成梁的恩德,凡战必勇争先。

所以辽东兵瞧不起其他各地军队是有迹可寻的,就像是老虎瞧不起羊一样,他们觉得其他地方军队都是羊,只有他们是虎,一声吼,就能叫蒙古和建奴抖三抖。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一直到萧如薰带兵南下朝鲜征伐日本之后,辽东军的将领和士兵才对其他各地军队,尤其是对南兵和宁夏火器营有了相当剧烈的改观。

他们才开始意识到其他地方的军队一样有能打的,一想起铺天盖地的火枪火炮,他们就头皮发麻。

可是论战斗力,这支辽东铁骑依然是明朝最强悍的军队之一,哪怕他是将领的私兵,身上也打着大明的印记,打起仗来凶猛强悍。

李成梁去职之后,李如松接手辽东铁骑,在李成梁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和训练,将这支家丁部队训练的更加凶悍。

自朝鲜之役三年以来,辽东没有出过哪怕一次主动入寇事件,反倒是李如松耐不住寂寞,经常带兵打出去,以战练兵,吓得不少蒙古和女真部落拼命远离辽东,不在那里居住了。

正是因为这支军队的存在,李成梁李如松父子才能延续李氏的辉煌,将和兵是一体的,谁也离不开谁,你要李成梁脱离了一手建立的部队,去带领其他部队打仗,他也会不适应,更别说是从根子里就烂掉的京营。

你哪怕把蓟镇的部队给一点给他,他都不会如此说,但是京营……

武备废弛只是四个字,但是真正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是触目惊心的惨况。

五百 后悔的李成梁(下)

什么叫武备废弛?

武器装备方面,长枪和军刀长时间不用,更不会保养,铁生锈,木柄烂掉,完全不可用,弓弩也是几乎完全废掉,弓弦失去弹性不能用却不及时更换,木质长弓腐烂也不更新换代。

火器生锈的生锈腐烂的腐烂,有些看上去好好的,一开枪就炸膛,火炮更是如此,看上去是崭新可用的,凑近一看——不忍直视!

戚继光时代一度发扬光大的战车部队,那些战车因为许久不用,木质部分完全腐烂,上面来人检查的时候,将官就往上涂抹一点油漆好应付一下,实际上一碰就烂,完全不能用。

士兵没有训练,老爷兵,兵油子,脚底抹油的市井滑头大量充斥在京营里面,真正有战斗力的大概只有各路将官身边的卫士,加起来还不知道有没有一万人。

各路将官又是何许人也?

那都是土木堡之变以后被剥夺了军事实权的勋贵、世袭武将的后代们,一个个的油腔滑调油嘴滑舌,吃喝玩乐比谁都精通,上马试试斤两,一个个的抱着马脖子就痛哭失声。

为什么不整顿?

潜规则啊,你们文官把武将的军权给剥夺了,难道还不给点东西补偿?

京营就是补偿的东西,给那些勋贵子弟和世袭军官们吃空饷做补偿的,这家吃一点,那家吃一点,大家分分吃了,当然这些是不够的,到处经商开店也是必需的。

因此抵制商业税收的不仅仅是文官,还有各路勋贵大佬,这些人虽然没什么实际权力,但是底蕴深厚,势力盘根错节,你动一家就是和整个京师的武勋世家们作对,必将引起强势反弹。

九边的存在削弱了京营腐败的表象,可是一旦九边的某一处被突破,北虏兵锋直指京师的时候,需要京营发挥保护作用的时候,京营的问题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没办法,还能怎么办?

赶快招募一批新兵,随便给个兵器,然后装模作样操练一下,上战场送死去吧!

明京营的腐败程度已经超过了宋禁军的腐败程度,宋禁军虽然腐败虽然怂虽然不敢打虽然一触即溃,但是人数起码还有几十万,还能装装样子,还能给人一点安全感,明京营是连人都没有。

谁也不知道京营被吃空饷到了什么地步,怕是各家都不知道其他各家吃空饷的情况,汇总起来,那个样子绝对触目惊心。

李成梁就属于勋贵,虽然是新勋贵,没能参与到京营分赃里面,可是京营的实际情况他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所以,在场没有比他更清楚带这帮老爷兵上战场的下场是怎么样的了,但是要命的地方就在于,他不能说。

他不能说!

虽然他靠拢文臣,和那些勋贵尿不到一个壶里面,但是他也不能说,因为勋贵拿好处的同时,文官从大佬到小虾米也有不少人拿了空饷的好处。

不夸张地说,半个朝廷的人都拿过空饷的分红,他要是敢说出来,敢断人财路,敢让皇帝知道真相,别说他李成梁,就是徐达复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