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3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列入‘禁军’,但还是引起朝野一些非议。

内监坐镇军中,这怎么能行?

赵煦对这些声音没理会过,径直走着,道:“嗯,晚上请兵部的许尚书进宫陪朕用膳。”

陈皮道:“官家,晚上还约了苏相公。”

赵煦唔的一声,想起来了,摇了摇头,道:“事情太多给忙忘了。告诉小娘,圣人,我今晚不过去了。许尚书,明天请去机要房吧,朕要与他们再谈谈。”

“是。”陈皮应着道。抬头看了一眼赵煦的侧脸,脸角动了动。

大宋最忙的,大概就是这位官家了。

赵煦回到垂拱殿,继续处理政务。

一直到傍晚,赵煦晃了晃酸疼的胳膊,抬头看了眼外面天色,见离晚膳还有一段时间,拿出一个手札,看了眼,拿起笔,继续写起来。

‘发展之扼要在于交通,而今官道,漕运已不足应付当前经济发展……水泥的大概我还记得,只是还得严格的实验一番,太学那边的实验室,我得经常去走走……’

‘以黄河、长江、淮河、运河为主的漕运主线路,得花大力气去整顿,不止可以消化裁军的影响,也是惠民重要举措……‘以工代赈’,利国利民……’

‘江南,尤其是环各大湖的大好良田没有被开发,各种主粮还有待发展,需要借助新法推行,人口适当向南转移……’

‘海运发展有了足够的基础,还需大力拓进,大理需要经略,对外航海应该提上日程……’

‘开辟西北路线非常重要,必须要加快对西北的开发以及部署……’

……

赵煦慢慢写着,都是他零碎的想法,这些想法复杂,庞大,没有办法立即付诸实施,又担心忘记,因此一直记录着,等待合适的时机就会推行。

陈皮一直侍立在一旁,见着天色,悄悄上前,等赵煦落笔的一个空隙,轻声道:“官家,时间差不多了,苏相公该入宫了。”

赵煦刚要下笔,轻轻吐了口气,放下笔,审视了眼凌乱的笔记,道:“嗯,让御厨准备吧,去福宁殿,准备点好酒,请圣人过来。”

“是。”陈皮道。

陈皮走了,赵煦又写了一点,吹干墨迹,这才起身回转福宁殿。

这时,苏颂的马车已停在宫门口,他在管家的搀扶下走下来,拄着拐杖,抬头看着这个来来去去无数次的宫门,到了这会儿的苏颂,心头渐渐沉重。

他本以为已无喜无悲,从容自如,可这最后一次进出,还是令他压抑难受。

管家似乎能体会苏颂的心情,笑着说道:“主君不是以文正公为榜样吗?何不洒脱一些?”

文正,范仲淹的谥号。

苏颂叹了口气,道:“文正公当年也不过是聊以自慰,到了现在,又有谁能平静如常?你在这里等我吧,官家估计与我也没什么话可说,很快就会出来,算是最后一点的体面了。”

管家神色微惊,连忙说道:“主君,切不可胡思乱想,更不可多讲啊……”

他真的担心,到了这种时候,苏颂‘破罐子破摔’,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真要如此,苏颂以及苏家可能没办法体面的离京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从心

苏颂没有理会他,拄着拐,径直迈入宫门。

守卫的禁军仿佛没有看到他,任由他进去。

大宋的皇宫不大,甚至是很小,但不知道为什么,苏颂走了很久才来到政事堂附近。

不少人探出头,看向这位老大人。

不管这么说,这位是现在当之无愧的‘旧党’党魁,当朝宰执,而今要走了,总归有些不一样的情绪。

青瓦房内,蔡卞回想起那晚与苏颂的对话,暗自摇了摇头。

福宁殿,小偏庁。

赵煦与孟皇后并坐,小桌上的菜肴基本上齐了。

赵煦盯着中间的小瓷锅,满脸期待。里面的水滚烫沸腾,有几片菜肉散发着浓郁的清香。

孟皇后坐在边上,神情平静。

作为高太后选的皇后,家族、身上都是‘旧党’烙印,‘旧党’最后一个大佬即将离开朝廷,她的心态怕是她自身都无法说清楚。

赵煦忍不住的拿起筷子尝了一块,越发满意,笑着道:“不错,御厨的手艺越来越不错了。”

孟皇后微笑以对,伸手拿起筷子,又给里面添了几块肉。

赵煦咀嚼着,看向外面,悠然道:“苏相公这会儿应该快到了,你说,他会喜欢这些菜吗?”

孟皇后看了眼桌上乱八七糟的配菜,除了几个凉菜外,就没有成菜,悄悄看了眼赵煦的侧脸,抿了抿嘴,道:“官家,臣妾听说,苏相公对吃食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

赵煦微微点头,笑着道:“其实朕也没有,但新鲜的总是要试试不是?”

孟皇后听着赵煦的话,隐约觉得意有所指,愣愣的不知道该怎么答话。

赵煦看了眼门口,见苏颂还没出现,又拿起筷子吃了一口。

感觉着嘴里的润香滑腻,神情满足,赵煦瞥了眼孟皇后的小腹,拿起筷子,一手托着,放到她的嘴边,道:“来,你也吃一口。”

孟皇后眨了眨,这还是赵煦第一次对她做出如此亲昵的举动,她微微张开小嘴。

赵煦放进去,看着她咀嚼,颇有些期待的看着孟皇后,道:“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吃?”

孟皇后轻轻一笑,道:“是很好吃。”

赵煦越发高兴了,一转头,就看到苏颂站在不远处,直勾勾的看着这对帝后。

孟皇后脸色微红,继而装作若无其事的整理桌上的菜品。

赵煦则浑然不觉,笑着招呼道:“苏卿家,快来,朕让他们无需通报的。”

苏颂看着赵煦爽朗的笑容,老脸动了动,躬了躬身,拄着拐上前,进了偏庁,刚要行礼,赵煦就摆手,道:“免了,坐下吃饭。”

苏颂心态难言,道:“谢官家。”

他上前,放下拐杖,坐在赵煦对面,看着满桌散乱的配菜,无一大菜,硬菜,心里一叹。

‘果然是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

至于这个因,到底是‘旧党’废除‘新法’,还是‘旧党’等对小皇帝的无视与欺压,就着实难以说得清楚了。

赵煦不管苏颂什么心态,径直给瓷锅里加菜,道:“苏卿家,无需拘束,拿筷子。朕跟你说,御厨里,有几位是从宫外请来的。圣人有孕,吃食方面十分要注意,朕跟着也是沾了光……”

苏颂微笑,拿起筷子,尝了一口,与孟皇后点头,道:“清热合宜,娘娘有福。”

孟皇后微笑,不语。

赵煦拿过碗,直接盛饭,然后递给苏颂,道:“苏卿家,这菜啊,配合米饭最好吃,你试试。”

“谢官家。”苏颂连忙接着说道。

赵煦又给孟皇后盛了一碗,而后才是他的,他一手托着碗,一手拿着筷子,道:“苏卿家,吃饭吧。”

苏颂一直注意着赵煦的表情,用词语气,默默分辨着,学着赵煦拿起碗。

赵煦先是给孟皇后夹了几筷子,然后自顾的夹菜,扒饭。

他快饿半天了,胃口正好,于是‘大吃大喝’起来。

但不多久,赵煦就噎着了,连连捶打胸口。

孟皇后一见,连忙盛汤,吹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