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2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官家,有具体想法了吗?”

赵煦知道两人所想,俯身道:“嗯,先从开封府以及京官开始,具体操作,朕来教你们……”

蔡卞与梁焘伸过头,听着赵煦说话。

两人的表情飞速变化,最后不知道该是什么表情。

赵煦说完,看着眼前的铜钱与交子,与梁焘笑着道:“这些,拿回户部,暂时不要走漏风声,等下月初咱们一起行动。”

蔡卞与梁焘对视一眼,虽然这个办法有点……‘偏僻’,但确实是个办法。

‘冗费’问题,在神宗朝就是一大难点,王安石变法曾经用够很多手段,最终都失败了。

到了元祐初,‘新法’被废,‘旧党’变本加厉,越发积重难返。

除了‘军费’外,官员的俸禄就是另一个大头,国库赋税能真正用于民生的少之又少。

梁焘看了眼身前的交子,道:“官家,发出去,问题应该不大。只是,官吏们未必会使用这些交子,只怕是左手进右手出,立马就会到皇家票号兑换铜钱,官家与朝廷辛苦这么久,最终徒劳无功……”

交子,说白了就是一张纸,谁愿意手里握的不是实实在在的钱呢?交子早就臭名昭著,没人愿意留用。

赵煦点头,道:“这个朕知道。不过,用些事情急不来,尤其是‘信用’二字,需要漫长时间积累,最重要的是,要有个开始。交子一旦流通起来,十年,就能替朝廷解决很多难题。”

除了交子本身的作用外,皇家票号如果运转得当,对调节民生,经济,对朝廷职能,赋税,漕运等各方面,将有着不可预测的巨大影响!

梁焘内心期待交子能有所作用,但纵观交子历史,又有些不敢奢望,还是道:“是。臣等会关注皇家票号,戮力同心的做好这件事。”

赵煦能看出梁焘不那么有期望,却也不在意,他心里自有想法,看向蔡卞,道:“这件事先这样。关于政事堂,蔡卿家有什么想法?”

政事堂内,韩宗道已经致仕,苏颂即将要走,就剩下章惇与蔡卞两人。

梁焘听着,面色不动,实则余光紧盯着蔡卞。

朝廷改制后,政事堂的地位前所未有的凸显,不再是三省高官的那种‘相公’,而是大权在握,少诸多掣肘,举朝相望,实实在在的相公!

蔡卞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却还是沉吟了一阵,道:“官家,臣倒是考虑一些人选,只是未必能胜任,臣请等章子厚回京,再做商议。”

“暂时不加。”

赵煦直接说道:“政事堂内,就章卿家与蔡卿家二人,六部尚书协助,不必再加其他人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独霸朝堂

蔡卞与梁焘神色微怔,政事堂不加人了?

政事堂按照规划的是九人,韩宗道致仕,苏颂将走,就剩下两人?

章惇,蔡卞两人,能扛得住如此繁重的政务吗?

尤其是明年将全面复起‘新法’,那朝廷的政务必然更加繁重不堪,政事堂急需人手!

但几乎是转瞬间,蔡卞就明白了,不再赘言。

‘新法’的复起,需要朝廷的团结一致,如果政事堂内继续两党平衡,从上到下的争斗,那必然不利于国政。

梁焘跟着明悟,脸角掩饰不住的笑意。

‘新党’又回来了!

这一次,是一种彻底,全面的回归!

神宗朝,神宗皇帝固然坚持变法,但对外界的声音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并非是‘新党’完全占据朝廷,不是一言堂!

但,现在,是了!

赵煦说完这一句,瞥见二人变幻的神色,心下了然,微微一笑,道:“如果青瓦房忙不过来,朕可以允许你们有幕僚。”

蔡卞躬身,道:“谢官家体谅。”

他这么说着,心里却在思索着苏颂离开后的朝局。

苏颂一走,意味着‘旧党’正式失势,‘新党’独霸朝廷,朝廷的争斗或许会陷入低迷,但士林间的反对声将更加浩荡,漫无边际的党争范围将更大,更激烈,更深入!

这时,梁焘抬头看向外面,仿佛听到了无数的喊叫声。

赵煦说完这一句,拿起茶杯,道:“章卿家还要多久回京?”

苏颂一走,蔡卞压不住朝局,朝廷就有些‘群龙无首’了。

蔡卞道:“回官家,章子厚曾给政事堂来信,预计四月中回京。”

这倒是与赵煦估算的差不多,微微点头,道:“这段时间,要辛苦蔡卿家了。”

章惇还有十多天才回京,苏颂一走必然朝野沸腾,蔡卞作为在京的唯一当朝相公将独自面对这么大的波澜。

“臣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蔡卞说道。他清楚他压不住朝局,因此神色格外肃重。

赵煦微笑,章惇不在,但他在;蔡卞压不住朝局,但他压得住!

又说了一阵,赵煦便让人将这些东西送去户部,在蔡卞,梁焘走后,独自坐了一会儿,又前往慈宁殿。

高太后还在昏睡,但脸色不见病容,反而有些红润。

赵煦坐在床边,看着高太后的神色,心里多少有些复杂。

周和站在赵煦身侧,他跟随高太后多年,主仆情深,加上还有一股内疚,满脸的担忧。

太医躬着身,有些忐忑不安的悄悄擦了擦头上的冷汗,道:“官家,娘娘之所以昏睡,是心态平和所致,病症并不严重,随时都能醒来的。”

赵煦皱眉,沉吟了下,道:“是不是,也有可能……醒不过来……”

赵煦没有说话,周和悚然惊觉的转头看向那太医。

太医被吓了一跳,嘴角哆嗦,吞吞吐吐的道:“有可能……”

赵煦眉头皱的越深,摆了摆手。

太医如蒙大赦,连忙退下。

赵煦给高太后掖了掖被角,轻叹了口气,默默一阵,道:“好生照顾着吧。”

周和躬着身,双眼渐红,道:“是。”

赵煦静静的坐着,神情平静。他脑海里想了很多事情,有好有坏,都与这位老太后有关。

庄生梦蝶般的交错人生,着实复杂,情感难清。

周和在一旁,看看高太后,又悄悄瞥向赵煦,神情谨慎、忐忑。

他是高太后的贴身大太监,自然知道这位年轻官家登基、记事以来,最重要的一段时间,都在高太后的严厉控制、‘教导’之下。

在朝野无数人看来,赵煦对吕大防等人那般严厉处置,都是在‘报复’,但真正应该报复的,应该是高太后!

周和低着头,不敢多言。

赵煦同样知道宫外的那些谣言,也能看出宫里一些人的表情。

静静的坐了好一阵子,赵煦起身,交代周和道:“慈宁殿交给你了,祖母若是醒了,第一时间通知朕。”

“是。”周和极力保持平静的道。

赵煦又看了眼,离开慈宁殿。

刚出慈宁殿,陈皮就赶过来,道:“官家,太妃娘娘派人来问,晚膳是去庆寿殿,还是仁明殿?”

赵煦却道:“童贯走了?”

陈皮跟在赵煦边上,一边走一边回道:“是。京东路那边有些情况,他急着赶回去了。”

童贯现在在统调剿匪军,在北方各路配合‘方田均税法’,清剿地方上的匪患。

尽管这剿匪军只是临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