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4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次,真的是有大动作了,要彻底消除弊政了啊……”

“可不是吗?以往我们都是雾里看花,什么都不清楚,现在总算是明白了……”

“是啊,官家真的是太有魄力了,难怪朝野这段时间会发生这么多事情……”

“对对,难怪那些人阻止,不然他们怎么继续兼购土地,哄抬物价,卖官鬻爵……”

“我以前骂过朝廷,现在我支持官家!”

“我也支持官家,一定要做下去,决不能向那些贪官污吏妥协!”

“我去请我叔叔,他之前是刑部员外郎,我请他上书,支持朝廷的新政!”

“啊,我也去,我找我堂兄,他是进士,有资格写奏本!”

“快走快走……”

开封城是前所未有的热闹,到处都是赵煦的谈话,相比于以前多是骂声,这次群起高涨,支持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斥着城内。

毕渐心情十分高兴的回府,虽然官家以及蔡相公,梁尚书没有提及这次科举的事,但他看到了浓浓的希望,内心澎湃,难以自持。

赵谂则紧皱眉头,一脸难看,回到他的租房,顿时再难压抑,怒吼的道:“狗屁!狗屁!都是狗屁!说的大义凛然,怎么不说擅杀朝臣,驱逐朝臣,屠戮公爵?天下纷纷,乱象迭起,你们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作为归化的僚人,他们钦慕大宋文化,尤其是代表性人物,但对于朝局的认同感,确实十分的低,并且一直有所警惕。

赵谂怒吼,发泄了好一通,躺在床上,呼呼喘气,也忘记了之前出去要干什么,头疼不已,闭着眼,难受中,居然慢慢睡着了。

他并没有注意到,他曾经写过的那几张纸已经不见了。

在开封城热闹的时候,诸多高门大户的门突然关门,门内悄然无声,与往日的热闹大相径庭。

赵煦的一番话,如同一个炸弹,将开封城激的尘土飞扬,声嚣漫天。

哪怕是已经离开开封城的章惇也得到了消息。

章惇正在一处驿站休息,听着宣德门下的事情,神情平静,好半晌才轻声的说道:“官家,将事情都做在我们前头了……”

他身后站着他值房的‘文吏’,这是元祐四年的进士,原本被流放到荆南,是章惇特意召回来,留在身边的。

他听着章惇的话,道:“先生,这不是正好吗?您之前不是计划,大肆宣传官家的事,增加官家的威望吗?”

章惇笑了笑。

第三百一十二章 势所难免

章惇是一个脾气爆裂,又不苟言笑的人。

能让他长篇大论的,要么是喷人,要么是有关他重视的政务。

对于他得意门生的话,他没有说什么,目光看着远处的田野,严肃的神情有一丝晦涩一闪而过。

曾经的他,连神宗皇帝都敢当面硬怼,后面的司马光等人,更是直接破口大骂,毫无惧色。

但这次回来,他一直在隐忍。

他之前,一直认为,是为了‘新法’,担心重蹈覆辙,所以忍辱负重,一直强忍,收敛暴躁脾气。

但今天他才发现,似乎还有别的原因。

那就是,宫里的那位年轻官家,看上去没有多少火气,一直春风和煦,实际上,该狠厉的时候,从不手软,对朝局的控制,细致入微,即便他想‘爆裂’都做不到。

‘宣德门下’这件事,更是令章惇明白,除了帝王心术外,可能还有这位官家异乎寻常的手段!

每每出人意表,走在他们前头。

‘敬畏吗?’

章惇心里自语。

‘文吏’倒是不知道章惇所想,等了片刻,见章惇不说话,又道:“先生,北面就是陈桥镇了。”

章惇抬头向更远处看去,道:“再走一点,你们四散开,扮作行商,投亲等,仔细看一看,做好记录。”

‘文吏’应着,继续说道:“先生,有官家这次训话,朝廷的情势必然大为扭转,或许开封府的试点,会有更快的进展。”

章惇却没有那么乐观,道:“熙宁年间还算和缓,都引出那般动静。而今更为彻底,他们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最多一个月,他们必然卷土重来,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文吏’也是经历过被流放的人,神色肃然三分,道:“是。学生明白。”

章惇回头看了眼京城方向,斟酌片刻,道:“回京之后,你记得提醒我,给皇后娘娘送份贺礼。”

‘文吏’一怔,道:“官家的生辰是上个月的二月二十三,特意嘱咐朝廷不得庆贺,只在宫里与太妃娘娘等吃了顿饭。先生要给皇后娘娘送贺礼,什么名义?”

章惇沉默一阵,道:“以国太的寿辰。”

‘文吏’这会儿真的愣神了,这回去之后,还得查查孟皇后之母的生辰。

章惇起身,他的队伍,继续向陈桥镇方向进发。

开封城里的热闹还在持续。

几乎口口相传,都是赵煦在宣德门下的‘承诺’,盖过了所有事情,再也不见往日那些诋毁、谣言。

严梓舒没人理会,在人群散后,他又去求见一些大人物,想问清楚情况,却也知道,现在问不清楚,等待这件事过后,官家或许不会怎么样,就是不知道那些大人物会不会记恨他。

要是在他科举上横栏一道,怕是这辈子只能蹉跎了。

“醉酒误事!”

严梓舒悔恨不已。他现在在他原本的圈子里很不受待见,没几个人愿意见他。

严梓舒明显是被朝廷记上,鬼知道朝廷里那些大人物有多小心眼,谁敢拿前程开玩笑?

严梓舒是跳出来的那个,但过往那些一直痛骂朝廷,大言不惭,散播谣言的人,这个时候在被迅速的区分,孤立出来,十分突出。

开封城的舆论环境,转化的速度超过所有人的预计。

两天之后,开封城里的热闹还是没有彻底减退,处处都是议论声。

伴随着大宋这边的热闹,西夏的使者再次来到开封城。

他们在礼部派员指引下,前往鸿胪寺。

鸿胪寺已经被裁撤,留下的鸿胪寺原址,被改做了接待宾客的‘国栈’。

夏使来的人数没有上两次的多,总数就五个人,同时还更低调了一些。

他们与迎接的礼部郎中不远不近,交头接耳的低声交谈。

一个魁伟大汉,走在一个高大的络腮胡中年人身后,神情有些得意,低声道:“侍郎,从我们这一路看来,宋人内斗的很凶,确实是我大夏的大好机会!”

络腮胡名叫嵬名渊剡,他貌似粗犷,不动声色的道:“还是不能小觑,现在宋人占据要塞,有主动权,我们还需虚以为蛇,趁其不备,发动致命一击!”

魁梧大汉应着,继而瞥了眼前面的礼部郎中,低声道:“还得想办法将嵬名阿山救出来,这是太后点名的。”

嵬名渊剡神色不动,道:“嵬名阿山深得太后宠信,虽然在宋人牢狱中,还想办法传递了多条关键情报回去,有大功,必须要救。”

魁梧大汉嗯了一声,说着就来到了鸿胪寺。

他们以夏语低声交谈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