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3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说出来可信!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警戒线外的人群越来越多,他们跪着,山呼海啸,声音里全是激动。

朝廷如果真的这么做,他们将得到太多的好处!

消息还在飞速扩散,整个开封城都被惊动了,无数人蜂拥而来。

葛临嘉,郑贺致等人已经坐不住了,早就跟着跪在地上,宣德门下,除了赵煦身后的蔡卞,梁焘,就没人还站着。

赵煦看着无数人的高呼,心头难以自持,脸上极力平静,还是露出了丝丝微笑。

这不是紫宸殿的朝臣,这是开封城的百姓,这是天下的百姓,而他,是大宋的皇帝!

等了好一阵子,赵煦招手,蔡卞,梁焘连忙俯身,听赵煦说了几句,连忙低声应着。

又过去许久,见呼喊声渐止,赵煦压了压手,等声音头停下来,朗声道:“现在,由参知政事蔡卞代表政事堂说话。”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转向蔡卞。

蔡卞出列,对着警戒线外的人群抬了抬,而后沉声道:“明年改元,并行减税,清吏,政事堂计划,力争五年时间,完成‘方田均税法’,事先耕者有其田。同时,大力清查吏治,确保建立一个清廉,高效的朝廷以及地方官吏体系,戮力同心,坚定不移,实现既定计划,惠及天下百姓……”

蔡卞或许没有公开演讲的经历,说话抓不住重点,也没有说中要点。

但百姓们并不在意这些,他们只在乎具体的‘减税时间’,听到‘明年’二字,他们足以沸腾了。

警戒线外的百姓,听着蔡卞的话,议论声逐渐起来,并且不受控制。

在人群后面,来了更多人,但他们没有靠近,只是远远观望。

许将站在林希边上,抱着双手,笑着道:“林尚书,这压力不小吧?”

以往,都是朝廷给压力,现在官家大众承诺,那很多事情必然被放大,吏部要承接全方位的压力。

林希面色从容,淡淡道:“有时候,压力也是好事情,就比如,我现在要是拿掉三京那几位知府就容易的很多。”

许将神色微动,暗自点头。

东京的开封知府号称‘储相’,地位非常,其他三京虽然比不上,却也是远超一般知府,不能轻易拿捏。

但有了赵煦这些话,朝廷拿掉他们,百姓也只会以为他们是‘贪官污吏’,舆论上会有很大的优势。

许将微笑,心里琢磨着,兵部也得把握这个好机会!

宫里,慈宁殿。

高太后已经得到了外面的消息,斜躺着的姿势慢慢坐起来,看向宫外,脸上浮现一丝难受的笑容,轻叹道:“我到底是小看了官家……”

周和不敢接话,心里暗暗道:若非您一直小看,自认为大局在握,哪能走到今天?

仁明殿。

孟皇后坐在椅子上,双手摸着小腹,在阳光下,身上像是披上了某种光辉,轻声自语的道:“儿,你父皇真是圣君……”

皇宫内外,整个开封城议论不断。

警戒线外的人群越来越多,打断了赵煦既定计划,但这比既定计划更好,眼见着人群气氛热烈,赵煦及时收手,将这里交给了蔡卞,梁焘,他转身回宫。

气氛烘托出来了,他适时功成身退。

赵煦进了宣德门,陈皮连忙迎过来,一脸敬佩的笑着道:“还是官家高明。”

赵煦笑了一声,今天的效果,确实比预计的好,边走边笑的道:“待会儿给蔡相公等人说一说,让他们继续加强预料引导,对朝廷的惠民大政,要将好处讲的直白,彻底一点。民心一定抢过来!”

士绅阶层,现在赵煦只能采取打压,分化,拉拢,这个只能见效太慢,需要时间。但对于百姓,商人这些,国家机器开动起来,绝对能迅速转化。

“是。”陈皮连忙应着。

赵煦刚回到垂拱殿,一只脚还没踏进去,忽然看向陈皮,道:“那谶语查清楚了吗?”

陈皮脸色一肃,低声道:“皇城司那边还没有回话。”

赵煦冷哼一声,大步进门,道:“蔡攸越来越没用了。”

陈皮不敢说话,皇城司十分敏感,纵然体制上划归政事堂,实际控制权还在官家手里。

等赵煦坐下后,喝口茶,休息了一会儿,陈皮这才道:“官家,夏人的使臣就要到了。”

夏人去年在环庆路大败,连太后,皇帝差点都被生擒,还丢了两国边界诸多要塞,上次就派了使臣,在政事堂太过嚣张,被章惇直接斩了。

赵煦嗯了一声,随手拿过一道奏本,道:“章相公不在,让礼部与蔡相公去接待一下吧。”

赵煦与西夏着实没什么好谈的,若非忙着‘军改’,赵煦连敷衍都懒得。

赵煦看着手里的奏本,道:“夏人国内是什么情况?”

陈皮瞥了眼外面,低声道:“官家,从擎天卫传回的消息来看,夏人似乎很不服气,还要再打。”

赵煦冷笑一声,摆了摆手。

陈皮应声后退,侍立在不远处。

赵煦看着奏本,心里在考虑着西夏的事。

西夏的情况,与之前大宋的情况很相似。外戚专权,太后把持朝政,外戚充斥朝廷,小皇帝根本无可奈何。

那梁太后是一个极其嚣张跋扈的人,那边对宗主国辽国不断放狠话,这边与宋朝接连开战。

去年的败北,可能只认为是大意,加上诸多要塞丢失,失去了与大宋的主动权,如果再战,直接目的,很可能是那些要塞。

“传话政事堂,擎天卫,”

赵煦淡淡的说道:“封锁与夏人的边境,断绝一切往来,一粒米,一块布都不准过去!”

“遵旨。”

陈皮应着,快步转身出去。

宣德门外。

蔡卞,与梁焘还在讲着。

一个讲政事堂的大政方针,一个讲具体的政策。

但警戒线外的人已经分心,听不进去,三三两两的窃窃私语,更有不少人开始离开,四处奔走,传递消息。

蔡卞,梁焘见着,没有强求,匆匆交代几句,便散了。

郑贺致,李博知等人被蔡卞带入宫,他们是来受奖的。

这个时候,整个开封城已经热闹起来,到处都在关于赵煦的谈话。

“官家说了,要减税,尤其是粮税,减了有三分之一多!”

“对对,我就在现场,那蔡相公说了,明年改元,就从明年开始!”

“还不不止了,为了防止地方上的苛捐杂税,层层盘剥,朝廷考虑设立专门的收税机构……”

“除了粮税,商税也要减少,对很多东西的交易进行免税,说什么,哦哦,优化收税环节,合理税收,减轻最终的百姓负担……”

“另外,还有就是要控制物价了,对粮米油面这些,朝廷要严控价格,严厉制止哄抬物价,保障民生平稳……”

“官家也说了,要加强对贪官污吏的打击,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要来真的了……”

“那梁尚书说了,先从开封府开始,要设立国税司,物价司,清水司,还要联合刑部,御史台等组建跨部门的执法司……”

“朝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