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吗?”
沈琦道:“回官家,没有。”
赵煦追问了一句,道:“一道都没有?”
沈琦微微低头,抬起手,道:“是。”
赵煦眉头挑了挑,坐直身体。
京内的‘旧党’虽然清理了,但京外,除了流放的偏远之地,大部分官员还是‘旧党’,京中的‘旧党’巡查京外的‘旧党’,显然是半点可能没有了。
赵煦冷哼了一声,道:“朕还真是不能对他们有半点期待。按照计划,让他们轮流巡查,记录在案。再传话御史台,命他们重新遴选得力之人,明年再次巡视各路……先秘密一点。”
沈琦隐隐头皮发麻,低着头,道:“臣领旨。”
赵煦刚要张口,就看到蔡卞快步进来,直接道:“官家,鄜延路急报,他们在三天前,击退来犯夏兵,斩首一千余,鄜延路完好无损。”
赵煦当即接过他递来的一张纸,仔细看完,神情大振,朗声笑道:“给鄜延路记功!对了,环庆路有什么消息吗?”
蔡卞兴奋的脸上一肃,道:“暂时没有,夏人应该将环庆路作为主战场,章楶等人可能会在环州一带与夏人决战。”
经过这么长时间,赵煦以及大宋朝廷基本看清楚了,夏人主力进攻的就是环庆路,章楶明摆着也重兵囤积在环庆路,双方攻守交替,相互试探,已经差不多了。
赵煦心里也有感觉,快一个月了,夏人围困环州,进攻木波镇已经有十多天,久攻不下,战局必然会有所变化。
赵煦沉着脸,道:“命北方各路的情报站全力运作,任何消息,第一时间传回来!”
蔡卞刚要抬手,侧门一个黄门进来,在陈皮耳边低语了几句。
陈皮神色不动挥退了他,看了眼蔡卞与沈琦,来到赵煦耳边,低声道:“官家,皇城司的消息,韩忠彦刚刚入京,去了开封府。”
赵煦看向宫外的天空,面上有一丝异色。
韩忠彦是苏颂在枢密院时的上司,上一任枢密使,是高太后时的三相之一,英宗年间宰执韩琦的长子。
赵煦之所以面露异色,是因为这个人是他亲自赶走的,韩忠彦应该没脸回来才对。
不过,现在的赵煦,对韩忠彦又怎么会多在意?
他淡淡嗯了一声,道:“盯着吧。”
陈皮应着,继续无声的侍立在一旁。
赵煦与蔡卞,沈琦接着说着事情,此时的开封府,进入开封府没多久的韩忠彦被韩宗道从后门送了出去。
开封府后衙。
韩宗道眉头紧拧,面沉如水。
韩忠彦的突然入京,找上他,让本就内心挣扎他,更加难受。
官家强行将他提拔到了‘参知政事’,成为当朝‘相公’之一,又命他领开封府变法试点,硬生生将他拉入‘新党’阵营。作为内心反对变法之人,他自然不想接受,心里一直在想着妥善的解决,脱身之策。
如果是以往,他大可大喷一顿,带着众多‘艳羡’的目光以及‘刚正不阿’的名望从容离京,再来之时不会太远!
但现在,他只求脱身,哪敢公然与赵煦叫板。
他身前站着开封府通判,通判看着韩宗道变幻的神情,轻声道:“相公,事已至此……就不要再横生枝节了吧?”
韩宗道抬头看向他,心里一动,道:“你们都是这么想的?”
通判神情平静,道:“相公,下官等求的不过是一个前程,若是惹恼官家,章相公等人决然不会放过……我们,我们不想去岭南。”
去岭南除了意味着离开繁华的开封城,路途遥远,贫瘠凄凉,还表示着仕途的巨大挫折,什么时候能再回来,谁也不清楚,但前途大受影响是必然。
到了开封府通判这一职,又怎么甘心被流放去岭南?
良禽择木而栖。
韩宗道没有多少意外,心里闪过这句话,沉默良久,道:“你们看的是仕途前程,我看的是江山社稷。‘熙宁之法’你们或许不清楚,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凄惨情景,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再也不要看到第二次。章惇的性格耿介,急切如火。他才回京多久?就敢先后试探清算司马光,太皇太后。官家一时还没有反应,等有人在他耳边念及一些旧事,说不得司马光,太皇太后都要被秋后算账,章惇借着东风,怕是要搅的天下大乱,远胜于熙宁年间……”
通判听着,凝色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韩宗道毕竟是开封府知事,是‘储相’,站得高,看得远,追求已然不同。
韩宗道顿了顿,又轻叹的道:“韩相公当初在紫宸殿失禁,丢尽脸面,本应该羞于见人,而今却不顾一切,只身来京,相比之下,我真是惭愧。”
通判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韩宗道神色落寞,见着他的表情,道:“有什么话就说吧。”
通判躬身,道:“相公,将所有事情都推给‘熙宁之法’是否太过了?一些弊政,是天下人所共知、共见的,传自于太祖太宗……”
第一百七十九章 ‘旧党’的困境
韩宗道看着这个老下属,皱着的眉头松缓,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说不出口。
对于‘熙宁之法’,朝野的争论一直在持续,既有‘新旧’两党的针锋相对,不断相互攻击,极尽诋毁。也有理性派的客观分析,得出种种的结论。
不少的人认为,‘熙宁之法’所出的乱象,除了法度本身以及执行的问题外,还有就是戳破了一些隐藏的弊政,这是百年来,尤其是仁宗所谓清明盛世下遮掩着的乱象被戳破,大量浮出水面,而不是‘熙宁之法’所造就。
当然,这种看法的人并不多。
哪怕是苏轼等人,也只是不希望政事‘反反复复’,徒劳伤民,并没有完整的施政想法。
韩宗道自然知道通判说的这些,心里想要反驳,却又有些无力。
一个,这些事情难以分说清楚;二来,说清楚了又能怎么样?
‘新法派’重归朝廷,大权在握。那位官家矢志变法,再三宣示,谁还能阻止?
在韩宗道说着的时候,韩忠彦出了开封府,径直来到了李清臣府邸。
李清臣的大娘子是韩琦的侄女,所以李清臣是韩琦的侄女婿,韩忠彦作为韩琦的长子,自然与李清臣是‘兄弟’。
李大娘子看到韩忠彦来了,真是高兴无比,拉着他快步进府,道:“兄长,快进来,我之前还念叨你,没想到你就回来了,我派人给你送的东西,你收到了吗?”
韩忠彦没了以往的意气风发,脸上勉强又平淡的笑了笑,道:“你嫂子收到了,这次我入京,还让我谢谢你还惦记着她。”
李大娘子拉着韩忠彦坐下,笑容满面的道:“嫂子高兴就好,当年我与邦直多亏大兄与嫂子收留,若是没有你们,我们也走不到今天。”
邦直,李清臣的字。
李清臣比韩忠彦还大几岁,但科举也是蹉跎多年,三十多才中进士,曾经在韩家借住多年。
韩忠彦这次入京,是带着诸多心事,见着妹子一个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