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1 / 1)

茅盾著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地回答。"从前,我的身子是我自己的;我要如何便如何。现在,我这身子和你共有了,你的一半不答应,我只好不走。"

这几句话钻入静的耳朵,直攻到心,异常地悲酸。她直觉到前夜悲痛之中错怪了她的心爱的人儿了。强还是她的最忠实的爱人,最爱惜她的人!她感动到又滴下眼泪来。她拥抱了强,说不出话。

静的温婉的女子的心,转又怜悯她的爱人了;她知道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主张是如何痛苦的——虽然是为所爱者牺牲。在先静以为强又要从军便是对于自己的恋爱已经冷却,所以痛苦之中又兼愤懑;现在她明白了强的心理,认定了强的坚固的爱情,她不但自慰,且又自傲了。她天性中的利他主义的精神又活动起来。

"惟力,你还是去罢。"静摸着强的面颊,安详地而又坚决地说:"我已经彻底想过,你是应该去的。天幸不死,我们还年青,还可以过快乐的生活,还可以实行后半世的计划!不幸打死,那是光荣的死,我也愉快,我终生不忘你我在这短促的时间内所有的宝贵的快乐!"

"我不过带一连兵,去不去无足重轻。"强摇着头回答。"我看得很明白:我去打仗的,未必准死;静,你不去打仗的,一定要闷死。你是个神经质的人,寂寞烦闷的时候,会自杀的。我万不能放你一个人在这里!"

"平淡的生活,恐怕也要闷死你。惟力,你是未来主义者。"

"我已经抛弃未来主义了。静,你不是告诉我的么?未来主义只崇拜强力,却不问强力之是否用得正当。我受了你的感化了。"他在静的脸上亲了一个敬爱的吻。"至于打仗,生在这个时代,还怕没机会么?我一定不去。也许别人笑我有了爱人就怕死,那也不管了。"

"不能,惟力,我不能让你被别人耻笑!"

强摇着头微笑,没有回答。

现在是静的理性和强的感情在暗中挣扎。

门上来了轻轻的叩声,两人都没觉到。门开了一条缝,现出一个女子的笑面来。静先看见了,她喊了一声,撇开强,跑到门边。女子也笑着进来了。

"诗陶!你怎么来的?"静抱了王女士,快乐到声音发颤。

和强介绍过以后,王女士的活泼的声音就讲她最近的事,简单地收束道:"所以东方明也随军出发了。我想回上海去,顺路来看望你们。"

"惟力,现在你当真可以放心走了。"静很高兴地说,"王姊姊伴着我,比你自己还妥当些。"她发出真心的愉快的笑。

三个人交换了意见之后,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强仍旧实践他的从军的宿诺,静回家,王女士住到静的家里去。

因为时机迫促,强立刻就须下山去。他挽着静的手说道:

"静,此去最多三个月,不是打死,就是到你家里!"

一对大泪珠从他的细长眼睛里滚下来,落在静的手上。

"惟力,你一定不死的。"静女士很勇敢地说,她拿起强的手来放在自己胸口。"我准备着三个月后寻快乐的法儿罢。"

她极妩媚地笑了一笑,拥抱了强。

对王女士行了个军礼,强终于走了。到房门边,他忽又回身说道:

"王女士,我把静托付给你了!"

"强连长,我也把东方明托付给你了!"王女士笑着回答。

静看着强走得不见了,回身望床上一倒,悲梗的声音说道:

"诗姊!我们分离后,我简直是做了一场大梦!一场太快乐的梦!现在梦醒,依然是你和我。只不知道慧近来怎样了!"

"像慧那样的人,决不会吃亏的。"

这是王女士的回答。

------------

第二章 动摇

------------

第一节

嘲讽与怜悯都是好的顾问;

前者的微笑使生命温馨,

后者的热泪使生命圣洁。

——阿那托尔.法朗士:《伊璧鸠鲁的花园》

胡国光满肚子计划,喜攸攸地回家来。北风吹得他的鼻尖通红,淌出清水鼻涕,他也不觉得;他一心在盘算他的前程。刚进了大门,听得豁浪一响;他估准是摔碎了什么瓷器了,并且还料到一定又是金凤姐和太太吵闹。他三步并作两步地往里跑,穿过了大门后那两间空着的平屋,猛听得正三间里一个声音嚷道:

"不给么?好!你们是土豪劣绅。老头子,也许明天就要去坐监,家产大家来共!大家来共——我倒没份儿么?""土豪劣绅"四个字,钻进胡国光的耳朵,分外见得响亮;他打了个寒噤,同时脚下也放慢了,一句久在他脑里盘旋的话——"果然来查抄了",此时几乎跳出他的嘴唇。他心里乱扎扎地,竟听不出嚷的声音是谁。半小时前,张铁嘴灌给他的满天希望,一下子消得无影无踪。他本能地收住了脚,已经向外转身,一个尖俏的声音却又在脑后叫:

"老爷,老爷!"

这回,胡国光听得明白,正是金凤姐的声音。他冒险回头一看,金凤姐已经走到跟前,依旧脸上搽着雪白的铅粉,嘴唇涂得猩红,依旧乜着眼,扭着腰,十分风骚,没有一些儿慌张倒楣的神气。

"么事儿?"胡国光定了定神问。他又看见小丫头银儿也躲躲闪闪地跟了出来。

"少爷又和太太闹呢!少爷摔坏了一把茶壶,跺着脚,嚷了半天了。"

"还打我呢!"银儿夹进来说;两只冻红的手,拱在嘴边不住地呵气。

胡国光松一口气,整个的心定下来了;他沉下脸儿,对银儿猛喝道:"要你多嘴,滚开!"他又提高嗓音,咳了一下,然后大踏步抄过平屋前的小院子,走进了正三间——他的客厅。

这胡国光,原是本县的一个绅士;两个月前,他还在县前街的清风阁茶馆里高谈吴大帅怎样,刘玉帅怎样,虽然那时县公署已经换挂了青天白日旗。他是个积年的老狐狸。辛亥那年,省里新军起义,占领了楚望台的军械库,吓跑了瑞澂以后,他就是本县内首先剪去辫子的一个。那时,他只得三十四岁,正做着县里育婴堂董事的父亲还没死,金凤姐尚未买来,儿子只有三岁。他仗着一块镀银的什么党的襟章,居然在县里开始充当绅士。直到现在,省当局是平均两年一换,县当局是平均年半一换,但他这绅士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他是看准了的:既然还要县官,一定还是少不来他们这伙绅士;没有绅,就不成其为官,他的"铁饭碗"决不会打破。所以当县公署换挂了青天白日旗,而且颇有些"打倒土豪劣绅"的小纸条发见在城隍庙的照壁上时,他还是泰然自若,在清风阁的雅座里发表了关于吴大帅刘玉帅的议论。

但是最近的半个月里,胡国光却有些心慌了。这是因为新县官竟不睬他,而多年的老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