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1 / 1)

科幻纵览 郑军 2000 汉字|12 英文 字 5个月前

步的追求,这是其它国家所缺乏的。在法国、日本这样传统包袱较重的国家里,甚至在与美国同文同种的英国,科幻作家们经常在作品中体现了向后看的倾向,试图体现所谓民族文化传统。但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并不受其它国家科幻爱好者的重视,甚至在其本土都抵御不过美国科幻的影响,这说明,歌颂科学和进步已经成为科幻文艺本身的特质。

负面影响不必多说。实际上在二十世纪的后半期,美国之外许多国家里的科幻作家都在作同一件事,就是把本国科幻创作从美国科幻模式的阴影下解放出来。虽然科幻文艺所推崇的科技、进步和全球化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现实,但不同国家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立场,不可能都站在美国人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这些立场也应该反映在本国的科幻小说中。

其实,就是美国人也不喜欢其它国家出现的那些“仿美科幻作品”,因为看这些作品不如看原汁原味的美国科幻作品。所以,其他国家科幻小说很少被译到美国,即使被翻译,在美国也很少有销路。

不过,尽管各国科幻作家都在努力地将科幻本土化,尽管虽然世界各地科幻文艺都有星星点点的创新,但除了六十年代出现在英国的不成功的“新浪潮”,还没有出现足以与美国科幻相抗衡的力量。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学史 第六章:在和平中大发展(3上)

第三节:主要科幻大国的战后发展

本节仍然要从前苏联开始,这不仅是因为前苏联本身便是一个科幻大国,而且由于政治壁垒的保护,前苏联的科幻小说受美国科幻的影响很小,长期以为自成一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苏联科幻文学曾经是新中国科幻小说的主要渊源,是第一代中国科幻作家的师傅。

斯特鲁格斯特兄弟是战后苏联最有影响的科幻作家。哥哥阿卡迪(1925——)是研究英国和日本文学的专家,弟弟鲍里斯(1933——)则是计算机专家。他们的创作组合堪称科学与文学的结合典范。两个人最早发表的小说出版于1959年。1963年发表的《远虹》是一部出色的灾难科幻小说。1964年出版的《作神难》已经成为世界科幻的经典之作,并被搬上银幕。这部作品描写了一批地球的星际探险家们来到一个处在中世纪时代的外星文明中进行科学考察的故事。按照规定,他们不得影响当地的文明进程,但目击当地的黑暗现象,探险家们又无法容忍自己仅仅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上。这部作品因为被视为影射苏联社会的现实而广受争议。不过,由于当时的苏联社会政治空气比较宽松,斯氏兄弟的创作生涯并未受多大影响。在《第二次火星人入侵》中,火星人仅仅凭借谎言就征服了彼此勾心斗角的人类。这部作品被视为优秀的科幻讽刺小说。

以天文学和宇航为主要题材的叶菲列莫夫是前苏联又一位世界级科幻大师。1958年,他的大作《仙女座星云》得以出版。小说描写了公元3000年世界大同时代,类似于互联网的通讯网联系着所有智慧生物。两个相隔二百八十光年的男女在这样的背景下相爱了。这部小说曾经被搬上银幕。

阿卡赞采夫的《太空神曲》也描写了大同时代的宇航探险。该作品曾经被译介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

布雷切夫是前苏联涌现的又一位科幻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以儿童科幻为主。创作有《入地艇》、《独闯金三角》、《大战微型人》等科幻佳作。由于生活在思想比较开放的时代,布雷切夫的科幻小说比他的前辈更接近当代色彩。目前,布雷切夫科幻小说已有大量译作介绍到国内。苏联解体以后,布雷切夫坚持创作,已经成为俄罗斯科幻的领军人物。

在前苏联科幻创作的黄金时代里,还出现了德聂伯罗夫、阿尔托夫、瓦尔萨夫斯基、比林金、拉利奥洛娃、帕尔诺夫、加恩索夫斯基等作家。

前苏联没有专门的科幻杂志。他们将科幻文学视为科普作品,并把它们发表在科普杂志里。这种模式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科幻文学后来的发展。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由于思想控制日益严格,科幻小说创作也沉寂了下去。进入八十年代,前苏联科幻始有复兴迹象。八十年代末,前苏联还召开了一次“社会主义者科幻大会”和一次“基辅科幻大会”。前者包括了东欧国家的科幻作家,后者也是全国性的会议。这两次会议本来意在为苏联科幻的全面复兴进行准备。不过,苏联的解体中断了这一过程,在巨大的社会变动中,前苏联的科幻创作与前苏联的整个文学事业一起被抛掷在一边。

笔者相信,在那片广漠寒冷的土地上,仍然有些执着的人在进行科幻文学的探索,可惜,暂时无法得到他们的全面资料。笔者也相信,曾经产生过别利亚耶夫等世界级科幻大师的前苏联各民族肯定会在世界科幻文艺舞台上重新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二战以后,在前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东欧,科幻小说也有较大发展。其中涌现出的最成功的作家是波兰的斯坦尼斯拉夫列姆(Stanislaw Lem1921——)。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虽然有不少获奖者曾经创作过科幻小说,但没有一个作家因为科幻小说而获奖。这当中,斯坦尼斯拉夫列姆因为自己在科幻小说创作方面的成绩,多次赢得诺贝尔奖的提名,是有史以来离这顶世界文学桂冠最近的专业科幻作家。除此之外,列姆还获得过波兰的国家文学奖,是波兰战后最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名人。

虽然生活在东西方对抗与国内不停动荡的政治氛围下,但列姆仍然发扬了科幻小说的特色,那就是比较远离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着重于宇宙人生基本意义的探索。科幻文学史已经证明,大凡不以全人类的处境为出发点,只反映特定集团利益的科幻小说,都没有获得透过历史筛选而保留下来的机会。

列姆在战前是学医的,纳粹入侵令他失学,当了一个汽车技师。列姆最初发表的科幻作品有《太空人》(1951)、《麦哲伦星云》(1952)等。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列姆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苏拉利斯之海》。这部作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