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1 / 1)

科幻纵览 郑军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本目前每年出版科幻类图书在高峰年代达五百余种,单就出版数量来说已经算是一个“科幻大国”了。日本也拥有一些职业科幻作家。但他们的作品由于过分重视“民族传统”,除了星新一、小松左京、田中芳树等个别作者外,在世界上普遍缺乏影响力。

其次,科幻小说强调进步和未来甚于重视历史和传统,这也与美国社会的整体风气是相吻合的。这一点不仅中国不及,就是在文化传统上一向瞧不起美国人的欧洲人也是一样。法国人对其传统文化敝帚自珍,同时也把凡尔纳开创的科幻传统丢掉一旁,迄今只是一个年出版科幻类出版物在六部至四十部之间的“科幻小国”。德国等其它国家也是如此。整个欧洲仅有英国由于同文同种的原因,其本国科幻与美国科幻密切联系并得到发展。

当然,美国的科技实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科学家关注的问题,往往也就是世界科学的前沿问题。巴西科幻作家或者印度科幻作家如果设想超一流的科技发明出现在他们的国度里,总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中国作家也面临着这个问题。而美国一流科幻作家也能够方便地与当地科学家们交流。这些都是其它国家科幻界所不具备的。

除了这些内在原因,美国社会也给科幻文艺的成长提供了外在环境。纵贯整个二十世纪,在世界各大国中,也只有美国没有受到战火侵扰,这使得美国科幻创作的传统得以保存下来,而不象其它国家那样,暴烈的政治运动和战火经常打断刚刚萌生的科幻幼芽。大量欧洲文化精英为了躲避法西斯迫害来到美国,也充实了它在各方面的人才库。许多美国科幻作家都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移民。这可以说是美国科幻最终成功的一个外在原因吧。

美国科幻文艺的发达也与美国商业文化的发达有关。科幻文学自诞生以来一直被排除在主流文学之外,上不得庙堂。没有商业化作基础,科幻文学便无法形成必要的社会影响。而一个美国作者创作商业化作品,至少要比其它国家的作者较少心理压力。其成功的可能也要比其它国家的作家更大。科幻文学只有借商业渠道才能自立,这可以说是一个尴尬,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自豪。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学史 第六章:在和平中大发展(2)

第二节:美国科幻向全世界扩张

二战的硝烟散尽,美国的文化随着美国的士兵和美元散布到世界各地,其中之一就是美国的科幻小说。如果说二战以前,世界主要大国的科幻文学还能够保持独立成长,相互竞争的势头的话,二战终结了这一切。除了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等国拥有政治文化壁垒外,西方国家的科幻创作大都经历了一个再次诞生的过程,那就是:放弃本国的科幻传统,以美国科幻为范本,兴起新的科幻浪潮。

1923年,日本爱媛县松山镇诞生了一个叫矢野彻的人。二战时,矢野彻成为“皇军”的一员。随着日本的败北,矢野彻流入失业大军。但他有幸在美军基地里找到一份收集垃圾的工作。就在一堆堆垃圾中,矢野彻发现了美军官兵带来的大量科幻小说。被这些小说漂亮的封面和插图吸引的矢野彻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来学习英语,几年后便开始尝试翻译,其选择面涉及了海因莱恩、斯特金、赫伯特等人的科幻经典。这些作品逐渐受到从废墟中重建家园的日本人的喜爱,培养了一大批本土科幻爱好者。从他们中间产生了星新一、光濑龙、小松左京等现代日本科幻小说的骨干作家。

矢野彻不仅从事翻译工作,自己也创作科幻小说。后来,矢野彻成为第一个访问美国的日本科幻作家,并且协助成立了日本科幻作家协会,担任主席一职。

由于同文同种,美国科幻进入英国的广度和深度自然大于其它国家。不过,二战时最早进入英国的科幻杂志却是被作为远洋船的压舱物的一部分拉到英伦三岛的。后来,由于美国科幻市场规模远远大于英国,英国科幻作家们纷纷为美国出版商写作,使英美科幻实际上成为一体。

1951年,美国科幻大举进入德国,开始了德国的“现代科幻时代”。1952年,美国科幻译作在法国开始产生大量影响。其它西欧国家也在差不多的时间里成为美国科幻的“殖民地”。

由于政治和文化壁垒,前苏联大致是在七十年代末才开始接触美国科幻的。前苏联的科幻作家惊异于美国科幻小说中奔腾的想象力,还为此进行过“近科幻”与“远科幻”的讨论。到后来,甚至戈尔巴乔夫也成了美国科幻作家的拥趸。

在南美,蒙泰罗把美国科幻小说引入巴西。

到了七十年代,“美国出口科幻小说,就象出口可口可乐一样。”这句美国科幻评论家詹姆斯冈恩在《科幻之路》中写下的话,虽有些夸张,但与事实相去并不远。

这股世界科幻文艺美国化的浪潮于七十年代末进入中国,并且在九十年代开始占据统治地位。那是《科幻纵览第三卷中国科幻文学史》要介绍的内容。

世界科幻文艺的美国化,其效果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首先,科幻文艺只是在美国才走向系统化和职业化。其它各国基本是以业余作者或兼职作者的创作为主,在作品数量和质量上无法与美国相比。对于科幻爱好者来说,他们自然要选择更好的作品。因此,美国科幻的流行,更多地反衬了其它国家科幻文艺的不成熟。

其次,美国科幻界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从创作到出版,各方面都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对于其它国家来说,学习美国科幻,意味着跳过摸索阶段直接进入成熟阶段。所谓后发优势,一定是要建立在引进和学习的基础上的,而不能企望躲在深山老林里修练成绝世高手。在许多国家里,本土作家早期的科幻探索被后人视为“古典科幻”,而从美国科幻的引入才开始该国“现代科幻”的历程。世界各国大部分当代科幻作家往往都是在美国科幻文学,而不是在本国早期科幻小说的基础上开始自己的创作的。

再次,美国科幻中洋溢着对科学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