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8 章(1 / 1)

春秋小领主 赤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个话。”

赢颂大笑:“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赵武说的是大实话,以前他身边没有潘党的时候,曾突击到楚国国君战车前。养由基都没敢动手。

当然,赵武也没敢动手,他立刻调转马头跑路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身边有了“天下第二”潘党,加上一个名射手公孙丁的徒弟卫敏,再加上剑术惊人的英触,勇力过人的林虎……嗯,再加上他自己也有一把傻力气,养由基虽猛,面对这样一群“打怪组合”,也要掂量一下。

当然,掂量的结果很可能是:“乌龟流典范”赵武依旧不敢动手,依旧调头跑路,但养由基绝对也是一头冷汗,也不敢动手。当然,养由基现在不敢动手,绝不是因为担心国君的安全而投鼠忌器。

赢颂虽然不理解赵武的狂言,但他了解赵武的性格。一向强调“安全第一”的赵武突然对春秋单挑战如此有信心……赢颂忍了忍,默不作声告辞。

随着赢颂的离去,晋国加快了战争准备。这年春末,晋国公布了相关政策,其中包括迁移许国百姓,把许国的旧领土划归郑国,等等。郑国得到这个消息惊呆了,他们马上响应晋国号召,立刻集结全国军队替晋国老大出气——郑兵随后猛烈攻击了蔡国。

二等强国郑国攻打三等国家蔡国,简直是手到擒来,由郑国的子国、子耳统帅的军队,一战擒获蔡国司马公子燮……

随着郑国的疯狂,列国诸侯都被晋国的慷慨吓呆了。如果说陈国的投靠,使他们获得一座军事堡垒,这还不算什么。毕竟当初那座军事堡垒是为了驻扎晋军而修建的。但是许国与郑国的待遇,则直让人流口水——许国只不过是畏惧楚国,没敢参加晋国召集的盟会。晋国人事后严厉的处罚了许国,但却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许国的担忧:把他们迁移到自己身边,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这是多么好的运气。

郑国也一样好运气。

摇摆不定的郑国将叛变变成习惯,这次他们因为投靠晋国,也受到重赏,竟然增加了一国的土地。使得郑国一日之内强大,即使面对超级大国楚国也不怯,敢去摧残楚国的小弟玩……

这简直太幸福了。

列国都羡慕郑国的运气,郑国国君自然也洋洋得意。郑国上下也都对自己轻易取得的胜利感到骄傲。唯独还没有成年的子产(子国之子)不觉得幸福,他对自己的父亲倒出了忧虑:“我们郑国是小人物啊,作为别人的打工仔,没有对内的工作业绩(指合格的完成缴纳‘征税’的任务),而只有对外打架斗殴的胜利,我认为这是郑国莫大的灾祸啊。

现在我们打了别人的小弟,如果他们老大楚国人来讨伐我们,我们能顶住吗?如果我们顶不住楚国人的攻击,归附了楚国人,我们原来的老大、晋国人肯定也来惩罚我们。晋、楚交相伐郑,未来四五年的之内,我们恐怕难得安宁了”

子产忧虑的是,晋国也有自己的麻烦,人向来都是只顾自己的。晋国在自己的麻烦没有解决之前——别人的麻烦不是他的麻烦,他会丢下自家事,特意来关照郑国吗?没有晋国老大的插手,郑国怎可能单独对付楚国?

所以,郑国现在嚣张,那是郑国的灾祸,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

第一百零九章 我等的花儿都要谢了

第一百零九章 我等的花儿都要谢了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天才的话,子产就是。

幼年的子产便开始先露出卓越的政治天才,但他的父亲子国不以为然,怒斥儿子:“你小孩子懂什么?出兵打仗这样的国家大事,自然有卿大夫做主。你一个小孩子多嘴,会惹来杀身之祸的!”

子产沉默下来,与此同时,楚国人不愿意沉默了。

面对郑国突如其来的背叛,楚国国君出离了愤怒:郑国再次背叛我们投靠了晋国,这几年我楚国事情太多,没来得及敲打敲打郑国,它以为它是谁?居然敢冲我的小弟伸手。难道它忘了陈国的下场——我刚刚收拾了不听话的陈国,原本以为那些捣乱分子会引起警惕……好吧,你们既然质疑老大的力量,我这个老大就做给你们看看,虽然,与晋国正面打起来,我可能有点吃不消,但收拾你们这些小喽啰,我还不觉牙疼。

楚国执政、令尹子囊随即受命集结军队,猛烈还击郑国……

这年夏延伸至秋季,国际视线都被南方剧烈进行的战斗吸引。这场战斗确实令人眼花缭乱,攻防转换令人目不暇给。眨眼间,攻击方突然变成了防守方,防守方突然开始猛烈反攻。同时,南方数个大国卷入其中,以至于所有的国家只顾注视这场战斗,忘了关注晋国悄悄进行的变革。

晋国的变革刷下来大量的的官吏,但正好,晋国领土正在急剧扩张,比如北方太原盆地的开发,以及东部甲氏地区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官吏,那些被裁减下来的税吏,马上转为国家正式官员,成为了“大夫阶层”——这是他们数代梦寐以求,孜孜奋斗的终身目标。

所以,司徒府下达命令后,大多数税吏都催着包税商尽快前来交接,以便他们及早赴任。结果,整个税务改革波澜不惊的进行着,预料中的“顽固势力反抗”一点没有出现。等到这年秋末,晋国已静静完成了对商业体系的大改造,各地包税商开始招标上岗,并投资整修道路、扩建市场,改善市场经商环境……

在此期间,预料中的秦军进攻并没有出现。

冬,赵武在忐忑不安中,依旧没有等来秦国人的攻击。而与秦人相约发动南北攻击的楚军已经抵达郑国边境——让楚人也感到郁闷的是:整整一年了,协同进攻的秦国人静默无声……

记得当日,赵武的武士骑着战马赶到秦营,他们悄悄卸下马鞍、马蹄掌,便片刻不停留的返回……从那时起,赵武日日在盼秦军的进攻,他等到春天的花儿都谢了,现在已开始下雪了,秦国人还是没有动静。

“不能啊,我听说秦人都是倔脾气,认定一件事,从不肯轻易放弃,怎么,他们就这样歇菜了?”赵武纳闷问齐策:“春天他们不打,可以原谅——人刚来,还没有准备好,还没熟悉路径;夏天他们不打,可以原谅——天气热,人火气大不适合交战;秋天他们不打,不可原谅——秋高气爽,正是打架的好时机,怎么他们还不动手?”

齐策也在郁闷:“我也在纳闷:怎么秦人如此沉得住气?如果他们想等楚军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