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6 章(1 / 1)

想此时正待在学校内的一个封闭的房间内,带着一个她昨天招募的团队,围着一台台电脑认真的工作着。

“老大,我们现在可以放出消息了吗?”

一个带着黑框眼镜,胡子拉碴的年轻男人向李想请示道。

“不。”李想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各项数据,“昨天校长精彩的表演,让不少记者得意忘形了,他们现在紧跟在雄英高中的屁股后面,想要挖出点什么大新闻,让雄英的名声彻底完蛋。”

“新闻报道,当然是越吸引人眼球越好,但是过分偏激的立场,会让你的话失去说服力。现在雄英正遭受社会舆论的全面围攻, 但是你我都知道,只要放出我们手上的这些资料,舆论形势就会逆转。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立刻澄清摆平这件事,而是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时间放出手中资料。”

这个房间里的人,是李想动用学校少数经费,低薪请来的人。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形容李想现在正在做的事情,那就是“水军”。

人普遍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尤其是弱者偏偏是个好人时,这种心理就会体现的更明显。先诚恳认错,躺平任嘲。在舆论对自己一方攻击最强烈的时候,摆出证据,证明其实根本不是雄英方面的错。那些上蹿下跳的媒体才应该承担这次事件的责任。

这次计划,由李想提出,并获得了根津校长的肯定。对于记者和新闻媒体,雄英已经苦恼很久了,这次如果一切顺利,就有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

为了保证计划顺利实施,李想亲自上阵组建水军。力求确保本次计划万无一失。

我的英雄学院的世界,自从出现了超能力“个性”之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就开始放缓。

这个世界80%拥有超能力,拥有好个性的人天生就有更多的机会。战斗能力强的天赋适合成为英雄,千里眼顺风耳比其他人更适合成为侦察兵,电气系个性自己就是一个发电机,个性已经成了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因为这样那样不得已的原因,这个世界投入了大量注意力在“个性”上,以至于甚至没有形成成型的“水军”。

来自深度网络时代的李想,决定给这些记者们上一课。

------------

148. 逆转的舆论局势

麻生和真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会计出身的他,在公司的主要工作主要是负责做账和核对,也包含一些出纳、活动文案之类的活计,按照他直属上司的话来说,就是“我是公司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最近是公司的业务淡季,工作相对比较清闲,为了全勤奖,迟到早退是不行的,但是对于员工在这段时间里上班摸鱼,领导和上级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比其他同事浏览体育新闻、政治新闻板块的闲情雅致,麻生和真更喜欢关注娱乐新闻。这几天,雄英高中相关的新闻长期霸占头版头条,也引起了他的关注。

随意浏览着近期的热搜,几条新的消息映入他的眼帘。

“‘自由啊,多少罪恶借汝名义而行?——记者在雄英高中入侵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大反转,雄英高中被入侵的真正罪魁祸首竟是——’”

“‘雄英高中学生现身讲述事件真相’?”

“看上去似乎有点意思。让我看看这一篇说的是什么?”

麻生和真点开页面。

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人与麻生和真一样点开了这些文章:

我是雄英高中的一个普通学生,本来我并不想说什么,但是看了这几天网络上的,电视上的新闻和报道。我实在是忍不住了。雄英高中的老师们或许有错,但这次事件的真正罪魁祸首其实是那些拿着笔杆子写着稿件黑我们学校的记者们。

自从欧尔麦特来到我们学校任教后,这些记者为了获取第一手新闻资料,每天上学放学事件都围在校门口,见到一个老师和学生就是批头盖脸的一大串问题,让我们配合采访。你们记者到底有多大的权利堵在校门口影响学生和老师的正常进出?学生们进出学校还要从你们中间挤出一条路来,你们影响交通了知不知道?

空口无凭,我这里有几张我们自己拍的记者堵住校门的照片,真凭实据,照片的质量还不错,所以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几个记者的脸,你们可以自己去相关杂志和媒体报社看一看,是不是他们。

我就奇了怪了,采访不应该是记者你们先发出邀请,然后被采访人同意之后才可以进行的吗?我们有被记者采访的义务吗?

这件事暂且按下不表,还有一个问题,雄英的校门为什么会被毁?

个性的种类千千万万,能够破坏雄英校门的个性,能够干扰监控摄像头的个性要多少有多少。

欧尔麦特能不能做到一拳打碎校门?可以。

安德瓦能不能用高温烧穿校门?可以。

所以雄英的围墙就没有用了?就应该拆除了?因噎废食,强盗逻辑!

再好的盔甲都不能做到绝对防御,所以上战场就不穿盔甲了?

再怎么吃饭都会饿,不如不吃?

正常情况下,雄英的校门附近在非到校和放学的上课期间,应该没有多少人的,监控摄像头看到的画面里出现的人,都会被关注。想要确定犯案者是谁,根本不用费这么大力气。甚至对方对校门动手脚的时候,雄英的老师们已经抓住他了。

但正是记者们堵住了校门,导致校门处来了多少人根本无法确定。犯人根本是趁着记者们制造的混乱状况趁乱破坏的校门。

更糟糕的是,这些记者们在看到校门被破坏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保持现场,不是寻找凶手。反而一个个冲进了校园里,想抢第一手资料。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股脑的冲进来,会不会给犯罪者趁乱混入学校创造机会?如果记者们都等在门外,一个都不进来,那么除非犯人是隐形的,否则罪犯就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混进学校里来。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竟然没有一个记者考虑到。

你们不是说犯人如果穷凶极恶,会对学校里的学生造成危险吗?你们不是说没有比培养未成年的孩子更重要的事情了吗?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就不作数了呢?怎么轮到了自己,就变成了头版头条比学生的生命重要了呢?你们平时不是这样说的呀,双标吗?

如果不是这些新闻工作者做得实在太过分,我也不会写出这样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