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诞生开始,一直都在简化,直到一日射兔三百八的“千古一帝”定下了一个看上去很奇怪的章程 “大夫字书欲效仿许慎?”
张德有些奇怪,曹宪不大可能跟着前人走,说文解字在对隋唐的人来说,已经不够用了。毕竟隋朝时期的人口,在刨除隐匿的黑户之后,巅峰都超过了五千万。语言文字是随着人口增长而不断进化的。
“原本老夫想从切韵正音入手。”
这个想法很不错,不过没什么了不起的,眼下现行下洛官话,也就是洛下音,就是得跟着韵书学。可以说对文盲和中下阶层来说,完全没有卵用,这就是士大夫自己玩的把戏。
而且当年定下洛下音,也是南北士族统一的“龌龊心理”,他们瞧不起关陇军事集团,瞧不起杨坚,觉得杨坚土鳖没文化,当然后来他们都被打脸了。不过却也因为种种原因,南方的狂喷用北方方言是有类“胡虏”,北方的怒吼用南方方言是仿佛“蛮夷”。
夷狄胡蛮都不能用,于是就用了洛下音,还带有一点点追溯汉晋的“历时优越感”。
这一系列的龌龊事情,曹宪是经历过的,你说他一个江都人,偏偏跑来学洛下音,这不是纠结么。
老张更纠结,长孙不叫长孙叫“党参”,瞧见老阴货还有大表哥,他就觉得大补。
“不过老夫思虑再三”曹宪想了想,还是拿出了那块刻有“盥”字的甲骨,“欲从音训着手,不拘三坟五典说文解字,择其字形变化,取一变而为一音。”
说着,怕张德不知道,曹宪比划了几个变化,然后定了几个音。有字母有声母有韵母,组合起来,就是一个读音。
相当超前的想法,当年作为石油工人瞎浪的时候,老张曾去过一回印度洋的钻井平台,和“鼻屎国”的某个工程师打过交道,然后知道他们用的拼音方案是国内的曾经并行的一套方案。
当然后来为了并入国际社会,字母采用了罗马字母,抛弃了威妥玛 曹宪的做法,其实就是更加方便地让儿童记忆然后学习。这是一个可以推而广之的系统,可以让切韵直接去死。
最重要的是,这不涉及字形上的变革,士大夫们的缓慢简化和曹宪的音训系统并不冲突。
不过很显然,曹宪没打算扔到朝廷上投石问路。
当今世上,说洛下音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加起来也就五六百万。更多的还是“鸟语”,老张说的江阴方言扔到长安,就是“鸟语”,更不用说会稽建州福州之类。
长安人自己也不说长安方言,多以洛下音为美,只是能说下洛官话的,多少社会地位也不是底层。
曹老爷子几十年来想要解决的,其实是庞大帝国的交流问题,这同样还是千古功业,只是这个千古功业,让当今朝廷来推广,未必有张德来推广来得效率更高。
朝廷敲定政策到下放州县学政再到成熟,光敲定政策这个周期,兴许就会在侍中中书令之间来回倒,而尚书省执行不执行,会不会回驳,没人知道。尽管尚书左右仆射是房谋杜断,但房乔要是被卢氏游说,说切韵用的好好的,玩个鸟的新系统,这不是浪费公帑吗?谁说得清。
至于杜如晦,他的手伸不到学政这一块。
反而张德背后的华润系,这种垂直的组织体系,效率相对朝廷各部来说,那是相当的高。
再一个,和朝廷、世家的人员流动体系及组织度比起来,张德的华润系虽然规模上小了一些,人才也相对凋敝一些,可是发展潜力巨大,并且灵活性非常的高。
很多时候,一个合理合格的决策,可以非常快地执行。比如当年的白糖按区分销计划,换做世家,是决计不可能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世家内部的山头分歧,足够让这样的快速铺张决策胎死腹中。
因此,曹宪拿出自己音训系统的意思,就是想要在华润系中试运行。
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
作为一条喜欢偷懒的工科狗,老张当初在大讲堂用abd做拼音,纯粹是为了方便自己。当然实际上洛下音声调和一千多年后是大相径庭的,不过这不妨碍老张继续偷懒,不过有了曹老爷子,这个懒可以不用偷。
曹宪编撰的《音训初本》在贞观十年的春天,被老张印了出来。也没用什么活字印刷术,那玩意儿一点儿都不高大上。活字印刷的效率不如雕版印刷,至少在唐朝,那是肯定远不如雕版印刷的。
雕版之所以容易出错,那是因为管理问题,你只要舍得打赏外加严惩,容错率可以无限趋近于零。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给熊孩子们的拼音教材,显然不能够只有字母表,还得活灵活现配个图啥的。
这时候,张德终于祭出两年多一直在尝试但终于成功的石板印刷术。这是一门可以用到太空时代的长久饭碗,两千年内应该不会被淘汰。
配图用了很多生活气息的事物,比如“啊”,那就是一个熊孩子张大嘴巴冲着远山晴空,两只手成喇叭状。
这个作画的人是张德自己,然后根据油水分离原理,涂一层蜡,就可以开始印。效果非常的不错,基本上可以满足图文并茂的报纸、宣传画、招贴画、大字报、传单等印刷。
为了方便翻阅,张德还制作了一台装订机,印刷成品定位打孔,然后用棉麻线穿孔缝制。
一本七岁以前开蒙教材,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清晰著作权,张德还专门在封面上印了个《曹夫子下山图》,就是曹宪仙风道骨寿眉长须,然后骑着三轮车乐呵呵地兜风下山。
张德相信,千年以后,这幅名画一定能拍出好价钱。
“楚地乡音甚重,且先试用。”
曹宪也是个实事求是的老学究,同时从不讳言自己的过错,面子这玩意儿,曹夫子从来没放在心上。
因为是开蒙教材,收录了《千字文》,内容要在字母表后面,都是注音版。还收录了几流芳百世的上等好诗,等将来这些楚地孩童到了洛阳到了长安,一开口那必须也得让京城人民知道什么叫做“惟楚有才”。
试运行到夏天,大暴雨来了几场,张德给段纶写条子说瞧这节奏可能有的地方要溃堤,不是荆楚就是荆楚往下几百里。
工部尚书一看条子是手底下双花红棍写的,顿时脸色大变,先去找了坐馆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沔州鄂州因为去年我派了张操之去署理水务,现在是没问题了。可是江州不好说啊,那里还有个大湖泊,搞不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