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治所就在朱雀街的中轴线上。全国有六百多条“朱雀街”,那就有六百多个衙门正对着这条路。
薛仁贵此刻办公地点,离朱雀街比较远,更靠近襄阳城的东市。
此刻,不管是因为衙门还是因为市场,外面相当的热闹。
蔡氏谷城房的人都是面色淡然,他们并不以南平蔡氏或者荆襄蔡氏自居,传承这么多年,对外都是自称“谷城蔡氏”或者“筑阳蔡氏”。
所谓筑阳,就是谷城县的古称。
“大人,程处侠乃是卢国公府庶出,未必为薛少监看重啊。”
“卢国公?”
有个中年人微微一愣,摇摇头道:“老夫先行交结程处侠,非是因为其出身。而是因为他在武汉做过官。”
中年人是“谷城蔡氏”这一代的当家人大家长蔡行,这次跟随蔡行前来拜访湖北警察厅少监的,是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几个侄子。
之前开口说话的,便是次子蔡落。
“嗯?”蔡二郎一愣,“程处侠还在武汉做过官?”
“他自是称呼张湖北一声‘哥哥’,根脚便在此处。”
言罢,蔡行又道,“我们‘谷城蔡氏’,也非是要来阿谀奉承。只是你的几个弟佬,都在武汉念过书的,这将来的事情,在武汉而不在荆襄。此时用人之际,便是给武汉佬打下手,又有何妨?”
“是,大人。”
旁人多以为“谷城蔡氏”和别家一样有诸多家传,实际上他们只学《春秋》,各种版本的《春秋》都有研究。
如今在襄州的豪强们看来,这《春秋》,果然是好东西。
蔡氏大二三房都是本宗,尽数被剪除不说,那些个家传藏书,也都被湖北警察厅全部没收。
现在武汉教育局已经过来清点藏书,这些藏书由李善整理,然后入库武汉图书馆。
这是一笔极为惊人的财富,张德让薛仁贵突然返回武汉主持大局,也有保全各大世家家传私藏的缘由在。
对土狗来说,这些典籍只有广义上的意义,然而实际上,不管社会学还是历史学上有啥贡献,他都不看重。
始皇帝杀方士,他可不介意杀儒生,挨个放血都不怕被人攻讦一千年诽谤一万年。
不过早先就知道张德要对荆襄下手的曹宪,老爷子一百多岁红烧肉都咬不动了,还亲自见了一回老张,让他手下留情,人可以死,书不能毁。
而这些个荆襄世族之家传绝学,经李善组织人手初步整理,然后入库武汉图书馆,让京中一干大佬都是急得跳脚。
尤其是孔颖达,他可是惦记不少好货色有几十年了。
可惜,现如今孔总理身份特殊,就算想要开口讨要,他也不敢。
再者,名义上来说,武汉图书馆还是受教育部管辖,不过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了。国朝七部衙门,想要争武汉图书馆管理权的,一个都没有少。
刑名法学、战争学、工程学、管理学、教育学、文选学……一个个部堂高官,并不介意豁出去不要脸。
只不过武汉图书馆比他们更不要脸,因为武汉图书馆门口竖着的是“天后”雕像,然后武汉图书馆正式定名之后,题字是李董的书法。
总之一句话,李唐江山彻底亡了,这“教化”的功劳,怎么都毁不掉。
身后名这个事情,老张也早就摸到了老板和老板娘的脉搏。
现在还寻思啥呢?跟武汉决一死战?也得有那实力啊。
至于武汉系官商集团内部的斗争,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不管是跪舔君王还是盼着搞事换个君王,只要李皇帝长孙皇后还没死,武汉系官商集团内部不管如何狗咬狗,都要先保证利益一致。
什么是利益一致?除了利润之外,面对敌人,要共同进退。
利润和共同进退,是相生相灭的关系,剥离一个单独去考虑,都是不切实际的事情。
“听闻诸葛氏、葛氏已为荆襄幕府之干吏,想来两家也是深思熟虑过的。你们日后在两州行走,要多跟诸葛氏、葛氏亲近。”
蔡行这话让蔡氏子弟都是脸皮发抖。
长子蔡聚好一会儿才道:“大人,警察卫能够如入无人之境,正是因为诸葛氏、葛氏带路。若是同彼辈亲近,岂非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哈哈哈哈……”蔡行爽朗笑道,“谁清谁污,还未可知呢。”
“这……大人是何意思?”
蔡聚眉头微皱,在他看来,荆襄如此狼狈,之前警察卫雷霆一击三炮定荆州,固然是凶猛非常,超出了世家豪强的想象。
可是,后来警察卫进入荆楚腹地,简直就是“宾至如归”的待遇,要是没有诸葛氏、葛氏带路,根本不会这么轻松就让襄州世家豪强来提前准备的机会都没有。
能够在薛仁贵雷霆万钧之下全身而退的,只有类似他们“谷城蔡氏”这样的门庭。
蔡聚门路不算广,但也有同窗在武汉做事,他是知道的,京中豪门以及武汉新贵,都准备着开发“天竺地”。可是,开发番邦,对人才要求极高,清河崔氏在西域的作用,比十几万民夫还要有用。
原因很简单,有了清河崔氏,西域大兵搞多少子女出来,这些个子女在清河崔氏出身的老师教育之下,十五年之后,就是十几万民夫。
哪里需要关内费心费力地移民?
朝野巨头都尝到了甜头,这才有了朝鲜道诸事,这才有了东海宣政院以及现在天竺都护府的破烂事情。
以程处弼和张德的交情,加上贞观“冠军侯”在李皇帝心中的地位,中央到地方对他的支持,只会上不封顶。
而他们荆襄世族,就是这种联合绞杀之下的待宰猪羊。
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天竺都护府需要人才,荆襄有人才,荆襄的人才不但得罪了李皇帝还得罪了张操之,那么结果就简单了,你不死谁死?
蔡聚正因为知道这其中的些微脉络,才更加庆幸祖先的智慧。
看似平庸的家族经营,现在看来,却是抓住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哪怕这个机会看上去有点暂定样子。
第九十七章 赶巧
“监门,蔡氏已在中厅等候。”
“老夫这就来。”
将一支特制的硬笔收好,桌面上的文字非常流畅,但是墨水质量大概不行,文字但凡带着笔触的地方,都有点出墨太多的迹象。
好在新制的纸张比较厚,也不怕晕染得太厉害。
和毛笔比起来,吴王府出品的硬笔,办公效率高了太多。
“闻襄州名士前来,礼喜不自禁!请,快请入座!”
“见过薛监。”
不管是年长的蔡行,还是年少的蔡聚蔡落以及另外两个才是子弟,都是老老实实地站着行礼。
三请三辞,蔡氏男丁这才略显拘谨地入座。
“诸蔡皆为襄州名士,礼本就想要交结一番,只是公务繁忙,一直不得抽身。”
说话间,薛仁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