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8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些个业务,刘某也不必藏着不说。”

  刘若英也坦荡,武汉那边投资了什么,其实过两天都会知道。早一点知道和晚一点知道,不过是抢先搞多少好处这点区别。

  而且武汉的投资也不是那么好黑的,寻常行脚商,他刘若英抬手就杀猪,根本不用担心后遗症。

  面对武汉这个“地上魔都”,他还真是没胆子。

  尤其是站在张德跟前,刘雄只感觉自己就是个孙子。他以前从没见过张德,只是听说江汉观察使如何如何。

  可每每想来,也就是个文士模样,不说衣带飘飘,怎么地也有点儒雅的气度。

  结果一看,嚯,也不知道谁是军汉出身。张德比他壮了两圈都不止,站在跟前,原本身份的差距就已经够让他低头哈腰了,岂料还是这么个“巨兽”,更是让刘雄有一种“弱肉强食”的悲凉感。

  更让刘雄畏惧的是,这个张德前不久还遭受了刺杀,结果半点屁事没有,依然大摇大摆地跟客人会面,全然没有遇刺之后小心翼翼的姿态。

  这种顶级枭雄的气场,当真是让刘雄觉得“霸气绝伦”!

  可惜刘雄并不知道张德内心压根没想那么多……

  郏城县的快马在官道上一路奔驰,到了鲁阳关,多掏了点钱,出关也就快了不少,鲁阳关镇将看在一个银元和老朋友前向城县县尉的面子上,还给换了一匹好马。

  晚饭之前,被刘若英叫回来报信的亲随就抵达了向城县,然后马不停蹄前往县衙,通禀之后,亲随见了向城县县令,立刻大声道:“明府,大喜!大喜啊!少尹在郏城县得了武汉青睐,不日就有考察团前来向城县!少尹命下走前来传信,信件在此,明府过目!”

  向城县县令梁处一愣:“甚么?若英兄竟然办下恁大事体?好本事!信呢?快快给老夫过目!”

  原本他是怕在郏城县添堵,得了好处还则罢了,倘若半点甜头都没有,就灰溜溜地从郏城县回转,岂不是被人耻笑?

  派刘若英前往郏城县,也是本着有好处少不了县令,丢了人黑锅县丞来背。结果没曾想不但没有丢人,反而异军突起啊。

  作为河东梁氏出身,梁县令也很清楚,这几年光靠“劝课农桑”,很难再搞多好的考绩出来。

  尤其是邓州在山南道顺流直下也能去武汉,荆襄土豪跟武汉新贵明里暗里斗法,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在梁县令之前,已经有走了三任县令,都不是高升,而是平调他处。

  甚至有一个连平调都没捞着,如今还在京中待选。

  这山南道只要是贴着荆襄的,就是个坑,时不时就要卷入争斗之中。

  不过眼下谁都知道江汉观察使要成为湖北总督,接班邹国公张公谨。这荆襄和武汉的斗法,一定会有一个结果。

  而且很有可能是武汉胜出,准备投机武汉卖好武汉的,不知道有多少。

  只是这年头想要卖好武汉,你也得有机会有门路,平日里别说什么向城县县令,就算你是邓州刺史陈君宾,跑武汉又能如何?江夏王也就那样,何况还是南朝遗族?

  如今向城县县丞刘若英办事漂亮,不说能捞着多少,至少让向城县在武汉那边亮了个相,将来湖北总督老大人张德要开始整人,怎么地也不至于把向城县给整死。

  “好!好啊!大大地好啊!”

  抖开信纸,快速地扫了一遍,梁县令大喜过望,“好!若英兄当真是辛苦了!”

  信中客套话基本没有,主要就是把初步谈好的内容说了一遍,武汉那边的投资项目,大体上在初步考察过后,就会着手签订合约。

  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就是修桥铺路、疏浚河道、开山采石、开矿采煤、垦荒种麦。

  几个大项目以往都是要动用政府权力,通过征发民夫来完成,现在多少都是要赚点钱,那动员的民夫数量就大大增加。

  而且梁县令万万没想到,本地居然还有煤矿的?

  作为河东梁氏,这几年五都烧煤是常态,皇帝各大行宫,虽然木炭还在用,但一般日用,还是用蜂窝煤。

  洛阳城北人均烧煤,一年大概在三百斤,城南比城北多一倍,大概在六百斤左右。像武汉一年人均消耗煤炭,只有一百来斤,连京城的四分之一都没有。但是这个数据一直在增长,不仅仅是武汉,直隶近畿以及其他各大城市都是如此。

  仅长安、洛阳两个都城,光蜂窝煤、煤球、煤饼销售商,就有四千多家,这四千多家,还都是拿到“营业执照”的。而没有拿到“营业执照”,自行挖煤、做煤球、晒煤饼的乡野人家,当真是多如牛毛。

  整个直隶近畿,除了大型煤矿之外,基本上每个县的乡间,多多少少都有很小的煤矿点。只是以前没人利用,现在有利可图,自然就有人去发掘。

  “这一次,当真是辛苦若英兄了。他是向城县的大功臣啊!”

  亲随见梁县令这般称赞,心中大喜,连忙道:“少尹差下走前来报喜时便说了,若非有静如公在向城县鼎力支持,他也无甚勇气在郏城县‘舌战群儒’,这其中,静如公之功,不可或缺啊。”

  “哈哈哈哈……”

  梁县令大喜过望,刘县丞的亲随这般说话,就证明功劳还是有他梁某人的。说不定明年州内考绩,就是第一,升迁在望啊。

  至于他升迁之后,只凭今日刘县丞的“友谊”,他怎么地也要在离任之时,举荐刘县丞啊。

  今天太累了,不要等了,明天吧。

  烧了一天电焊,现在招个焊工也招不到,只能自己上了。唉……累爆了。

  

第三十二章 抉择

  向城县令梁处出身河东梁氏,当世梁氏高门,大多都是南方人,独独河东梁氏,是北地一枝独秀的高门。

  而且河东梁氏根脚极为深厚,论历史渊源,还真不输给清崔博崔。开堂始祖,要追溯到春秋时的晋国,梁氏先祖就是晋国的中将军。

  只是时代变迁,河东梁氏也不复当年辉煌,虽说也谈不上衰败,但也不入当世八十家豪门之列,算是二流世族。

  自北齐以来,河东梁氏混得好的子弟中,梁处梁静如算是前列的,哪怕只是一个县令,还是个南方小城的县令。

  不过眼下,梁县令却是暗道祖宗保佑,可以说是时来运转,机会到了。

  “静如公,家中长辈多在长安,河东那边,晚些去告知也是无妨。”

  向城县的县衙内,梁氏家生子如是对自家郎君说道。

  拂须颔首的梁处点点头:“带些花销过去,长安城居行大不易,本地还有甚么特产,也可以捎一些。若是老夫所料不差,这一二年,我梁氏当能趁势而起。”

  “是,静如公放心,小的两日内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