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1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都督府虽然品级不算太高,但因为人少资源多,反而相当的富裕。

  加上这么些年唐朝为了贵金属,几乎就是发了疯一样盯着东海南海西南天竺,环青海的大政策,就显得温柔了不少。

  而蕃人也不是笨蛋,蕃地几个强权陆续垮台之后,唐朝也没有扶持次强的打算,而是亲自下场,带着“乡亲们”共同富裕,这对原本连汤没得喝的破落户们而言,自然就是坚决拥护圣人可汗。

  正因为在青海汉蕃关系融洽,杀良冒功就没有土壤。毕竟,青海军压根就不缺钱,哪怕是军中烂赌鬼,实在是没钱了,背一袋盐前往肃州,只要不被抓住,那真是什么都有了。

  “都愣着作甚?咱们都商量商量,这城里的大人说了,咱们只要能翻过祁连山买来人头,‘油菜湖’咱们就能种油菜,还帮咱们盖几个大仓库。路不好修,但可以给修路标记号……”

  大非川附近的一座大型驿站中,有个披着牦牛大氅披头散发的汉子正大马金刀地坐在石墩上。石墩的形制非常规制,因为是用来做路标的。

  有汉人也有蕃人,还有党项人和蕃地小部落的武士,一身明晃晃银饰的女人也有。

  一边说话,一边卷着火麻在那里烤,点了一会儿,用玻璃管子抽得气劲。

  “嘶……呼!”

  有个中年女人吐了个烟圈,“城里大人给多少钱?”

  “十个。”

  “一个?”

  “对。”

  “那做得,这天还没热,夜里还是冷,祁连山可不比别处。”

  “这是个银元换一个人头,咱们有点亏。”

  一个军功人头用十个银元来换是不可能的,这钱,不过是青海军让蕃人走一趟的好处费。

  这个价钱,一般来说相当厚道了。

  但现在之所以说亏,是因为还没有入夏,祁连山入夜是真能冻死人。军功人头很紧俏,现在不去抢,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要知道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程将军路过的。

  全天下敢做这个买卖的,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能做这个买卖,还能保证有人头可以出卖,且不是杀良冒功的,贞观二十五年只有程处弼一家。

  “咱们赶路可不容易,这地界容易死牲口。现在去酒泉,怕是追不上。”

  “城里大人可有请向导出来?”

  “有向导,应龙军、天龙军、雪龙军的人都有。呼……”

  有个矮胖汉子长长地吐了口烟,把玻璃管子放一旁,然后一只手搁在大腿上,环视一周,“有个大人说可以带人去走张掖河,你们怎么看?”

  “那肯定要死人。”

  “死人倒是不怕,这‘油菜湖’当真让咱们种油菜?”

  “也让种地,我去天龙城看过,农具都有。”

  “那就去。”

  “算我一家。”

  “我们寨子也出十个人。”

  “怎么说?都出力?那好,咱们现在就去盐池跟雪龙军的人说。”

  抢人头这个事情,能快则快,但也不用赶得太早,一般来说军功人头不会在一个地方卖空。过一个地方卖一点,才是常态。

  当年尉迟恭做这个买卖的时候,能从辽东卖到西域,万里卖人头,人人都有份,只要肯掏钱。

  所谓“雪龙军”,就是设立在大非川以西的军寨。那里有个很大的盐湖,因为盐雪交替,此地驻军就被命名为“雪龙军”。青海军的分布图,武汉也是有的,老张当初也稍微判断了一下,“雪龙军”大概就是非法穿越前的茶卡盐湖。

  至于那个天龙城,大概位置就在非法穿越前的天峻县。

  本地土族大户所说能种油菜的地方挺多,从青海出发一路向西,陆续都有河谷或者湖区能种油彩,就是分布相当的零星,一路到柴达木山都是多多少少有一点。不过环境相当恶劣,基本只能保证入夏之后能出一茬。

  但只是这一茬,也是相当不错,在本地很有赚头。

  “听说程昆仑过冥水又斩了百几十个,你们崆峒山的怎么说?”

  “说个屁啊说,当然是买啊。怎么?你们祁连山的有门路,不打算买?”

  “狗屁,跟青海佬合伙一起买。就是这价钱越抬越高,一个人头怎地都要一百个,怕是州城的人都在心动。”

  “老弟,听哥哥一句话,心动不如行动。你当以后还有这等当口?程昆仑回京之后,下次去的可不是河中,而是天竺。到那时,你想买都没得买。”

  “谁说不是呢。”

  “焉支山的也收到了消息,打算出这个数,咱们再不下手,嘿……那可真是一地鸡毛,甚么都别想捞到。”

  说话间,一个披甲军官冷笑一声,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

  “两百个银元,焉支山那帮穷鬼哪来的钱?”

  “借啊。你当没人借?”

  “入娘的……”

  骂了一声,另外一个汉子摸了摸下巴,“听说姑臧有人是西军出身的,能跟程昆仑攀上交情,要不问问?”

  “问个鸡儿,这光景跑去姑臧问,回来还有甚么?鸟都没有!”

  “入娘的……不等了,去酒泉走一遭!”

  “我去喊人,戴上现钱,都是雪花银。”

  “记得再借点,以防万一。”

  “放心。”

  另外一个军官,咧嘴一笑,拍了拍腰包。

  

第九十五章 怀德节

  京城,“女儿国”越来越火热,门口甚至还假设了岗亭,时不时有推销报纸、杂志的小厮在那里和人攀谈。绕着岗亭一圈,满满的浆糊味儿。

  之所以是浆糊味儿,因为更多的偷懒王八蛋愿意把小广告贴在岗亭上。

  贴“女儿国”的外墙上,他们是不敢的。

  小广告都很有特色,大多都是做皮肉生意的。

  什么“奶**肥技术好,包夜一贯,一刻钟二十文”,什么“二八娇娘体如酥,有意者前往通济坊大青鱼里,包爽”,什么“永通门包车马,新南市有门店,良家、胡女、新罗婢应有尽有”……

  来“女儿国”一通按摩,又不能上下其手,有些火力旺的,可能就把持不住,看了小广告就屁颠屁颠过去消费一把。

  “兄弟,这《洛阳日报》你都不订一些?”

  “哥哥诶,我这儿甚么地界?看《洛阳日报》那能成么?来这里消遣的,都是为了放松放松,要看《洛阳日报》,那还不如家去看,何必在这里?”

  “订几个,算是帮忙。”

  “怎么?衙门里还有业务的?”

  “谁说不是?社里也是吃朝廷俸禄的,你当皇粮是那么好吃的?我要是能多卖几份出去,这奖金才能到手啊。”

  “行行行,那订几份吧。”

  “有劳兄弟了,待下个月奖金发了,没得说,建春门来一桌干锅鱼头。”

  “我可记着了啊。”

  “骗谁也不能骗了兄弟啊。”

  “先来几份,少待填个单子,明日也记得送来。这光景正好送几份报纸进去。”

  “好嘞!”

  在《洛阳日报》报社跑销售的汉子一听顿时大喜,“女儿国”这地界订阅量是相当高的。尤其是一些艳情和杂志,排队的客人最喜欢翻的就是这个。

  也有爱看小人书的,但那都是武汉印刷,市面上不多,想要盗版也不容易。反不如传奇、奇遇故事来